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四个月怎么办 应该注意些什么?
1722023-2-18
只要你还在创业,只要你还在这个大的行业里面,我相信绕来绕去都会遇到红杉,因为红杉总在那里,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而带领红杉冲在最前面的,正是这个带着一副老派圆形眼镜,头发总是一丝不乱地梳向脑后的精致的上海男人,他就是投资艺术家沈南鹏。
说起马云、马化腾、任正非这些名字,大家可能不会感到陌生。
但沈南鹏这三个字,相信没几个人是熟悉的。
沈南鹏是谁呢?
他是红杉资本的中国合伙人,是唯一一个被马化腾当众“表白”的男人:
“他是我印象里,中国风投界最成功的投资人,没有之一。”
也许沈南鹏这个名字你不认识,但你的生活早已和沈南鹏所投资的项目息息相关。
因为他的投资项目遍及中国半个互联网,涉及各个领域:
在中国,你基本上离不开沈南鹏投资过的项目:阿里、新浪、京东、拼多多、大疆、高德、360、爱奇艺、豆瓣、美团、驴妈妈、途牛......
可以说,沈南鹏的投资项目涉及到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沈南鹏,被誉为创投界的“点金手”,自2005年加入红杉中国以来,他带领红杉中国基金在中国投资了超过500家企业,目前投资组合中已有近60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2.6万亿,沈南鹏因此被戏称拥有一个“2万亿的朋友圈”。
沈南鹏到底有什么秘诀?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成为投资大王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沈南鹏,看看他身上到底有哪些特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
不安于现状
敢于走出舒适圈
沈南鹏,是一个人生一路开挂的人。
15岁,拿到全国数学竞赛第一名,从此被贴上“奥数神童”“数学天才”的标签,连马化腾都佩服不已。
18岁,免试直升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后来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研究生、耶鲁大学MBA。
毕业后,在花旗银行、雷曼兄弟、德意志银行等知名投行里辗转,十分光鲜亮丽。
但最令人欣赏的就是他敢于走出舒适圈的勇气。
1999年7月4日,沈南鹏在硅谷一个朋友家里看到镇上放国庆烟花,很壮观。他立即意识到硅谷的力量,一个小镇能放这么大规模的烟花,这么繁荣,靠的是高 科技 、互联网,是创新经济。既然互联网能改变美国的生活方式,那一定能改变中国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怀着对创业的憧憬,身为德意志银行最年轻董事的沈南鹏,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准备回国创业。
而背后原因只有一个:他看到互联网未来将在中国遍地开花,他想要当第一批种花的人。
回到上海后,沈南鹏喊上校友季琦,俩人张罗了一个饭局。
当时,有十多个人参加了饭局,但聊到最后只剩下4人。他们就是携程四君子:沈南鹏、季琦、梁建章、范敏。
因为一顿饭的时间,他们不约而同地碰撞出改造传统 旅游 业的想法,于是,他们当天便拍板决定一起合资200万创业,携程网由此而生。
4年后,携程顺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那是“携程四君子”的荣耀时刻。
沈南鹏说: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每个选择都是大经济环境给的一道命题。20年前离开华尔街,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创业是有很大风险的,但我还是选择了冒险”。
携程的成功上市,也证明了沈南鹏当初选择“离开华尔街,走出舒适圈”是对的。
2
敏锐的识人能力
善于发现小趋势的能力
“沈南鹏是一个饥饿的人。他看到项目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样,或者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他听到一点风声他就会去拼抢。”
这是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对沈南鹏的评价。
沈南鹏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离不开他善于发现小趋势的能力,以及敏锐的识人能力。
创办携程时,携程的一些顾客在订旅馆的时候提出有没有既干净、舒适又价廉的酒店。
就是顾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沈南鹏就去大量调查市场,在调查中沈南鹏发现这样的酒店的确很难找到。
他认为这是很多顾客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于是他便创办了如家,如家只用了5年时间就超越了 历史 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2006年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而后来沈南鹏选择投资王兴时,则体现出他极其敏锐的识人能力。
2010年,美团进行A轮融资,王兴找到了沈南鹏。
此前沈南鹏见过的每家团购都比美团的数据好,团队也都比王兴更年长。
但沈南鹏却坚持选择投了王兴。人家问他为什么?
