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容易长什么虫

独留清风醉2023-09-08 15:25:02我要评论

多肉植物容易长什么虫,第1张

多肉一般长啥虫,怎样治

种多肉植物的人最逃不过的就是蚧壳虫,夏季是蚧壳虫的高发期,有些花友也许已经发现了蚧壳虫的踪迹,如果没有,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用太慌

多肉植物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会有那么点机会爆发蚧壳虫,原因在于蚧壳虫这货太强大了,不仅仅只是危害多肉植物,在是园林绿化上也是三大刺吸式害虫之首(另外两个是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多种植物,防治也是最难的,另一点,蚧壳虫这货喜欢隐蔽环境,枝叶过密,利于其生存和繁殖,多肉植物叶片何止是过密,简直是太密 ,被蚧壳虫盯上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需要想着一次性清干净

当你想着要搞死它,清得干干净净,那么你有可能陷入既杀虫何杀肉的尴尬,还可能出现杯弓虫影的窘迫,因为蚧壳虫真的挺难杀干净,蚧壳虫本身繁殖量大,防治蚧壳虫的特效药物又少,土壤中还可能残留虫卵,不过也不用太沮丧,一般来说残留的少量蚧壳虫对多肉不至于产生太严重的影响。 当你想着要玩死它,那么你会发现蚧壳虫这货其实也经不起你几次玩耍,至少可以保证能看到的都能杀干净,只是蚧壳虫这货脑残不吸取教训,过段时间又想要跟你的多肉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其实蚧壳虫也有容易杀死的时候

蚧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少数4~5代,在若虫转变为成虫前,往往有1个中间期,这一阶段外形呆滞,有的甚至停止取食,这个时间一是每年的惊蛰前后,二是五月底~六月初。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需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初冬时节则是灭杀虫卵的最佳时节,用1000倍40%速扑杀或40%纯品毒死蜱2000倍全株喷施,基本可以保障全年蚧类不会大爆发。如能抓住这三个时机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么玩死蚧壳虫呢?

1.物理杀法,用针、牙签、镊子,一个个的挑死,适合危害情况还不是很严重的,在茎干部位或者叶子背面一些又肥又大的蚧壳虫。当然,我绝对不 会跟你说看到一只蟑螂的背后有N只蟑螂这样的话,我只会告诉你品种比较牛逼的蚧壳虫,一只雌虫产卵是上千粒到数千粒,一年发生个2~3代,就跟 玩似的。

少量的蚧壳虫,可以直接用针挑死,但需要注意的是,蚧壳虫都是团伙作案的...你看不到的地方可能还有很多

2.送它离开,利用气压喷壶,或者自来水喷头对受害部位喷水,只要水流强度够大,一般都可以冲得相当干净。还可以结合第四种方法的喷药,用非常低浓度的药液代替自来水,个别没喷走的幼虫,也会被杀死,因为蚧壳虫主要是成虫较难以药杀。但这方法有个弊端就是,皮肤容易和药液直接接触。

3.酒精杀法,可以在药店里买那种消毒酒精,浓度75%或者以上的,可以用毛笔蘸取适量酒精后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就能把蚧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 分干净、彻底,如果叶片过密,不好擦拭,可以直接用酒精淋受害严重的叶心部位,一般来说淋到的都会死,观擦几天后,如果还有发现继续酒精用 上,适合少数几颗多肉,蚧壳虫已经泛滥,叶心都已经被蚧壳虫密密麻麻。

蚧壳虫数量较多,就可以考虑用酒精或者喷药了

4.喷药,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的就是国光蚧必治,也使用过护花神、速扑杀(扑杀磷)、苦参碱这类号称低毒的杀虫剂,喷完的感觉是没杀干净,国光蚧必治给自己的打广告是具有强烈的熏蒸、渗透、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穿蚧壳虫的蜡壳直接作用于虫体,杀死若虫、成虫,对卵也有良好的防效。但是,我使用国光蚧必治有出现过药害的情况,建议比配置溶液的时候比使用说明的最低浓度再低一点,如果不确定浓度多少合适,可先少量配置,用虹之玉和姬胧月测试,只要它们不产生药伤,其他多肉一般不会有问题。另外配置的时候还可以加取少量酒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蚧壳虫,喷药的时间建议傍晚或者晚上,避免刚喷药光照太强造成药伤或者灼伤。

5.埋药,使用上面的方法,基本上已经可以杀干净能看见的蚧壳虫,但是蚧壳虫的卵大部分是在土壤中的,孵化后再爬上去(所以从大棚购买的多肉植物,土壤最好弃掉,根部进行适量的清洗),此外根底部也有根粉蚧壳虫。埋药可以将蚧壳虫扼杀在摇篮中,也可以杀死那些看不到的根粉蚧。如果埋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都是很好的选择,以呋喃丹为例,呋喃丹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作用,毒杀能力强,残效期长,效果快,不怕雨水,成本低。

值得注意的是,喷药和埋药对人体肯定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尤其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在一些xx是禁用的。就如上文所说,少量的蚧壳虫,其实对多肉植物不至于构成太大的影响,因此用或者不用,可以自己做个判断。

蚧壳虫后期...蚧壳虫传播途径虽然不少,但有时候会出现一只多肉身上密密麻麻都是蚧壳虫,而旁边的多肉很少,或者看不到,但不代表它是安全的...

