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增生如何消除?
2042023-2-26
大皖新闻讯 82岁的沈春景叔叔是老合肥人。他住在合肥宁国路宁国新村社区。他是附近著名的收藏家。几十年来,老人收集了挂历、书画和酒瓶。沈春景的藏品摆放在家里的客厅、两间卧室和厨房的柜子上。这些所谓的古董是真的吗?有升值空间吗?至于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老人摇摇头说,这些老物件背后可能有一个关于家庭和友谊的故事。“我收藏只是因为我喜欢它们,这与金钱无关。”
沈春景向大皖记者(左)介绍了客厅里的藏品。
家里收藏品种类繁多,收藏费用昂贵
11月17日上午9点,万达新闻记者来到沈春景叔叔居住的社区。一位钥匙摊主热情地向记者指示:“我们都认识他。这位老人喜欢收集老物件。”
几年前,妻子去世了,孩子不在身边,82岁的沈春景叔叔目前独居。家里打扫得很干净,但你可以看到有很多沈叔叔最喜欢的东西——客厅角落的架子,有各种各样的空酒瓶、陶瓷产品、框架画和吊坠。
沈春景家客厅一角收藏。
多年来,沈春景叔叔为自己的爱好花了不少钱。从拍卖会上拍卖了一些书画藏品。沈叔叔非常珍惜挂在客厅墙上的一幅画。据说这幅画是唐伯虎孙子的画,以前坏了,沈大爷拿去找人修理,又装了一遍,花了6000多元。“这幅画是真的吗?有没有找人鉴定过?面对记者的疑惑,沈叔叔摇了摇头。
多年来,沈老有自己的圈子,朋友送了他很多藏品。沈叔叔主卧的床上有许多书画作品,他一一向记者展示。用黄色的字画摩擦作者的名字,沈叔叔也可以说出与他们沟通的细节。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抚物思人的沈大爷意识有些恍惚,有些难过。
记者注意到,很多作品因为经常玩,外观已经很破了。也可以看出,老人真的很喜欢这些东西。老人不在乎它的艺术价值几何。 “就是玩,喜欢就好。”
沈春景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收藏。
一盏仿古宫灯 寄托相思情
沈叔叔书房的天花板上还挂着一盏龙头龙爪形的宫灯。沈叔叔介绍,这个宫灯可以点蜡烛,也可以在电池里放一个小灯泡。其实这个宫灯只是一件仿古工艺品,文物价值不大。但沈叔叔非常珍惜它,不仅造型精致,而且寄托了沈叔叔对妻子的思念。
多年来,在沈叔叔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周先芝也喜欢收集一些旧物品。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周先芝的一位女性朋友欠了外债,所以她发现周先芝想转让宫灯。周先芝一言不发,花了200元从这位朋友那里买了它。“我妻子很热情。我的朋友欠外债,等着用钱。我妻子花钱买了它,解决了女同志的迫切需要。当时是八年,200元不是小数字。
收藏沈春景家客厅和卧室。
谈到2019年去世的妻子周先芝,沈叔叔充满了思念。“我妻子18岁时嫁给了我。起初,我们什么都没有,慢慢地努力工作。后来,我们抚养了五个孩子。后来他们都成家立业,发展得很好。“现在,宫灯挂在一个有妻子肖像的房间里。沈叔叔经常坐在这个房间里,想想以前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清明上河图》 它将成为家庭联系的纽带
沈叔叔没有多少文化,是怎么爱上收藏的?这是父亲传下来的一幅古画《清明上河图》。“我父亲沈正和1947年58岁去世时,曾在合肥老县桥衙门当过捕快。"沈叔叔告诉记者。沈春景成年后,母亲郑重地把这张《清明上河图》交给了他,并告诉他,这是父亲留给他的。
父亲传给沈春景的《清明上河图》。
父亲去世时,沈春景才7岁。回忆起父亲成年后的声容和笑容,都变得模糊不清。每次看到这幅画,沈春景都会想起父亲。从此,沈春景开始关注各种老物件的收藏。
在沈春景家,他向大湾记者展示了父亲传给他的《清明上河图》。记者注意到这幅画长约3米,宽约30厘米。这幅画的纸也很精致。画的封面上写着“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清明上河图》是沈春景收藏的。
沈春景在采访中说,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合肥人,解放前宁国新村的位置叫旗杆村。旗杆村专门玩狮子,附近还有一座二里桥玩灯笼,叫二里桥,因为村子离县桥二里地很远。“未来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些情况。沈叔叔无奈地摇了摇头。
目前沈大叔的兄弟姐妹都不在世了,“只剩下我一个了。“目前,这个家庭和祖先之间只有这张清明上河图。沈春景说,百年后,他希望把这个旧物件传给后代,让他们对祖先的思念有一个具体的归属。
张珂珂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许佳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