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战多少集

暮色上浓妆2023-09-23 15:28:31我要评论

洛阳之战多少集,第1张

王世充生平最大的败仗是什么?他还经历过哪些事?

在我个人看来,王世充生平最大败仗,当属“洛阳之战”。这一战交战方是王世充和李密,王世充带领十多万军队,却依然败给了李密,最终逃回洛阳,身边只剩下了一千多人。这次战役失败,让王世充内心显得有些绝望,他没有料到李密如此能打,也没有想到自己辛苦经营实力,会在瞬间化为乌有。

除了“洛阳之战”外,王世充还经历了和李世民战役,这位年纪比自己小很多主帅,却比李密还要厉害。李世民同时面对王世充和窦建德,非但没有胆怯,反倒还击溃了窦建德,最后还迫使王世充开城投降。

一、同李密之战,王世充败得最惨

隋朝末年李密所xx瓦岗寨,也有着非常强大实力。李密扩张过程中,对洛阳志在必得。王世充接到命令,带兵解救洛阳危局,并在这里尝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大溃败和绝望滋味。

李密在王世充眼中,根本不足为惧。主动发起进攻的王世充,却被李密击溃,十多万大军被打得溃不成军。讨回洛阳路上,又遇到了大雪天气,让数万将士被冻死。等到王世充安定下来以后,身边只剩下了一千多人队伍。

二、同李世民一战,彻底失去了争夺天下机会

王世充这一次失败,并没有被李密吞并,因为宇文化及崛起,给他带来了喘息机会。他和李密达成协议,让李密能够专心对付宇文化及。趁着双方交战间隙,王世充招兵买马,又快速恢复了实力。

有了实力王世充,在李密和宇文化及两败俱伤后,又趁机打败了李密,使得瓦岗军不复存在。这些经历使得王世成,成为了三分天下诸侯之一,可惜这样鼎立局面,没能像三国一样存续,而是消亡于李世民进攻中。

王世充有过成功机会,但因为其为人狡黠,不懂得善待有才能的人,才错失了很多英才,最终由强盛走向灭亡。

洛阳大战:北齐兰陵王经典之战,他是如何用500人杀穿北周10万大军的

齐军骑兵在前与周军步兵交战,慢慢引诱周军步兵向山顶冲来。待到周军步卒力气耗的差不多了,齐军骑兵悉数下马步战,这么一来,以有备之兵对疲惫之师,齐军大占优势。高长恭率中军冲杀的尤为猛烈,把当面周军阵型击溃。左右两翼也迅速发力,在半山坡把周军全部击溃,周军死伤惨重,滚落山下掉入溪谷而死者不可胜数。好在达奚武、王雄二人都是积年老将,危急之下尚能维持住局面,特别是王雄,这位年已57岁(507年出生)的老将虽然在出征路上患病,此时仍勉力作战,他的左翼兵与齐军右翼混战在一起,竟然与斛律光遭遇。

王雄亲自策马冲锋,连杀齐军3人,斛律光见王雄势若疯虎,吓得赶紧退走,左右从骑都被周军冲散。王雄亲持马槊追杀斛律光,两人只距一丈有余。王雄边冲边大喊:“惜尔不杀得,但任尔见天子!”——我杀不了你也得活捉你献给我们皇帝陛下。21前年,也是在邙山,贺拔胜单骑追高欢,场景何其相似。只不过王雄虽有勇力,却忘了他追的这人有一个无比传奇的绰号:落雕都督。斛律光手中只剩一箭,危急中他尽显英雄本色,回手一箭,正射中王雄额头。王雄血流满面,趴在马背上逃回营中,当夜,这位英雄一世、扬威梁州的老将伤重不治而死,这也是八柱十二大将军中唯一一位战死的。

达奚武有可能主持的是右翼军阵,在他的直接指挥下,他的儿子达奚震等人奋力冲杀,也仅能维持一小部分部队部伍不乱。宇文宪部下也多被冲散,南夏州刺史望见几个本军士卒被敌军擒去,单枪匹马反冲入敌阵,接连射死两敌,齐军一时溃散,梁台救回被俘士卒。

