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刀哪个朝代的

暮色上浓妆2023-09-11 21:22:31我要评论

雁翎刀哪个朝代的,第1张

雁翎刀的历史

作为中国古代军刀,雁翎刀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历史,从环首刀到唐刀再到雁翎刀逐步演变形成.雁翎刀的形制往前最早可追述到盛唐时期,唐代绘画巨匠吴道子(公元680~760年)在长安景云寺绘制的著名壁画《地狱变相》图中就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环首刀的刀型,从画作上看,此刀利用绳索和刀鞘上的双吊耳悬挂于腰间,刀柄加上了刀镡,刀身已经由直变弯,同时宽度也加大了。无独有偶,陕西省西安市等驾坡村杨思勖(唐玄宗时期宦官)墓中出土一尊陶俑,其手中和身上带有两把弯刀,与古画上描绘的那种弯刀极为类似。这一类刀的整体型制已经与环首刀和唐大刀大异其趣,而近于明清所流行的腰刀了。当北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发展到白热化的时候,一种更为接近明清腰刀的刀类兵器出现了。当时宋朝军队装备的短柄格斗用刀多是“手刀”,其刀身多是背短刃长的上斜锋,但也有一些手刀的刀尖与金铁刀一样是圆弧形的上翘尖。在李公麟的古画作中也有与金铁刀一样的刀类兵器出现,但均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直到靖康之耻三十余年后的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军器监开始新造一种刀类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这种腰刀终于拥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雁翎刀。

明清时期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点为,刀身较为平直,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处多开刃,一般称为反刃(部分明早期的雁翎腰刀无反刃,形式上更近于金战刀的样式,有反刃的雁翎刀在明朝中后期定型,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纵贯整个刀背)。刀身宽为4~5cm,脊厚0.6~0.7cm(最厚处达1cm),刀身断面为等腰三角形(这种刀身断面被称为“平造”),全长多在90cm左右,刃长70~80cm,刀柄长15~20cm,刀全重1~1.5kg。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为一条,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数条,而且血槽的形状多很复杂。传世的腰刀中雁翎腰刀的数量很多,例如: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清太宗皇太极的御用宝刀,该刀全长94.5cm,刀身最宽4.5cm,脊厚0.7cm,反刃长约10cm,双面共4条血槽,平直的木制缠绳刀柄,刀首为双弧形,刀镡为椭圆形,锻造精细,刀刃至今仍很锋利。另外中国xx博物馆中还收藏有另一种雁翎腰刀,刀长70~80cm,刀身宽3.5~4cm,“平造”刀体两面有血槽4条,刀身上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的字样,所以博物馆认定这把腰刀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佩刀,但是这把腰刀上的刻字粗率且轻浅,毫无融会贯通之气,可能是后刻的伪铭,同时根据其型制细节,可以判断出是清中期工部或兵部生产的“官刀”,而非明代腰刀,所以笔者对此刀的年代存有怀疑。

一字之差,中国历史上的雁翎刀和雁翅刀有何区别

雁翎刀和雁翅刀,一字之差,很多不知道它们的人很容易将它们搞混淆,但是它们在形制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雁翎刀和雁翅刀的区别是什么吧?

明清时期的雁翎刀,其制如雁翎,因以为名。雁翎刀出现于元末明初,主要形制是宋金时代的手刀战刀,刀把和刀身平直,但又受到蒙古刀的影响,因而在刀尖处轻微上翘,不过较之蒙古刀更不翘了。

雁翎刀是明清军队里数量最多的配刀,明朝时俗称腰刀,步兵的腰刀可以配以盾牌。对于大陆上火器和冷兵器都相对发达的战争来说,腰刀的质已经不是胜败之根本,所以大多数明腰刀并非用自古刀剑所用的百炼包钢打造,而是以灌钢法灌出软软的刀身,再夹上相对打造讲究一点的刃条。雁翎刀注重实用,并不是为了好看,雁翎刀轻便而且能刺能砍,杀伤力较大。

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点为,刀身较为平直,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处多开刃,现在一般称为反刃(部分明中早期的雁翎腰刀无反刃,形式上更近于金战刀的样式,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纵贯整个刀背)。

刀身宽为4-5cm,脊厚0.6-0.7cm,刀身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全长多在90cm左右,刃长70-80cm,刀柄长15-20cm刀全重1-1.5kg。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为一条,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数条,而且血槽的形状多很复杂。

明清官刀样式多样,以雁翎、雁翅、鱼头为主流,另有雁毛、戚家(仿倭腰刀)、牛尾(清代晚期出现)等等。

其中雁翎更是主流中的主流,雁翅、雁毛虽与之名称相近,但刀形差异很大,雁毛刀传世较少,且其刀形成因至今仍有争议,而雁翅刀可以说前承宋刀,后启砍刀(如民国抗战大刀),其刀形也非常值得研究。

一字之差的雁翅刀比起雁翎刀,型制上就更为粗旷了。

明雁翎刀和清刀的区别

明雁翎刀和清刀的区别:

雁翎刀是从秦汉时期的直背刀到宋朝,一路由军队发展进化而来的,期间甚至远传至蒙古。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刀刃是笔直的,刃尖锐利,但从雁翎刀开始,刀刃逐渐弯曲。现存最早的雁翎刀可以追溯到明代,且被证实直到18世纪晚期才被广泛使用。

在发展的过程中,清刀柳叶刀在刀刃曲率上将雁翎的概念进一步提升,因为刃尖与刀背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且有趣的是,刀刃的曲度越大,刀的切割效果就越明显,但相对应的刺击精度会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刀尖离刀柄更远。但柳叶刀的曲度是适度的,即使刺击精度稍逊但总体还是比雁翎刀更胜一筹。

相关如下

关于刀柄,雁翎刀的刀柄几乎都是直的,柳叶刀也是以直刀柄为常态,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出现一些下弯的,而且在清末流行开来。

雁翎刀是什么 雁翎刀与柳叶刀的区别

雁翎刀,冷兵器,刀的一种。因形似雁翎而得名。盛行于明朝时期,无论是官丞还是士兵都会佩戴。

陕西省西安市等驾坡村杨思勖墓中出土一尊陶俑,其手中和身上带有两把弯刀,与古画上描绘的那种弯刀极为类似。这一类刀的整体型制已经与环首刀和唐大刀大异其趣,近于明清所流行的雁翎腰刀。

宋代: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军器监开始新造一种刀类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故命名为"雁翎刀"。

元朝:张宪《我有诗二首》之二:"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

明朝:明嘉靖年间,安南(今越南)内乱,明世宗朱厚熜钦点兵部尚书毛伯温南下安南平息番乱。,朕与先生解战袍。"此诗平仄合辙押韵,气势恢弘,颇有几分扫平天下一旷六合的抱负。这首御制诗也因此被收录于《千家诗》中流传甚广。可是其中所提如秋水一般的"雁翎腰刀"到底为何种型制的兵器,恐怕现代人大多不知就里,故笔者勉力为文介绍"腰刀"这种中华民族特有之古兵器的来

关于雁翎刀哪个朝代的和明代雁翎刀和清代雁翎刀的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