蚧壳虫小贴士:

蚧壳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有6000多种,大多数蚧壳虫是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木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蚧壳虫雌雄异型,雌虫多数营孤雌生殖,能分必蜡质、胶质形成蚧壳,或分泌蜡粉以保护身体。目前,在蚧壳虫的防治上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由于蚧壳虫本身的结构特点,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往往较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蚧壳虫危害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形态退化,胸足退化或者完全消失,一般除初孵幼蚧具有活动能力外,其他虫态一旦固定便不再移动,终身在一处取食;2.能分泌腊质物覆盖虫体,形成各种介壳,随着虫龄的增大,介壳增厚,药物一般难以到达虫体;3.繁殖量大,如大玉尖蚧壳虫每头雌虫产卵数千粒;白腊囊蚧每头雌虫产卵上千粒;吹棉蚧1年发生4~5 代;糖片盾蚧壳虫可长年危害;4.蚧壳虫危害后,可诱发植物烟煤病;5.一些不利植物生长的环境,导致植物生长势头降低,有利于蚧壳虫的发生。

此外,有数据表明介壳虫的存活率和湿度有相当的关联。主要表现在过高的湿度往往有利于介壳虫发生,很少引起若虫死亡,而低湿条件下介壳虫的存活率降低。平均相对湿度低于38%时,卵的孵化率降低89.3%。当湿度低于15%时,若虫会大量死亡,因此,干旱的年份不利于介壳虫的发生。

养多肉植物会有虫子吗

多肉植物容易有介壳虫 、 蚜虫、根粉、小飞黑等虫子。

多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环境要整洁,对外来植物必须严格把关,确定没有病虫害时才放入棚内或者阳台等种植空间。

扩展资料:

初冬、早春、梅雨前这三个时期要给多肉植物集中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培养土消毒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常用的药剂主要有防病治病的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锌等)和杀虫剂(如氧化乐果、杀螨醇、马拉松、杀灭菊酯等)两类,可对症下药。

多肉植物的大小对浇水方式与浇水量都不同。

小苗一般采用“少量频繁”的浇水方式。(每天浇水一次,每次一点点,让土壤表层湿润即可,因为幼苗的根系本来就很少,浇太多水吸收不到,反而容易滋生病菌或浸泡根系引起腐烂)

成株则采用“单次浇够,间隔拉长”的方式。(一次浇水直接浇透或倒入花盆体积2/3的水,一周左右一次。成株根系健壮,生长新的叶片或恢复状态都需要吸收水分,所以浇水量要增大,但同时又不能频繁浇水,容易引起浸泡腐烂现象。

参考资料:肉质植物_百度百科

常见的六种多肉虫害

一、介壳虫

这是多肉虫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白色肥肥的,貌似还有小绒毛,特别恶心。想彻底清除比较难,几乎每年都要亮相一下子。但是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是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危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

但介壳虫也是很容易被发现并识别的。介壳虫在吸食叶片的汁液同时也会释放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经常会沾到一些污渍,只要发现叶片上有奇怪的小黑球一样的污渍,多半就是有蚧壳虫在捣蛋了。除了将虫子秒杀外,它们遗留下的黏液也是非常致命的,很容易引起“烟煤病”等病害。所以一定要用清水清洗,这时候也别考虑什么掉不掉粉啦~保命要紧。 常用办法:使用护花神杀虫,顺便用喷壶将不干净的污渍冲洗掉。

处理方法:数量较少时,可人工捉除,多的话,还是需要使用专杀药物。建议使用用75%酒精反复的擦拭病株,酒精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处理后主要成分挥发快,表皮残留少,不易形成影响植株美观的斑渍,同时还可以去除肉眼看不清的幼虫。

二、蚜虫

蚜虫多发一般是在春天受蚜虫侵害的植物具有多种不同的症状,如生长率降低、叶斑、泛黄、发育不良、卷叶、产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蚜虫对于汁液的摄取导致植物缺乏活力,而蚜虫的唾液对于植物也有毒害作用。但是他们通常会选择肉肉的花剑下手,猜想是因为花蜜的原因被吸引而来。在啃噬肉肉时同样会散落一些类似油渍的液体,特别粘手,会连同各种污渍沾在叶片上,不太好清理。发现它们挺容易的,多留意花箭就可以了,那些一大片黑黑的或者绿绿的,一般都是蚜虫。

