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在哪里
1642023-9-5
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评价,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史学界几乎众口一词地对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每一次农民起义或使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或使王朝的统治政策有所调整,总之,农民起义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史学界涌起了一股新的潮流,认为农民起义最大的成果也只不过是改朝换代,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而且每一次过后都是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倒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因而农民起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史学界几乎没有人再关注农民起义,关于农民起义的研究淡出了史学研究的视野。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指出:元末的农民起义“尽管他们的起义形式毫无新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史书上,将永远的纪录着: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自古以来,建立一个王朝很难,毁灭一个却相对容易得多,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不是没有来由的”。而且,他通过细致地描写朱元璋参加起义的心路历程,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这是一个真实版本的逼上梁山,也是那封建时代贫苦农民的唯一选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愿意打仗?在活不下去时,那些农民被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直至它的灭亡。
这是他们的宿命。
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也许不是那么厚道,他们也许有着自己的各种打算,但他们确实别无选择。”
笔者认为,当年明月通过分析元末农民起义得出的这个结论,是非常中肯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诚然,由于中国农民的局限性,他们起义的目的,只希望有一个好皇帝,能够改变他们当时的生活困境,历史并没有赋予他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使命。至于每一次农民起义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伤害,这是不可避免,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正面解读就是有着积极意义,农民起义有着先进性,代表着劳苦大众的觉醒。就比如 太平天国起义。
个人解读: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根本就没有,有的也是零星的占山为王。所谓的农民起义也是近代才是成为名副其实。古代中,所有的起义都是由着上层人物带领,依靠民情之后带动改朝换代,就如一句话来说,只不过换了一批人来统治天下,而且初期都是清明的,中期是混乱的,后期的问题爆发,再一个轮回。里边由着必然性。
中国的农民起义最后鲜有成功者,多数是被地主或官僚阶级摘了果实,李自成和洪秀全是两个特别的例子.但洪秀成以妖术取得局部胜利.李自成好歹结束了一个王朝,取得全局性胜利.但两人都没有治理天下的本事,农民起义一直在政治上是盲目的/没有远见的.中国古代历史少有靠农民起义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情形,世界上也少有靠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底层,从统计角度看,这个阶层缺少真正的领袖,因此,中国的发展应该以安抚农民为第一要务,而在城市化后,应该是"农民和城市下层平民",这个层面挑起的激烈行动,不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实质的影响,反而会造成社会不必要的动荡.这是对农民起义从根本上进行否定.更进一步,社会的进步如果到了必须靠革命才得以推动的话,是社会成本相当大的非最优选择,也是最后不得以的选择,社会治理结构必须进行再造,不仅要避免群众革命性激烈行为,而且应使社会前进的力量通过正常的社会成本小的渠道释放出来.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民起义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