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出血怎么办?
2132023-3-3
发现小麦枯萎发黄想通过打药解决是对,不过不能着急,首先要找到发病中心,其次要确定是哪一类病虫害引起,然后再进行喷药,一般来说导致小麦出现枯萎发黄的病害的有小麦黄矮病、土传花叶病、纹枯病和小麦锈病,虫害主要是麦蚜。下面我先说说几种病害的症状,方便大家进行核实。
1、小麦黄矮病:黄矮病主要的症状是叶片鲜黄,叶脉绿色,看上去是黄绿相间的条纹,这种病苗一般较矮,冬前发生的病苗很难过冬,即便是能过冬也会继续生病,出现矮化、枯死的症状。防治黄矮病前期要进行药剂拌种,后期发病时可喷施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
2、小麦土传花叶病:花叶病主要的症状特征为麦苗发黄、叶尖变紫,进入拔节期后长出的新叶也会出现相同症状、防治花叶病的方法跟黄矮病相同,前期要进行药剂拌种,后期发病时可喷施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
3、小麦锈病:
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杆锈病三种,其中条锈的症状为长有鲜黄色、呈条形排列的病斑,这种病害也是今年我们xx发生较多的小麦病害。防治条锈病前期主要是通过药剂拌种,后期发病时可喷施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腈菌唑乳油等药剂。
4、麦蚜:麦蚜是小麦田间较为常见的害虫,这种虫子个头很小但是数量巨大,被吸食过的麦苗长有黄色斑点,发生严重的情况会出现叶片发黄、植株枯萎的情况,同时麦蚜可以传播大量的黄矮病病毒,引发黄矮病。防治蚜虫前期适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栽培,虫害发生时前期可以喷施啶虫脒乳油,中后期可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5.其它原因:
小麦枯萎当然也可能不是病虫害,而是由于前期的栽培不当,后期的施肥不足等原因引起。例如播种密度过大,生长较弱的麦苗在肥水供给不足时,会出现枯萎发黄的情况;又或者是土壤贫瘠,施肥不足,进入拔节期小麦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也会出现枯萎发黄的情况;在一个处于地边位置的小麦,一般水分和肥料不到位,会出现个别枯萎发黄的现象。
关于“小麦枯萎发黄打什么药?”,我的建议是先找到枯萎发黄的原因,和具体的发病中心,然后再进行喷药或者是补充肥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病毒病。该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传播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禾谷多粘菌。发病麦株矮缩,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变粗,叶片黄花,并有斑驳状黄绿相间的条纹。茎基部老化变硬,心叶黄化,严重者心叶枯死。该病发病突然,发展较快,对小麦生长发育十分不利,轻者主茎尚能成穗,重者整株不能拔节抽穗。该病在麦田一般成片发生,严重者全田发病。该病秋苗期侵染但不显症,翌年麦苗返青阶段开始发病,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5-15℃,土壤温度达到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小麦感病后,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麦播后的土壤温湿度及翌年小麦返青期的气温是影响此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萌发成游动孢子带病毒侵染小麦的最适温度为15℃左右。土壤湿度大,有利于休眠孢子的萌发和游动孢子侵染。翌年气温回升后开始发病,发病适温低于15℃,16℃以上症状逐渐隐潜,20℃以上基本停止发展。因此,春季气温回升缓慢,长期阴雨,低温天气长则加重该病的发生。
入冬以后,气温持续偏低,2月下旬以来,气温回升,小麦开始返青,气温多在10℃以下,较常年偏低1-2℃,最高温度没有超过15℃,对小麦黄花叶病发生比较有利,导致部分麦田发生小麦黄花叶病,局部小麦已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各地应迅速调查,适时指导防控。
防治小麦黄花叶病,应以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为主,配合喷施叶面肥,促进苗情转化,减轻病害损失:
1、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另用5%氨基寡糖素75毫升或2%菌克毒克2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2、每亩用0.5-0.75公斤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0.01%芸苔素内酯(天丰素)3000-5000倍液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减缓病情发展,降低危害损失。
3、若同时控制小麦纹枯病,预防小麦条锈病等,每亩可用12.5%烯唑醇20克加OS-施特灵20克或15%三唑酮100克加OS-施特灵2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还要把药液喷到小麦茎基部。
小麦花叶病毒病
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
防治小麦黄花叶病,可在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另用5%氨基寡糖素75毫升或2%菌克毒克2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或者每亩用0.5-0.75公斤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0.01%芸苔素3000-5000倍液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减缓病情发展,降低危害损失。
若同时控制小麦纹枯病,预防小麦条锈病等,每亩可用12.5%烯唑醇20克,15%三唑酮1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
小麦黄叶病可以喷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让叶片吸收养分,减轻叶片发黄现象。有条件的,可以加喷腐殖酸盐、复硝酚钠、氨基酸复合微肥、芸薹素内酯等,促进麦苗生根和恢复。
拓展资料:
防治方法:
(1)加强农业防治,切断介体昆虫辗转为害。深翻地,减少越冬寄主和越立虫源。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尽可能种植熟期相近的品种,减少介体迁移传病。早播要种植抗病品种。收获时要背向割稻。
(2)治虫防病把介体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在冬代叶蝉迁飞前移栽。在越冬代叶蝉迁移期和一代若虫盛孵期进行防治。双季稻区在早稻大量收割期至叶蝉迁飞高峰前后防治。从真叶开始注意防治,结合网捕。初期加强防治,间隔3-5天一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叶病
小麦播种过深,不利于麦苗根系下扎,吸收营养差。小麦根腐病,除草剂药害,冻害,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都可能小麦黄化,可以叶面喷施甲壳素、海藻精 、 芸苔素内酯 、碧护等调理剂加恶霉灵加生根剂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一次。
小麦一片一片的发黄一般是因为播种过深,苗子弱, 根系少,生长势差。 易受冻害或感染纹枯病或根腐病或全蚀病 或是感染黄化叶斑病毒病为害,或是上茬使用的除草剂残留影响。
防治:喷施井岗霉素或三唑酮+芸苔素+叶面肥,隔5-7天再喷一次。
关于小麦黄化叶病用什么药和小麦黄枯病打什么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