处理办法:直接将花箭剪了扔掉,再使用棉花棒沾水将叶片清洗干净。同时对土进行杀虫消毒处理或直接换土,当然也不要忘记给肉肉消消毒以免有幼虫或虫卵残留。(处理蚜虫时一定要记得同时把蚂蚁也一起处理了)

三、红蜘蛛

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病虫害,起主要是吸取植物的汁液来提供营养。在生活习性上它喜欢干燥炎热的环境,所以夏季多发此虫害,对于此虫害防治主要在控制去虫口密度,也就是在7月的上中旬的时间段打药进行化学防治最佳。

采用的药剂主要是烟碱类的,比如吡虫啉、苦烟碱、呋喃丹,菊酯类的杀虫剂对其效果基本上没有,也就是说市面上的雷达等家用杀虫剂对其基本上没有作用,现在市面上吡虫啉、呋喃丹等基本上可以买到,但是呋喃丹剧毒慎用。

四、粉虱

粉虱多寄生在植株的幼嫩部分在也背刺吸液汁,造成叶片发黄,脱落,同时诱发煤污病,茎叶上会有大片难看的黑粉,直接影响肉肉美观。

处理方法:发生初时及时改善环境通风再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杀,还可用马拉松500倍液或乐果混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喷药2天后再用强力水流将死虫连同黑粉一起冲刷掉。

五、根粉介壳虫

一种很特殊的介壳虫。因为它们一直躲在土壤里,极难发现,除非虫子已泛滥,才会爬出来或者从花盆的出水口流出来。虽然很小,不过也会慢慢爬动到其他花盆里。想发现它们比较难,不过可以多留意地面,如果发现地面有白色小点时就要注意了,也许这时候你家里所有的花盆里都染上了根粉一定要多留意地面和窗台,只要有花盆的地方就多注意花盆下面,一旦发现就做好大换血准备吧!

处理办法:由于这货实在是太小,而且都是成群出现,所以要么用毒药,要么就彻底换土,清洗植物。但后者方式,并不能根治根粉。

六、小黑飞

小黑飞就是花盆里常见的黑色小飞虫,肉肉上发现小黑飞的多数都是景天科莲花属,喜食腐殖质,幼虫也会吃肉肉的小苗,也会啃食植物的根茎,使植物因伤口感染而产生病害。处理方法:小黑飞喜湿怕干,土壤湿度是影响成虫羽化的关键因素发现小黑飞时可以用护花神(或乐果)浸盆,幼虫抗药性比较强,种植植物的地方通风良好不要露出腐殖土,在营养土上面最好覆一层蛭石或者河砂。若是数量众多,可以使用家用雷达(菊酯类的杀虫剂)就可以灭杀,土中可以加小绿药或者呋喃丹消毒减少起出土的量。还有一个小偏方可以尝试,用蚊香灰拌土,这样可以灭杀小飞黑,而蚊香的主要成分就是除虫菊酯。

后面我就没有给大家配图,因为会逼死密集恐惧症和我这种有恐虫症的胆小宝宝。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度娘。

多肉植物上的虫有哪些

多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环境要整洁。对外来多肉必须严格把关,确定没有病虫害时才放入棚内。季节交接是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季节。一般在天气"由冷变暖"和"由热变凉"之时正是病虫害最容易突然爆发的时间段。加上夏季刚过,此时的多肉植物刚刚度过漫长休眠期,正在逐渐地恢复生长,但是生理机能并没有完全恢复,抵抗力还处在很弱的阶段,所以也很容易被病虫害侵入, 初冬、早春、梅雨前这三个时期在棚内集中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培养土消毒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多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相对来说容易控制,不过长期室内栽培,在高温干燥、通风不畅的情况下,也有不少"常见病虫"和"多发病虫"。

1、红蜘蛛。主耍危害萝藦科、大戟科。菊科、百合科的多肉植物。以口器吮吸幼嫩茎叶的汁液,被害叶出现黄褐色斑痕或枯黄脱落,这种瘢痕永留不褪,一般来说可以看看叶背面是不是有蜘蛛网,还有很小的红色/白色/暗色的虫子,如果有通常就是红蜘蛛了。防治手段可以通过加大环境湿度,减少和避免蔓延,可用4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吸杀,或者阿维菌素。

