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致勃勃的意思
2502023-3-14
中国有确切纪年的朝代是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朝。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曾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部建都。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现在有文献可查的,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始称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西周时期,广置封国。
到了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至前476年),奴隶制行将解体,封建制孕育待生,王权衰落,邦国林立,诸侯国有一百多个。
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赵国和魏国。保定市是当时的燕赵分界线,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燕赵分界石”。当年燕国太子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国国界易水河分别,现在易县的易水旁尚有古迹荆轲塔。
邯郸曾是赵国都城,现存有赵武灵王修建的“丛台”,市中还存在传说中赵国丞相蔺相如为避免和老将廉颇争执而让路的“回车巷”。
经过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到了东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主要诸侯国只剩下魏、赵、韩、齐、秦、楚、燕七国,即所谓“战国七雄”。其中在河北建都的北有燕国,南有赵国,中部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狄人建立的中山王国。
临漳县一带的漳河是魏国西门豹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因为“河伯娶妇”的故事而出名。
三国时期河北省是冀州和并州部分地区,汉末属于袁绍,之后归曹操,其中冀州是最富庶的一州,也作为了曹魏的主要基地。
战国时期,主要剩下战国七雄:魏、赵、韩、齐、秦、楚、燕七国。这个时期中建都于河北的有燕国、赵国及中山王国。
秦王横扫六合兼并天下后,称“始皇帝”,对全国的行政管理采用郡县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其中有八郡在河北境内:上谷、渔阳、右北平、广阳、邯郸、巨鹿、代、恒山。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又称十三州,河北北部主要属幽州刺史部,中南部属冀州刺史部,张家口地区北部为匈奴、乌桓活动的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沿袭汉朝,幽州、冀州名称未改。“河北”一词作为一级行政区名登上历史舞台,是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开始的。
宋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今河北大部地区属河北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今河北大部都位于大都(今北京)附近,因此归中央中书省直辖。明朝河北大部为北直隶,归京师管辖。
清朝时河北为直隶省,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建都南京,直隶省变得名不符实,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
扩展资料:
河北在中国地理格局的东北部,中国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则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腹地。
在这个棋盘型格局中,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分处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般都有比较优越的山河形势,有相对稳固的后方和可以凭恃的山川险阻。
这种地理优势能够有一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态势,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供养、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易于形成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北
北宋时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属于辽国南京道、西京道东部、中京道西部,河北东路辖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三府;十一州: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
河北西路辖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邢台),庆源府(赵县)四府。州九:相,浚,怀,卫,洺,深,磁,祁,保。
南宋已经丢失半壁江山,燕云十六州、河北西路、河北东路都被与南宋同一时代的金国占领,在金国统治时期河北地区地图。
扩展资料:
河北古称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为幽州。《禹贡》亦为冀州。《周礼·职方》曰幽州。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今邢台市),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130多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封周公之子于邢国,河北成为燕、邢之地。
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中山国、赵国和魏国、西北部属代国。邯郸和邢台曾是赵国都城。
秦始皇时期这里属于巨鹿郡、邯郸郡、恒山郡、齐郡、济北郡、上谷郡、代郡、渔阳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西汉时河北属幽州、冀州、并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蓟(今北京市),冀州治广川国(今河北冀州市旧城),并州则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东汉时属幽州、冀州。三国时属幽州、冀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北
河北古称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为幽州。《禹贡》亦为冀州。《周礼·职方》曰幽州。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今邢台市),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130多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封周公之子于邢国,河北成为燕、邢之地。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中山国、赵国和魏国、西北部属代国。邯郸和邢台曾是赵国都城。
秦始皇时期这里属于巨鹿郡、邯郸郡、恒山郡、齐郡、济北郡、上谷郡、代郡、渔阳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西汉时河北属幽州、冀州、并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蓟(今北京市),冀州治广川国(今河北冀州市旧城),并州则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东汉时属幽州、冀州。三国时属幽州、冀州。
北宋时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明属北直隶、山西小部分、鞑靼小部分,仍属中央直辖,天津开始设县。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以地在黄河以北,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
扩展资料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046处,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庙宇、清东陵、清西陵等3项5处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居全国前列;x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项,居全国第二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0项,x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居全国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0人。
河北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拥有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xx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老龙头、山海关、金山岭长城等长城精华均在河北境内。
承德避暑山庄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其周围的外八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寺庙群。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赵州桥被誉为“世界拱桥之祖”,是世界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北
不全是。
举个例子,在河北保定有一条易水河。易水河的南面就是当年宋朝的领土。易水河的北面就是辽国领土。
这本来是一条地理分界,时过境迁河两岸的人早就融为一体了。但在日常用语中,还是能捕捉到蛛丝马迹的不同。
比如,同样是称呼“连襟”,易水南岸的人叫做“挑担”,易水北岸的人叫做“担挑”。都是河北保定口音,只是两个字颠倒了。
可南岸的人就会笑话对面的人。但是在易水河更北面的北京地区,却与之一致。只是口音上,又变成了加有儿话音的北京话——“担儿挑”
我以前也比较奇怪这种变化。但展开地图,就会发现被石敬瑭送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就包括这一带。从五代十国的后晋开始,一路向下,经历辽、金、元,共四百年。可能对这个时间概念还是有些陌生,比如说从今年向前追溯四百年,已经到了明朝中期。
这些地区都是与中原分隔的。尽管有时候,也曾经短暂被攻取过,但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两地确实造成了区别。
北京:幽州、顺州、儒州、檀州
天津:蓟州
山西:应州、寰州、朔州、云州
河北:涿州、瀛洲、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
其中属于河北的七个州,分别是现在的:涿州、河间、任丘、涿鹿、怀来、宣化、蔚县。而河北的这七个地区,除去张家口所属的四个县,妥妥的是辽国境内。其他三个(涿州、河间、任丘)都在现在的保定、沧州北部,也正是辽宋交界的地区。
而能够捍卫中原的天然屏障,是在更北方的长城一线(北京地区),已经纳入了辽国。所以,北方铁骑可以不用翻山越岭,从华北平原北端一马平川的直抵宋朝都城开封城下。
偌大的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依,根本挡不住来犯之敌。所以,宋朝从一开始就把全国兵力集中到了首都开封附近。这也是著名的北宋困局。
而其他方面的努力也是做过的,比如最早的北京是现在的河北大名县。当时称作北京大名府。也是北宋最北端的领土。正是北方抵抗辽国的前哨、桥头堡。
《水浒传》里,把犯人发配到沧州充军,意思也是被发配到了最北方的边境上去抵抗辽国军队的意思。
所以,如今同属于河北省的地方,在八百年前却分属两个朝廷。
河北是哪个朝代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河北以前是哪个朝代、河北是哪个朝代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