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的大概过程

洛阳、虎牢之战是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军的一次重要作战。

王世充原来是隋东都洛阳守将,隋炀帝死后,他在唐朝武德二年四月称帝,国号郑,并利用唐军在河东作战无暇顾及东部的机会,夺取了唐朝在河南的部分土地。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唐朝武德三年七月,命令李世民领兵8万向东攻打王世充。同时派遣使者与窦建德言和修好,使他保持中立。王世充从各州镇挑选勇士聚集洛阳,命令他的三个侄子在分别镇守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虎牢、怀州(今河南沁阳)等重要地点,命令他的兄长、儿子防守洛阳,他亲自率步骑3万迎击唐军。

李世民率步骑5万进军慈涧(今河南新安东),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阳。李世民于是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唐军攻克回洛城,并占领虎牢,河南50余州相继归降。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经过一番激战,将其合围。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粮草,民心颓废,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得知洛阳危急,怕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先联合郑国攻击唐朝,然后找时机灭郑,再夺取天下。于是率兵10余万西进,连续攻克管城(今河南省省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进到虎牢的东面。

李世民与部下商议对策,部将多主张退避。他力排众议,决定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要地,阻止窦军向西进军,一举两得。由于虎牢地形险阻,窦军不能前进,驻扎了1个多月,多次作战不利,士气低落,将卒思乡。李世民得知,引诱他出战。窦军果然全部出动,李世民下令骑军队直冲人窦军。窦建德正和群臣议事,唐军突至,前后夹击,阵势大乱。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就投降了。 最后获得胜利.

这一战还出现了一支精锐的部队“玄甲军”。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名将段韶成就兰陵王高长恭的成名之战

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在齐周洛阳之战中突入周军,解金庸城之围,一战成名。殊不知,其实是北齐名将段韶成就了高长恭。

南北朝时期,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后,齐周两国相互征伐,北方战乱不断。公元564年,突厥按照之前与北周的约定,调集兵马,进攻北齐治下的幽州,并遣使催促北周共同出兵伐齐。

令突厥人没有想到的是,历来彼此视若仇雠的北齐与北周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令周人背上了道德包袱。事还得从周太祖宇文泰说起,当年他在关中创业,家属却留在晋阳,后来把侄子宇文护接到身边,妹妹以及嫂子即宇文护之母阎氏却留在晋阳,被北齐没入中山宫为奴。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当权,先后立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为帝,成为后周政权的实际掌控者,他曾偷偷派人到北齐寻找母亲未果。后来北齐到北周求通互市,宇文护向使者表达了求其母亲的意愿。齐主高湛得知后,怕北周联合北方的突厥攻伐自己,不顾群臣的反对,把周主之姑及宇文护之母先后送回。

齐人投桃,却并没有换来周人报李。宇文护自有其难言之隐,他怕得罪强大的北方邻居突厥人惹来麻烦,不得已征兵二十万,以柱国尉迟迥为前锋统兵十万为前锋直取北齐重镇洛阳,大将军权景宣帅山南之兵取悬瓠,少师杨标出轵关,杨忠引兵出沃野接应突厥。

北齐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洛阳,二人畏周军之强,不敢进。无奈,只得召回坐镇晋阳防备突厥的名将段韶。段韶本来就反对齐主仓促送归宇文护之母,认为:

怎奈齐主不听。现在大敌当前,段韶没有讲条件,自帅精骑一千日夜兼程赶到洛阳,登上邙坂观看周军形势,并摆出以兰陵王高长恭为中军、自为左军,斛律光为右军的阵势。周人没想到齐军来得如此之快,气势上先输一阵。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宇文护未报齐主归母之德反约突厥伐齐,面对段韶“汝宇文护才得其母,遽来为寇,何也?”的质问,只能含糊答道“天谴我来,有何可问”,在道义上又输一阵。果不其然,“天遣”变“天谴”,在名将段韶指挥下,周军大败。兰陵王高长恭头戴面具帅五百骑突入周军,欲解被周军围困的金庸城之围。城上齐军没认出来,高长恭脱下甲胄验明正身,守军缒下弩手迎接他们入城,金墉城围解,此战成就了兰陵王的赫赫威名。

洛阳之战自北邙至谷水,三十里中,周军军资器械弥满川泽,后周齐国公宇文宪、名将达奚武、王雄殿后拒战。骁将王雄对阵北齐名将斛律光,斛律光左右皆散,只剩一个随从一支箭。王雄只差一丈的距离就用长矛刺中斛律光,他却想生擒斛律光,一个走神被斛律光一箭射中前额,抱马而走,至营而卒。北周几路大军败归,只有杨忠全师而退。杨忠就是即隋文帝杨坚之父。

关于洛阳之战多少集和东方战场洛阳会战是哪一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