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得诗句怎么写
2252023-9-4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留设的一般原则: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楼梯上三步的位置,并垂直于踏步板。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原则:
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⑹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⑻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扩展资料:
问题处理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施工缝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 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 9) 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 这里不再赘述。
混凝土浇筑时,与其他混凝土接触的面就叫施工缝,如混凝土第一次浇筑在基坑里就没有施工缝存在,在基础上浇筑墩身混凝土时,两者接触面就是施工缝
一般施工缝都要求经过凿毛处理才能浇筑新混凝土
混凝土和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只有两种接触方式,一种就是直接接触,这就是施工缝;另一种就是用木板或者泡沫板等隔离开,这就是伸缩缝
施工缝必须经过凿毛处理,凿毛就是把接触面部分的旧混凝土面用风镐或者人工凿除,使之露出坑洼不平的新鲜混凝土面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施工工艺、施工条件受限等原因,将一个整体结构进行分段或分层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在概念上有别于设计伸缩缝或变形缝,但在现场施工时,有时施工缝和伸缩缝可以为一条缝。例1,一个桥墩,其墩身主体包含墩身、托盘、顶帽、垫石、牛腿等若干构成,实际施工时,因托盘、顶帽等不能与墩身同时浇筑,浇筑时按照墩身、托盘+顶帽、垫石等顺序施工,因先后施工顺序而留下施工缝,而此施工缝其实不是真缝,不影响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预留施工缝的解决方式一般是采用预留接茬钢筋+凿毛下层混凝土表面。例2,一个涵洞3米以下孔径,设计为3米预留一个伸缩缝,且基础平面设计为3米一个平台(流水面),实际施工时,采用涵节预制+吊装方式,涵节预制单位长度1米,而安装涵节时相邻单位涵节之间产生施工缝,而施工缝不会贯通基础,涵节之间采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连接,不影响结构安全及使用;每3米时施工缝会与设计伸缩缝重合,涵身伸缩缝位置缝隙与基础缝隙贯通,采用相应材料及工艺处理,保障因基础或基地不均匀沉降而不影响结构的使用和安全功能。
什么是施工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施工缝有哪几种、什么是施工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