沈南鹏说:“这么早期,没有数据,我们的判断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人。”
他认为初期的投资是艺术远远超过科学的,那艺术是什么东西?艺术就是看人。
一个企业的成功,人的因素可能占到70%,而王兴是一个在产品上面的偏执狂,他相信投王兴就是投艺术。
因为相信王兴的视野和拓展能力,所以沈南鹏从A轮跟投到F轮。
直到今年美团点评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达到3989亿港元(约合508.5亿美元),而红杉资本持股11.44%,回报超过100倍,沈南鹏也成了美团投资者中的最大赢家。
或许,就是这种敏锐的识人能力和善于发现小趋势的能力,塑造了这么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王者——沈南鹏。
3
有所为,有所不为
吴晓波在访谈节目《十年二十人——沈南鹏》中说:
“赛道很对,如果人是个蠢驴,他也做不起来,如果人非常聪明,但他跑错了赛道,那他也做不起来。”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首先得选对赛道,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像沈南鹏,他从2005年成为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后。13年以来,他一直坚持看互联网,并且所投项目都是互联网产品。
正是13年的聚焦和专注,让沈南鹏练就了“投资第六感”,投出了那么多伟大的企业。
沈南鹏说:“投资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什么东西赚钱就投什么,比如今天房地产赚钱,你马上去投,明天保险赚钱,你也去投,永远站在风口上面,你真不知道啥时候会摔下来。”
可以说,沈南鹏对自己所要生活和游弋的江域是非常清晰的,他懂得专注在自己的赛道里,在自己擅长的水域里去寻找猎物。
这,也许就是沈南鹏为什么能够投出60家上市公司,市值高达2.6万亿的秘诀所在。
一位创始人曾经这么感慨:只要你还在创业,只要你还在这个大的行业里面,我相信绕来绕去都会遇到红杉,因为红杉总在那里,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
而带领红杉冲在最前面的,正是这个带着一副老派圆形眼镜,头发总是一丝不乱地梳向脑后的精致的上海男人。
曾有人问起沈南鹏的投资秘诀,沈南鹏回答:别在冬天里冬眠,要去冬泳。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投资之王,但沈南鹏身上的一些特质,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Refer to:
沈南鹏的投资艺术
改变世界第二季(沈南鹏)
吴晓波《十年二十人》——沈南鹏
豆瓣网还没有上市,没有市值。
豆瓣(douban)是一个社区网站。网站由杨勃(网名“阿北”)[1] 创立于2005年3月6日。该网站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User-generated content,UGC),是Web 2.0网站中具有特色的一个网站。网站还提供书影音推荐、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于一体的创新网络服务,一直致力于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
豆瓣的核心用户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包括白领及大学生。他们热爱生活,除了阅读、看电影、听音乐,更活跃于豆瓣小组、小站,对吃、穿、住、用、行等进行热烈的讨论。他们热衷参与各种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拥有各种鬼马创意,是互联网上流行风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豆瓣已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豆瓣擅长从海量用户的行为中挖掘和创造新的价值,并通过多种方式返还给用户。凭借独特的使用模式、持续的创新和对用户的尊重,豆瓣被公认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web2.0网站和行业中深具良好口碑和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豆瓣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品牌广告、互动营销以及不断建设和增长中的围绕电子商务行业的渠道收入。
豆瓣面对的其实并不是一个小众市场。”杨勃的理由在于书籍、电影、音乐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需求,其背后的人群也是非常庞大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合理的路径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其实,豆瓣本身也不是杨勃创建的第一家企业。
连续创业者
早在2000年,杨勃就辞掉了IBM顾问科学家的工作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国贸的星巴克,杨勃在清华时的老同学说服了他。“其实我参加进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快要拿到投资了。”杨勃当时在这家名为“快步易捷”的企业职位是首席技术官。
杨勃坦诚对于那次创业并不是很喜欢,“更多的是受到了当时创业热潮的感染,并没有想好自己能做什么。跟当年很多怀有远大理想的企业一样,‘快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物流E化方案供应商。但是经历了中小企业融资、烧钱等过程之后,‘快步’却没能朝着目标再前进一步。”
2004年7月中旬,决定不再坚持的杨勃跑到美国去转了两周后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想像回到大公司去上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回国后不久,一个名叫“驴宗”的网站就在杨勃的电脑里成型了。“驴宗”的想法跟杨勃的爱好密切相关。当杨勃还在美国的时候,他就曾经靠着打工挣来的钱在美国、欧洲等地跑了一大圈。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驴宗”只是后来的“豆瓣”的试验品。“相对旅游而言,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是一种更加普遍的需求,也是我的爱好。”
