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如何治疗
2592023-3-12
您好,学校的舞台布置最普遍的可以选择荧光胶带,各色气球,彩带,便宜的简单点的这几种材料也叫差不多了。其实跟重要的要看你怎么和舞台环境结合,然后将这些东西设计得搭配,再配合上灯光就显得很有效果。望采纳!
什么是“舞台装置”?
舞台装置是指戏楼、戏园、剧场舞台上进行的吊挂乃至一切陈设的总称,均为演出所必需。在演出过程中,舞台装置承担着视角及演员轮流的责任。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眼光不断提高,所以戏曲舞台装置跟着也在不停地变化~
莆仙戏的舞台有两种:少数为固定的建筑物,叫“戏台”;多数是临时搭架的木棚,叫“戏棚”。舞台上的主要装置是一桌三椅,演出时如在椅背上披军背心,即表示山岗或高耸的建筑物;两椅相背,中间加桌子,则当作桥梁;将桌子倒置围以白裙,是为织布机;上面再盖草席,又成棺材。
早期舞台照明采用燃松脂木片或点植物油的羊角灯。
民国3年(1914年),莆田县“蓬瀛春”班演出《陈三五娘》,为表现黄五娘在楼上采摘荔枝的情景,曾用布幕绘制楼窗、栏杆挂设在演区。陈三骑的马用竹篾编成,外蒙以白绒布,分首尾两截挂在演员身上。民国11年(1922年),“双赛乐”等戏班从南洋演出回莆田,受闽班及京班的影响,开始使用“龙虎门”配横眉“凤凰来仪”的固定软景,接着,才有简单配合剧情的绘画布景。如演出《孟姜女》,全剧就挂一幅画着长城的软景。民国36年(1947年),“新梅英”班和“世歌舞”班对台演“文武棚”。两班特地从福州聘请布景师贺逸云来莆田,把上海、福州时兴的机关布景搬上莆仙戏舞台。将云、星、月、山之类的景色绘制成相接的软景天幕,然后套在戏台两侧竖立的圆筒上,转动圆筒,软景天幕也随之循环转动,再配以灯光,造成云飘、星移、月沉等流动感。新梅英班演《岳飞出世》,为表现水的流动,把画着深绿、中绿、浅绿三个色阶的软景,依附于舞台口长螺丝状的滚架上,舞台口再横遮一条接地绿布条,露出一半滚架,转动滚架即成洪水滔滔的感觉。
40年代末,各戏班盛行机关布景,很多景片都制成活动式。但机关布景制作费用较大,体积也大,不适应流动演出,因此,流行不久都改为通用的软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莆仙戏有了固定剧场。1953年,莆田县各剧团普遍使用机关布景,而且制作更加考究。同年,也推行到仙游各剧团。至50年代末,因引进投影灯及能表现各种气氛和效果的幻灯,机关布景便很少使用。
六、七十年代,剧团较多使用在木框上蒙布的景片,景片通过绘画手段描绘栩栩如生的实物环境。这种绘画布景与四、五十年代普遍使用的通用软景相比,丰富了表演空间的层次感,布景不再仅仅作为背景使用。
1981年,莆田县莆仙戏二团创作演出的《状元与乞丐》(舞美设计潘子光)突破传统绘画布景的限制,淡化天幕形象,采用装饰纱幕与局部写实布景相结合的新颖布景形式,得到戏剧界赞赏。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出现一批形式与剧目内容结合得较好的作品,如莆田县莆仙戏三团演出的《刘贺登基》(设计黄文龙、佘文庭、李伟),仙游鲤声剧团演出的《鸭子丑小传》(设计薛国平、徐鸿海),莆田县莆仙戏一团演出的《秋风辞》(设计黄文龙)等。
首先,你这问题有些笼统。要是大的舞台或是专业的,会有专业的公司和人员去制作和实施。
对于一般或是大学里的舞台,舞台上的装置会比较少,因为专业的装置很贵。所以只要配合好节目就行。整个美术制作,主要体现在背景(有显示屏会复杂点)、演员的着装、背景音乐的选取(或制作)、灯光的配合。一般都是从这几点出发,围绕一个大的主体思想,在节目中要能很好的体现和说明。
舞台从设计开始,节目、着装、音乐、灯光都是美术考虑范畴,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体现节目,体现要表达的主体内容。给观众欣赏、娱乐。
关于舞台装置怎么做和舞台需要什么设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