2、介壳虫。危害面很广,常危害叶片排列紧凑的龙舌兰属、十二二卷属等多肉植物,吸食茎叶汁液,导致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出现枯萎死亡。它的高发期比红蜘蛛早,常常在早春时即已大量繁殖。但它危害也有易控制的地方,即它往往只集中在少数植株上,有时候一株上布满介壳虫,邻近的一株却一只也没有。防治手段:数量少时,可用毛刷驱除。此外,也可用速扑杀800-1000倍液喷杀。在培养土中混以一定量的呋喃丹有预防作用,但药效只有3个月。

3、粉虱。危害面不大,较多地发生在大戟科的彩云阁、虎刺梅、玉麒麟、帝锦等灌木状多肉植物,在叶背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发黄,脱落,同时诱发煤污病,茎叶上会有大片难看的黑粉,直接影响植株的观赏价值。防治手段:改善环境通风外,发生初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杀,还可用马拉松500倍液或乐果混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喷药2天后再用强力水流将死虫连同黑粉一起冲刷掉。 

4、蚜虫。多数危害景天科和菊科的多肉植物,常吸吮植株幼嫩部分的汁液,引起株体生长衰弱,其分泌物还招引蚁类的侵害。防治手段:如果数量少,可以人工捕杀,见到一个掐一个。危害初期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洒,也可考虑德国拜耳-吡虫啉。

5、赤霉病。为细菌性病害,是多肉植物的主要病害。常危害具块茎类的多肉植物,从根部伤口侵人,导致块茎出现赤揭色病斑,几夭后腐烂死亡。防治手段:盆栽前要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喷洒预防,待晾干后涂敷硫磺粉消毒。

6、炭疽病。是危害多肉植物的重要病害,属真菌性病害。多发生在严热潮湿的季节,尤其是高温多湿的梅雨季节,施用氮肥过量也可能引起。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斑块,后扩展成为园形或椭园形。病斑渐变干枯,严重时整株受侵。防治手段:首先要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沮度和湿度。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喷洒70%甲基托布津60%的炭疽福美、多菌等,防止病害继续蔓延。

7、锈病。常发生在大戟科的多肉植物,其茎干的表皮上出现大块锈褐色病斑,并从茎基部向上扩展,严重时茎部布满病斑。防治手段:可结合修剪,将病枝剪除,让其重新萌发新枝,再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洒。

8、生理性病害。由于栽种环境恶劣,如强光暴晒,光照严重不足,突发性低温和长期缺水等因素,造成茎、叶表皮发生灼伤,褐化,生长点徒长,部分组织冻伤,顶端萎缩等,最根本的措施是从改善栽培条件着手。

养多肉植物会有虫子吗?

多肉植物容易有介壳虫 、 蚜虫、根粉、小飞黑等虫子。

多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环境要整洁,对外来植物必须严格把关,确定没有病虫害时才放入棚内或者阳台等种植空间。

初冬、早春、梅雨前这三个时期要给多肉植物集中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培养土消毒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扩展资料:

介壳虫多肉植物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喜欢附着在叶背面和叶片中心,危害面很广,常危害叶片表皮相对薄且水分含量大的多肉植物,例如景天科和仙人掌科,但是对番杏科、独尾草科、原萝藦科及其他科的多肉植物危害较小。

介壳虫吸食茎叶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出现枯萎死亡,同时还会诱发煤污病,是一种危害很大的昆虫。它的高发期比红蜘蛛早,常常在早春时就已开始大量繁殖。

防治手段:数量少时,可用牙签、镊子等尖锐物剔除,或是用湿棉签将虫体连带其分泌物擦除。当数量多是可用护花神按其说明书比例调配好喷洒于叶面,叶片无法喷到的死角用棉签沾药水擦拭。

此外,也可用速扑杀800~1000倍液或阿维菌素喷杀。在培养土中混以一定量的呋喃丹有预防作用,但药效只有3个月左右。

参考资料:多肉植物-百度百科

多肉植物有哪些常见虫害

1.红蜘蛛

主耍危害萝藦科、大戟科。菊科、百合科的多肉植物。以口器吮吸幼嫩茎叶的汁液,被害叶出现黄褐色斑痕或枯黄脱落,这种瘢痕永留不褪,一般来说可以看看叶背面是不是有蜘蛛网,还有很小的红色/白色/暗色的虫子,如果有通常就是红蜘蛛了。

2.介壳虫

危害面很广,常危害叶片排列紧凑的龙舌兰属、十二二卷属等多肉植物,吸食茎叶汁液,导致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出现枯萎死亡。它的高发期比红蜘蛛早,常常在早春时即已大量繁殖。但它危害也有易控制的地方,即它往往只集中在少数植株上,有时候一株上布满介壳虫,邻近的一株却一只也没有。

多肉植物容易长什么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多肉植物容易长什么虫子、多肉植物容易长什么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