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字行书怎么写好看

未来可期2023-09-09 18:43:24我要评论

发字行书怎么写好看,第1张

发字行书怎么写好看?

发字的行书写法如下图所示:

一、发的释义

[ fā ]

1、送出;交付。

2、发射。

3、产生;发生。

[ fà ]

头发。

二、组词

发烧、发起、发现、发展等。

组词

一、发烧 [ fā shāo ]

发热。

二、发起 [ fā qǐ ]

1、倡议(做某件事情)。

2、发动(战役、进攻等)。

三、发现 [ fā xiàn ]

1、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2、发觉。

四、发展 [ fā zhǎn ]

1、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2、扩大(组织、规模等)。

画字行书怎么写好看

画字行书好看的写法如下:

1、增加钩挑与牵丝。

楷书书写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行书则不然,是将点画连起来书写,即所谓“相间流行”,所以行书书写时在点心之间自然地出现或增加了由于用笔带出来的钩挑和牵丝。所谓钩挑是在原来没有钩挑的点画上,行笔时顺势写出来短钩,如“茂”等字。

所谓牵丝则是在前后或上下笔本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笔势带出来细细的牵丝,如“发”“想”等字。在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钩挑与牵丝,则显得笔势流动通畅和谐,意态自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以圆转代方折。

楷书转折处多为方折,而行书转折处多采用草书圆转的写法,所以行书才显得笔势流畅。但需注意,行书的圆转中隐含着折意,写时仍需要驻笔、提按,否则圆润而无力,缺乏方圆兼备,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之妙趣,如“后”、“落”、“生”等字。

3、改变书写笔顺。

小学老师强调写字注意笔顺,这确实是很重要,特别是楷书。然而在行书中,有时有意识地改变楷书的书写笔顺,而采用草书的笔顺,其目的是便于书写,同时也是为了造型的变化多姿,如“感”字。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兼工带写的字体,它的使用范围很广,表现力丰富,常常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姿态各异,如“是”字有四种写法,四个姿态,结尾收笔各有不同,有收有放,亦工亦草,情趣盎然。

发字楷书写法,书法!

”发“字的楷体写法见上图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 :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

发的繁体怎么写

“发”字的繁体字写法如下:

发,汉语常用字,读作fā或fà,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放出、射出,即《说文解字》:“发,射发也。”又《说文·髟部》:“发,根也。”本义也指头发。后引申为生长、发生、送出、表达、开展等义。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xx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扩展资料: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xx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中国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

理发店的“发”字是什么字体?

简体汉字宋体

繁体字体

篆刻体

楷书字体

狂草体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春秋时期西周的金文,再发展到秦国前期使用的大篆,发展到秦始皇用来统一全国文字的小篆,直到汉代的隶书、魏晋之后盛行的楷书,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作为辅助字体,与汉隶对应的草书叫章草,与楷书对应的草书叫今草,今草也是章草的演变。至唐代,又从今草发展出狂草。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加入了草书的特点,保存楷书的成分多,就叫楷行;比较接近草书的,则叫草行。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通行的刻在乌龟的甲壳、牛的肩胛骨或其他野兽的骨头上的文字。甲骨文结构复杂,构成很有规律性,数量也不少,是比较成熟的、系统的文字。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而又成批的古代汉字材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比较明显,从中可以看到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我们今天的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这个系统发展而来的。

2.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古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金文和甲骨文一脉相承,但二者也有不同的特点。甲骨文是用刀在甲骨兽骨上写的,所以笔画细瘦,金文是浇铸而成的。所以笔画肥大厚实。金文的结构、行款比甲骨文更趋整齐,图画特征明显较少,文字符号特征则进一步加强了。

3.篆书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广义的大篆是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对大篆整理以后而形成的字体。大篆的字体跟金文相近,只是略有改变。小篆由繁复的大篆简化而来,故笔画比大篆简单,结构变化也较大篆小,更加整齐匀称。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小篆的诞生标志了汉字的统一,对汉字的规范花和符号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4.隶书

