多宝鱼怎么处理?
2302023-3-21
朱元璋的画像丑陋的原因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清朝对朱元璋的丑化,第二种说法是防止刺客刺杀他。《明史.太祖本纪》中记载朱元璋的长相为“姿貌雄杰”,这四个字明显在夸赞朱元璋的长相不错,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致使他的画像丑陋无比。
一、清朝对朱元璋的丑化。中国有句古话叫“成王败寇”,女真族在明朝统治的时候,过得心惊胆战,经常被明朝朝廷欺负,有一次还差点被明宪宗朱见深下令灭族,所以女真族一直对明朝的统治很不满意,也很有怨气。后来女真族慢慢地发展了起来,就生了取代明王朝的心思。所以天下被清王朝统治后,统治者肯定会对朱元璋进行丑化的,以此来熄灭心中的怒气。所以流传下来的朱元璋的画像都是奇形怪状的。
二、防止刺客刺杀。在《七修类稿》这本书中记录这么一种说法:朱元璋生性多疑,他当上皇帝后担心有刺客回来刺杀他,所以就找了很多画师,专门把他的面容画得奇奇怪怪的,然后又派人把这些画像散布出去,这样刺客就不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子了,就算想要来刺杀他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朱元璋,找不到刺杀目标了。
其实无论朱元璋长得好看还是长得丑陋,都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一个拥有雄韬武略的开国皇帝,他的才华、胆识都不会因为他的长相而被人忽略,他在历史上所建的功绩也不会被磨灭。
在八国联军攻进来之前,故宫的馆藏大部分都被转移了.具体的线路我已经忘记了.不过我知道有一部分是被转移到台湾,后来因为种种因为没有要回来,后又建立;了台北故宫收容.就这样安家了.
故宫博物院中奉先殿是原来保存皇帝画像的。
殿内每间依后檐分为九室,供列清朝开国以来各位皇帝的画像和牌位,为“同殿异室”规制,各设神龛、宝床、宝椅、楎椸,前设供案、灯檠。
前后殿之间以穿堂相联,形成内部通道。室内皆以金砖铺地,浑金莲花水草纹天花。殿前月台宽40.00m,深12.00m,总面积500.00㎡,陈设日晷、嘉量。
扩展资料:
奉先殿前殿主要供陈设宝座用,宝座均为木雕罩金漆,设有坐垫和靠背,在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时,须将供奉于后殿的已故帝后牌位移至前殿,这些牌位即安设于宝座的木座上,故宝座数目与后殿所供牌位数相一致。前殿内还有各类供桌、供器、祭器等物。
奉先殿后殿内原分有隔间,每间供奉一代帝后神龛,神龛内各有金漆宝座一个,帝后牌位安置其上,每个牌位均附有锦被一床、枕头一个,至清亡时,共有牌位三十三。
在隔间外亦设置有宝座,数目也与牌位数一致,至清亡时共有三十三把。此外后殿内同样尚有各类供桌与供器、祭器、灯具等物。如今奉先殿内部已改为钟表馆,清代时使用的状况已不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奉先殿
我认为嘛,是因为以前他们嗯老祖宗他们喜欢保存,然后呢保存了之后呢,就一代继一代的就传下来的,当然有的呢是啊,皇帝这些次的。
乾隆十四年(1749),高宗检阅库中积储,发现所藏画像多斑驳脱落,乃命工部将内府所藏的历代帝王后妃、圣贤名臣肖像重新装裱。其中帝后像用黄表朱里,臣工像则朱表青里,以此来区分尊卑不同。再命大学士会同领内务府王大臣等详定次序,竣工后进呈御览,仪礼极为庄重。高宗观看后饬令将这些图像改贮于南薰殿中,由内务府管理,每逢夏月负责检曝。事后高宗还亲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以志其事。古代帝王圣贤图像改贮此地后,南薰殿成为专门保存这批画像的宫殿。因此这批图像也被称作“南薰殿图像”。嘉庆二十年(1815),清仁宗下令将南薰殿图像收入《石渠宝笈三编》。受命编纂的胡敬又另编《南薰殿图像考》二卷,对这批画像的流传渊源、收存考订,对画中人物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记述。南薰殿图像历经宋、元、明三代累积而成,凡卷、册、轴一百余件,图像五百八十余帧。上古五帝伏羲、唐尧、夏禹、商汤和西周武王五像位居南薰殿图像之首,是南宋淳元年(1241)理宗至太学,作《道统十三赞》后,命当时著名画家马麟绘像。其时所绘共十三像,虽属臆想之作,但与史实大体相近,也是极为珍贵难得的,遗憾的是现今仅存有其中五幅。唐高祖、太宗以及后唐庄宗等画像也非唐人作品,而是出自明人手笔。
明朝皇帝的画像如何保存下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朝帝王画像、明朝皇帝的画像如何保存下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