2004年9月间,离开曾经居住的北京豆瓣胡同,杨勃决定在网上给自己也给大家建一个“豆瓣”网站。
另类天使
“我觉得用20万元人民币(大约合2.5万美元)差不多就可以做出一个雏形来。”不过二次创业的杨勃当时手里就是连这20万也拿不出来。“我自己的钱都砸在了快步易捷里头了。”开始写豆瓣网站程序后不久,杨勃就想到了天使投资。
在美国呆了将近10年的杨勃找起这点钱来也没有费多大劲。“梁文超给我投了1.5万美元,他的一个同事也跟着投了1万美元。”梁文超是杨勃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时同寝室的同学。当时梁文超正在硅谷的Maxim公司工作。
“我们当时就说好了,1年后他们可以选择是让我还钱还是转换成公司的股票,而且他们可以把这笔钱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转换成股票。”杨勃解释说,如果一年内有投资人进来,而且投资人给出的估值高于企业的价值,那么梁文超和他的同事就可以按照企业的价值来获得相应的公司股份;反之亦然。
这种做法相当于把风险都留在了杨勃这边。“当时我们也没有签什么协议,只是口头上的君子协定。”梁文超只是出于信任才把钱“借”给了杨勃。“在硅谷的时候,我和他是我们班仅有的两个还没有结婚的,相互之间交流比较多。”杨勃嘴边流露出些许自嘲的口气。
1年后,即2005年年底,梁文超和他同事的“借款”如约转换成了豆瓣的股票。按照一年前的约定,对豆瓣的估值大约是67万美元。
没过多久,杨勃又开始了寻找第二轮天使投资的工作。“原定的目标是十多万美元。”杨勃很快就觉得一时花不了那么多钱,最后只要了6.5万美元。2006年春节前后,这笔钱陆续打到了杨勃个人账户上。豆瓣的估值也随之涨到了百万美元以上。
“我的确跟陈一舟有过接触,当时是希望他个人能够做豆瓣的天使投资人。”由于双方在预期上存在差距,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结果。“陈一舟更希望以千橡集团作为投资主体。我并不希望那么早就有公司资本进来。”
从用户到投资人
杨勃原本并不打算过早地给豆瓣寻找机构投资。但是2005年以来中国创业投资市场上竞争的加剧却使得杨勃很快就跟VC接上了头。
最先找到杨勃的是IDGVC的投资经理高强。早在2000年,IDGVC就投资了杨勃参与创建的“快步易捷”。2005年6月,拥有广泛触角的IDGVC再次注意到了刚刚起步的豆瓣。
从IDGVC开始算起到最终拿到投资,杨勃或被动或半推半就地总共见了15家左右的创投机构。
“我们感觉刚刚进来的国际VC跟在本土打拼过一段时间已经完成了本土化的VC之间最大的差距其实不是在信息的获取上,而是表现在对市场的深层理解上。”虽然杨勃跟纯粹国外背景的VC在语言沟通上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由本土背景的冯波和Chris联手创建的策源基金。
冯波早年在亚信、新浪等企业私募中小企业融资过程当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此前,他还曾经出任过ChinaVest中国首席代表,并且参与创办了成为创投。
不过,冯波第一眼并没有看上豆瓣。尽管冯波很早就已经是豆瓣的注册用户。但是对于上线不到半年,也没有多少用户的豆瓣,冯波还是很难找到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2006年4月,断断续续地接触了半年之后,逐渐被豆瓣粘住的冯波和策源的投资经理原野才开始认真讨论起杨勃和他的豆瓣。
经过两个月的讨论,2006年6月1日,杨勃和冯波正式签署了“Term Sheet”。6月下旬,策源基金的200万美元投资就到了豆瓣的账上。
“策源出价其实并不是最高的。”杨勃选中策源基金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是一只很新的基金。“这就从时间框架上允许它看得比较远。”
“策源基金募集成立于2005年上半年,规模为1.2亿美元。”原野接着说,“作为一只专注于IT类早期投资的基金,在过去的1年当中,策源已经投资了二十几家创业企业,涉及金额达数千万美元。”
路径依赖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接触,我们逐步感觉到杨勃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原野如此解释策源基金态度的转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都只是杨勃一个人在做豆瓣,而且做得越来越有声色。”
“一开始,豆瓣只需要关注书评、书籍推荐等网友看中的核心价值就可以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博士毕业的杨勃觉得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先把网站做起来。“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把架子搭得那么大。”杨勃说,“当时我也请不起那么多人”。
豆瓣功能的添加和完善都是杨勃在跟网友的互动过程当中逐步实现的。在书评的基础上,豆瓣逐渐增添了“以书会友、价格比较、二手交换”等功能,同时还增加了电影和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有了这些功能作基础,通过跟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店的链接而产生的购买行为,豆瓣开始有了一些分成收入以应付日常的开支。
与此同时,豆瓣最初的一些用户也开始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2006年3月,豆瓣正式上线一周年之际,豆瓣迎来了自己的第2位正式员工—Brant。Brant是豆瓣的第212个用户。截至2006年6月30日,连同杨勃在内,豆瓣一共拥有5名正式员工。这个数字正好和快步易捷创始人的数量相同。不仅如此,这5个人还都是豆瓣的前2500名注册用户。
“从用户当中发展员工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他们自己对豆瓣比较熟悉,有感情。” 杨勃觉得这样大家的理念会比较接近。
获得中小企业融资后的豆瓣还将开通旅游板块。杨勃本来担心这将会分散豆瓣的核心价值,而现在“驴友俱乐部”是豆瓣最活跃的小组之一,“原来豆瓣的用户大多数也都是驴友一族”。
来源:中国风投网
豆瓣市值多少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豆瓣市值多少钱一个、豆瓣市值多少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