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湿沾微雨是谁的诗

舍溪插画2023-09-09 18:35:59我要评论

翅湿沾微雨是谁的诗,第1张

古诗迎燕的意思

《迎燕》的意思是: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出处】《迎燕》—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扩展资料

1、《迎燕》创作背景

《迎燕》这首诗,是葛天民人生得意时对闲适的生活感慨,偶得佳句。

2、《迎燕》诗词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xx,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3、作者介绍

葛天民是抗倭英雄,明万历年间,倭寇从通州港口侵入东台县境。葛天民挺身而出,发动并组织盐民、农民和城市居民数千人,在地方兵丁配合下,对入侵的倭寇进行了阻击。

城内外锣声四起,喊声震天,埋伏在路旁的兵民一起冲锋,持长竹篙跃出迎战。倭寇在惊慌中用倭刀乱砍,竹篙被越砍越尖,锋利如同梭标,用来刺杀,杀得倭寇狼狈逃走,死伤无数,从此不敢再来犯。

“翅湿沾微雨”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泥香带落花”。意思是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出自宋代:葛天民的诗作《迎燕》,全诗如下: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译文: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迎燕》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勤劳、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也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扩展资料:

关于“燕子”的诗句还有: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刘禹锡《乌衣巷》

译文: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2、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译文: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

3、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唐代: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译文:衔着泥土的燕子,飞到装饰华丽的大堂前。

4、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清代: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译文:花儿凋谢,燕子归来,遵循节令又过了清明。

5、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唐代:李益《隋宫燕》

译文:燕语呢喃声声,好似在伤感旧日的朝庭之春,官花寂寞开放,凋落后旋即化作泥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迎燕

《迎燕》古诗译文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迎燕》古诗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诗意: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被淋得湿漉漉的,嘴上衔着的用来筑巢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出自葛天民《迎燕》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诗意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赏析:

这是一篇以动物为题材的五言律诗,写的是春燕与诗人之间一种令人感动的亲近、和谐的关系与情趣。

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檐下,生儿育女。首联写燕子的这种习性:“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八寸为咫,言距离很近。阳春三月已近,可爱的燕子总是在这个时候飞进千万个寻常百姓的家中。诗句借鉴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点化非常自然。燕子从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越是老屋旧檐越是栖息的好地方。无论飞到哪里过冬,每年春天燕子都能再飞回来,而且能找到自己的家。等到秋天小燕子长大了,全家又会飞走。人们从来不知道燕子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然而却是老百姓的好伙伴。善良人家总是能善待燕子,民间也视其为吉祥物。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眼见阳春三月到了,燕子也该来了,诗人为了迎接燕子,挂在门上的旧帘子不再放下,好让燕子飞进家门。燕子筑巢的地方一般是在屋外的房檐下,这样可以自由去来。然而,诗人家的燕子却是将泥巢筑于室内的,表明了主人对燕子的“溺爱”。记得儿时,我家堂屋内就有燕子筑窝,每天早上,外婆起床开门放燕子外出觅食,时进时出,晚上主人睡觉燕子也按时息憩。有时候出远门,燕子就进不了家门了,于是老外婆就在房门的上方凿一个小洞,以此方便燕子进出。朝飞暮宿、秋去春回,岁岁如此,天天依旧。诗人特别选取等候燕子春天归来时的情形来加以描写,燕子的“新”和门帘的“旧”,互为反衬,让带着新春气息的燕子与诗人一成不变、清贫孤寂的生活形成对照,值得玩味。一个“迎”字,刻画出诗人内心的企盼,以及对燕子的思念、喜爱。燕子未至,情却先到了,读来饶有情味。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新燕终于来了!天上下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湿漉漉的,嘴上衔的筑巢用的泥土也带着落花的芬芳。如果说写微雨沾湿燕子的翅膀,是诗人经过对燕子的细致观察得来的,那么泥土带着落花香,则是诗人因欣喜和爱怜产生的神奇的想像,然而却又想像得非常的妥帖而巧妙。这样写,既刻画出燕子的可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怜惜、爱护、爱赏,感情丰富而浓厚,具有感染力。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可爱的`燕子已经成为诗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诗人都会留心观察燕子,看着燕子将去年的旧巢修葺好,然后生下小燕子,把乳燕抚养大。我们似乎也听到了燕子啾啾的鸣叫声,看到小巢内伸着小脑袋等候着妈妈归来的候食的雏燕。总之,燕子给诗人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让他不再孤寂,让他时时有希望有企盼,充充实实,快快活活。因而,燕子的来去自如、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当然,守着燕子打发余生,也反映了隐居生活清寂的一面,难怪有人会从中读出岁月流逝,年华苦度的酸楚,甚至是凄凉。然而,我读出的却是慈悲、悲悯、恬澹、惬意、满足,对自然的爱、对生灵的爱、对人世的爱,读出的是一种生活趣味和人生态度。试想,要是有一年燕子不来了,对于隐居的诗人而言,没有燕子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况味呢?

翅湿沾微雨下一句 翅湿沾微雨的原文及翻译

1、翅湿沾微雨下一句:泥香带落花。

2、原文:《迎燕》

【作者】葛天民 【朝代】宋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3、翻译:

短暂的阳春三月,普通的百姓人家 。 为了迎接新燕飞回,都没有放下昔日的门帘。 丝丝细雨沾湿了燕子的翅膀, 口衔的泥土中还带有落花的芬芳。 待到燕巢筑修好,小燕子也长大。又度过了一段人家与燕家相伴着的美好时光。

关于燕子的诗句

关于燕子的古诗有很多,以破阵子为例:

破阵子宋代:晏殊。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赏析:爱情是盏灯,思念是其中的灯油。当有一天,一个人站在往事的回廊中观望的时候,纵有如火的红豆,也点不亮那断了纹路的情伤。情已断,爱已走,心已碎,手已凉。

为迎新燕人不下旧帘遮

1. 旧时王谢堂前燕 2.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理解词语含义, 结合形象意境,揣摩精神内涵,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 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②“旧帘”是 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 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 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 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 3. 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 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 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关于翅湿沾微雨是谁的诗和翅膀湿沾微雨作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