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秦时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但是小篆的笔画屈曲圆转,仍太繁复,写起来很费事。而隶书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这种字体起初接近于小篆,但比小篆方正一些,实际上是写的潦草一点的小篆,这就是秦隶。秦隶一直使用到西汉中叶,才由一种更简单易写的字体代替,这种字体就是至今仍是书法之一的隶书。这种隶书叫汉隶,也叫今隶,它是汉代通行的正式字体。隶书的特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每一个字都用“挑法”,有波磔(即写捺笔有折波),字字有棱角,字形扁平。隶书的形体同古代汉字比较,古代汉字的形体都是以曲线为主的,隶书则变古代汉字的曲线形体和小篆的匀圆线条为方折,变弧形为直线,这就形成了笔画,突破了古代汉字的体式,成为扁方形的字体。这种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隶变”奠定了近两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楷书的基础,他使汉字的繁难程度大大降低,使汉字的书写速度大大提高。因此,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5.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楷书的创始人是钟繇。 “楷书”的意思是端端正正可为楷模的的书体。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它的特点是取消了隶书的波折的笔法,笔画更为平直,字形变扁平为方正,又对隶书作了进一步的简化,书写起来,比隶书方便,又比草书好认,所以一两千年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现代汉字的字体就是楷书。

钟繇作品《宣示表》

6.草书

草书是由于要求书写简易快速而产生的,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与楷书对应的草书是今草。

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图为《张旭狂草图》

7.行书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楷书过于严整,写时速度慢,有些拘谨。为了便于书写,把楷书的有些笔画变断为连,变折为曲,甚至变多为少,就成为行书。一般说来,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草书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楷书的简易写法,大概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流行。因为它比楷书易写,比草书易认,因此容易通行。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

8.宋体

现在印刷品和电脑字体中,宋体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为汉字的阅读,书写,善及,传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传宋体为秦桧所创。秦桧善巴结,字也写得娟秀,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在公文交往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于是便利用公务之余,潜心研究汉字。出于媚上,他对徽享赵佶的字矸究的恃别深入,在仿照赵佶的字体基础之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字体,正公划一,简便易学,然后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卷写奏折,引起了徽宗赵佶的注意。徽宗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全国统一按范体字书写公文。这一次改革很快得到了推广,并且被后世继承了下来,这个字体就是我们现在印刷使用的"宋体"。

行书的发字怎么写

发,读音是fā,fà,部首是又部,笔顺是撇折、撇、横撇/横钩、捺、点,共5画。行书写法如下:

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放出、射出,即《说文解字》:“发,射发也。”又《说文·髟部》:“发,根也。”本义也指头发。后引申为生长、发生、送出、表达、开展等义。

现读作fā时,意思有交付,送出;放,射;表达,阐述;散开,分散;开展,张大,扩大;打开,揭露;产生,出现;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显现,显出;开始动作;公布,宣布;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读作fà时,意思是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相关词语有征发、发气、说发、发送、悟发、发青、鬋发、发谪、发坼、皓发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发”是由“发”和“髪”两个字简化而来的。

“发”,会意字。两“止”即两足向前并列。这是甲骨文和金文里表示物体向上或向前迅速运动的符号。图A是甲骨文,像以“手”拿着一根“镖竿”之类的武器向前迅速地投掷出去。表示“放出”、“掷出”的意思。

商末周初的金文,讹变很大。“发”表“放出”的意思没变,只是在甲骨文中,“发”所用以放射的武器是原始的棍棒镖竿,而金文的“发”所用的武器变成“弓”和“矢。”

“髪”,形声字。金文的“髪”字从首犮声,本义为头发。秦代篆文字改从髟。《说文》:“发,头上毛也。从髟、犮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髪”。如今也简化作“发”。

二、词语解析

1、征发

1)拼音:zhēng fā

2)释义:指政府向人民征调的人力和物资。

2、发气

1)拼音:fā qì

2)释义:呼出气息。

3、说发

1)拼音:shuō fā

2)释义:怂恿。

4、发送

1)拼音:fā sòng

2)释义:即送出,运送。就是使东西从这里到达那里的一种方式。同时发送也是通信术语之一。

5、悟发

1)拼音:wù fā

2)释义:犹启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征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悟发

发字行书怎么写好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发字的行书怎么写、发字行书怎么写好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