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吃炒肝
2202023-9-5
;
回答
用15毫升吡唑醚菌酯,兑水30斤,可用于葡萄霜霉病、xx病、灰霉病、褐斑病、穗轴褐枯等病害的防治;亩用20-30g吡唑醚菌酯,兑水60斤均匀喷雾,预防梨树黑星病;亩用15毫升吡唑醚菌酯,兑水30斤,可用于防治柑橘疮痂病、树脂病、黑腐病等病害。
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在我国23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25种病害,且在玉米上获得登记“植物健康作用”。登记的主要防治对象有黄瓜xx病和霜霉病,白菜、西瓜、茶树、芒果和香蕉炭疽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和轴腐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和植物健康作用等。
以白菜炭疽病的防治为例: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次每亩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剂量30~50ml(有效成分7.5~12.5g)兑水喷雾,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
建议在玉米8-13片叶时用25%含量10-15毫升/亩。
吡唑醚菌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也能产生像延缓衰老、使叶片更绿、更好地耐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胁迫以及有效使用水和氮等生理效应。
玉米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大斑病
1、症状
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叶鞘、苞叶部位,发病后叶片下面会出现青色的水渍状斑点,并且会向叶脉两端扩散,变为梭形(面积约为5-10厘米左右),病情严重时叶片会枯死。
2、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亩用50-100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2)心叶末期至抽雄期,亩用50克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
二、小斑病
1、症状
植株的叶片、茎部、果穗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病部会出现褐色的水渍状小病斑,之后病斑会扩大至0.5厘米左右,形状呈椭圆形,边缘具有紫红色晕圈,导致叶绿组织受损,穗粒腐烂掉落。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三、锈病
1、症状
(1)植株的叶片、果穗、苞叶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叶片的正反面会出现浅黄色斑点,之后斑点会逐渐扩散成长圆形的脓疤(颜色多为褐色),脓疤破裂后会飘散出铁锈色的粉状物。
(2)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的圆形突起物,破裂后会飘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提前枯死。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四、茎腐病
1、症状
植株的根茎部是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植株的茎基部皮层变为淡黑色(环绕茎基部1圈),叶片会变黄枯萎,如果病情较严重,则茎基部和根部会腐烂,导致全株死亡。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土大厨功效生根剂预防茎腐病。
吡唑醚菌酯怎么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吡唑醚菌酯用量、吡唑醚菌酯怎么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