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痘痘怎么处理?
2122023-3-4
其实明朝是不禁吃猪肉的,皇帝也不忌讳这个。但是有一个特例,就是明朝那位著名的顽童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具体详见如下。
“禁猪这事情,发生在正德十四年12月。当时在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宁王朱宸濠造反了。消息传到北京,我们的正德皇帝、威武大将军可高兴坏了,心想老子自己封自己作了将军,等得可不就是有一天能在战场是大显身手嘛,这下好了,正瞌睡的时候朱宸濠送 枕头来了,于是决定要御驾亲征,要在战场是一显威武大将军的威风。——当然这个决定把大臣们都吓坏了,再三劝谏也没拦住,硬是让他跑到南方来了。
然而才走到半路,还没碰上叛军的影子,叛军就让王阳明给收拾了。消息传给威武大将军,大将军自然满心的不高兴,不过来也来了,总不能转身再回北京,那就干脆在南方旅游旅游吧。
这条禁猪的圣旨就是在他从扬州到南京的路上发出的。据《万历野获录》记载,那条圣旨内容是这样的: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知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这道圣旨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我知道养猪这事情啊,是很平常的。可不巧的是,本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老爷(不说皇帝,而说“当爵”,那就是用的镇国公的名义),正好是属猪的,而且姓又和猪同音。而且猪肉这东西吃了以后还得病,所以你们大家都别养猪了,更不许买卖宰杀。如果谁敢违反,我把他全家充军三千里。
——这圣旨很明确了,正德皇帝之所以不许养猪吃猪肉,朱、猪同音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他自己属猪。
当然了,这又是朱厚照干得一件荒唐事。圣旨下发后,举国哗然,据杨廷和《请免禁杀猪疏》中,描写了当时人民的反应,说是圣旨下发后,十天半月之内,全国各处城镇乡村,全部慌不迭的把养的猪宰杀卖掉,以至于猪肉价格大跌,乃至于把小猪就地掩埋。
当然,这样荒唐的政策是无法执行的。禁猪令下发3个月后(即正德15年2月),留守北京的杨廷和就上了《请免禁杀猪疏》,要求废除这道荒唐的命令。而到了3月,礼部就说祭祀一定要用猪肉,这一禁猪只好用羊肉代替,但实在不合礼法,于是正德无奈之下,只好批准皇宫内部偷偷使用猪肉。
一年之后,正德16年正月,朱厚照死去。这条荒唐无稽的政策自然也就被正式废除了。”
作者:三种不同的红色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时光漫漫,而天下又如此之大,因此在岁月的发展中,不同时代总有自己的特殊特征。而每一个地区的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又有一定的规矩,因此便产生了不少的忌讳之事。比如在当今社会时期,就有不吃猪肉的宗教,而这与他们的信仰和习惯有所关系。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则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的“名讳”,比如初唐名将李世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
如果仅仅在言谈和书写时,回避君主尊长的名讳则还好,但是如果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要避讳,则有点强人所难,比如在唐朝的时候,人们不能吃鲤鱼。而在明武宗时期,则掀起了“禁猪令”。
世人皆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为如今的我们所骄傲的时期。但是在唐朝之时,人们的很多思想观念依旧受到限制,比如唐朝的皇帝姓“李”,因此“li”这个音便产生了不少的避讳,比如此时全国范围之内,都限制吃鲤鱼。而在宋朝时期,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因为宋徽宗属狗,所以全国范围内都禁止杀狗。
而到了明朝时期,由于皇帝姓“猪”,因此也衍生了一定的忌讳。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朱元璋等人是不忌讳的。但是到了明武宗时期,明武宗却是一个讲究忌讳的人,而且他还属猪,因此便颁布了这条荒唐的法令。
在《明实录》和《万历野获编》中有这样的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巡游江南时颁行了“禁猪令”。既然有法令的存在,自然是需要惩罚措施才能够推行的,而“禁猪令”的惩罚措施也是比较恐怖的,在这段岁月中,全国上下不得饲养猪,更不能吃猪肉,如有违反者统统发边充军。
根据《大明律》规定,“发边”就是将犯人流放到距离家乡2000-3000公里远的地方去当兵,因为远离家乡,加上边疆战事频发,很多人都客死他乡。由此可见,明武宗对此事的决心。
明武宗在发布“禁猪令”之前,全国的环境并不好,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因此民间武装冲突不断,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此外,由于明武宗一直没有子嗣,因此很多藩王都借助农民起义这件事情发动兵变。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镇压了,但是明武宗心里自然也是不好受的,因此他在战争结束之后选择了南巡游玩,从而放松心情。但是不曾想到的是,在南巡之时,明武宗看到别人正在杀猪吃肉的举动,让他一时觉得不大舒服,于是便发布了“禁猪令”。
由此可见,凡事“有因才有果”。倘若不是因为在明武宗心情不好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情,或许并不会有这条特殊规定的产生。
赵匡胤不吃猪肉自然觉得猪这种动物配不上他的皇族气质。而后来猪肉再一次流行起来也都是拜苏东坡所赐。其实挺替赵匡胤遗憾的,毕竟锅包肉、溜肉段那么香,没吃过太可惜了。
1.猪猪那么香,赵匡胤为什么不吃?
说起赵匡胤应该没有人不认识吧,堪称宋朝最重要的一个人,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帝。所以说,这个人心中难免会有一点傲气,在那时被叫做天子自有傲骨。也就是这样的赵匡胤在登基之后便觉得猪这种丑丑的动物太没有气质,毕竟那个时候的很多猪都比较生猛,野猪也经常被打猎作为肉类。所以,他不仅自己不吃猪肉,也不让皇宫内的人吃,时间久了宫外也有所耳闻这种事,便也纷纷效仿。(ps:可能都想沾一点贵族气质吧,就好比现在有一些人觉得西餐高级,吃一顿一定会晒九张图一样)
2.苏东坡的另一个身份
苏东坡是宋朝时期比较有名的文学家,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书呆子,因为他内心是极其热爱生活的。在很多人争相模仿皇族不吃猪肉的时候,他吃!并且把猪肉研究出了新的做法,譬如东坡肉和东坡肘子到现在都是名菜。而那时的很多百姓也是吃下了苏东坡的安利便又开始重新买猪肉。说真的,苏东坡要是活在21世纪,绝对是个美食博主,并且还是那种懂得原创的。
3.猪猪也能变得很金贵
以前觉得猪便宜,可是现在养猪的都发家致富了,而在古代的时候猪也曾经金贵过。比如猪也有自己的专属的猪羹鼎,同时很多祭祀活动和大型盛典也会把猪猪绑上大红花抬上来的。只是宋朝那段期间很多的北方牧民搬迁过来,他们祖祖辈辈都比较喜欢吃牛羊肉,自然吃不惯没有膻味的猪肉。
没那么严重啦,在中原地区,大部分人都要吃猪肉的,皇帝也要吃猪肉,太监宫女也是要吃猪肉的啊!那不得把全国的人都杀了,只剩下不吃猪的和尚。
古代人的条条框框虽然很多,但是能统一一个xx那么多年,也不是就会没有智商的好吧,兴文字狱,只是为了加强皇权,达到目的就好,不是就赶尽杀绝。
而且朱是姓氏,不是名讳,一般避讳名字的比较多,姓朱的人也有很多啊,这是不可避免的吧,也没说把姓朱的都杀了吧!
再说了,即使是这样,猪也有很多叫法了,比如“豚”、“彘”,一旦皇上有下令说不能吃猪,那就用别的字不就行了,生活还是要生活的。
但是据记载,其实明朝并没有拿猪来说事,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有出现“猪”这个字,而且用得好像比“彘”这个字还要多,所以,这也可以证明,明朝可以好好吃猪肉,好好用猪字的啦。
若是真避讳猪,那这可是历史中的大事件了,这种新闻是要被记录下来的,还要放到历史书上让你研究,告诉你,看,猪肉不给吃啊,丧心病狂!
不过呢,还是有那么一两个皇帝跟猪较过劲,就是朱厚照,他不仅姓朱他还属猪,咦,那岂不是杀猪就是杀我?就这个脑回路,他发圣旨不要杀猪了。大家都很痛苦啊,这种痛苦他祭祀延续到皇宫。
祭祀不能没猪啊!所以朱厚照就让人偷偷的杀,这圣旨也就变现废了,一年后他就驾崩了,所以这条律令也就废除了。
关于古代哪个朝代不吃猪肉和古代为什么很少吃猪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