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被盗怎么改密码?
1652023-2-24
小麦赤霉病用多菌灵防治最好。
小麦如果患上赤霉病不及时处理,那么会使小麦快速枯萎,一般赤霉病是由于侵染细菌造成的,那么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最好呢,其实当小麦患上赤霉病,可以给其喷洒多菌灵药剂,三天就可以看见防治效果。
在目前生产实际中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多菌灵的使用面积也是比较大的。因为多菌灵使用年限久远,已经被农民完全认可,再者在所有防治麦田赤霉病的药剂中,多菌灵也是成本最低的。
小麦赤霉病预防:
小麦赤霉病目前已经成为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年年都会发生。
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赤霉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经通过xx审定的抗赤霉病的品种有:西农511、徐农029、紫麦19、郑麦9023、濮兴8号、宛麦202、瑞华麦520、徐麦31、西农3517等品种。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当遇到降雨或多雾天气时,空气湿度增大,子囊孢子成熟后并随风传播,散落在花药上的子囊孢子,经花丝侵染小穗,引起发病。
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很快就会在田间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因此,在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防治赤霉病最关键的时期,过早喷药,温度太低,病菌尚未繁殖,过晚用药,病菌已经侵入,已经造成危害,防治效果都不理想。
选准药剂,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
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江淮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必须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可换别戊唑醇、咪鲜胺等杀菌剂。
同时,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喷准部位,掌握合理的喷雾量
喷药要把握穗部的位置及喷雾量。喷雾量要合理。用水量过少,很难把药剂混匀喷周到,不利于药剂效果的发挥。正确的方法是在保证亩用药量的前提下,亩用水量应在45~60升之间,配药时如能加入展透剂效果更好。
加强防控,掌握用药次数
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有必要进行第二次防治。第一次喷药后要及时检查效果,如效果不好的要及时喷第二次药。另外,喷药后遇雨,要在雨后及时补喷。
把握重点,坚持一喷多效
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控的关键期。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吸浆虫、蚜虫、条锈病、xx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药肥混用、保粒增重。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小麦赤霉病用哪些方法防治?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头病。小麦赤霉病最容易在抽穗扬花期发生,到灌浆期才会出现严重后果,等病症出现的时候却很难很难控制住病害,所以小麦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受赤霉病危害,这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赤霉病病原菌侵入小麦穗轴后,造成被害部位以上枯白穗,故而也将其危害的小麦麦穗称为"半截穗",因此也是小麦半截穗也是小麦赤霉病识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湿度较大时,病变组织表面可见红色或粉红色霉层。
选择抗病的品种,小麦赤霉病病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耐肥、迟熟的品种容易感染,所以在种植的时候要选择耐病较强的品种来种植。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应该询问当地农资店基本他们都知道相关品种,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在当地种植。使用农药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物有很多,有多菌灵、速保利、克百菌、苏锐克等都对于小麦赤霉病有较强的防治作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重点应该放在小麦扬花期,在扬花期期间购买农药按照相关药物使用标准进行喷洒,可以有效预防赤霉病。
合理灌溉,合理用肥,小麦赤霉病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排水不畅导致,所以要进行合理的排水工作。结合当地墒情进行合理灌溉,当然如果土壤的水份过多,也要进行排水工作。合理利用好氮肥的比例,让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更高。种植小麦过程中对于常见疾病,既要能防,又要会治。多和当地农资机构和农业技术人员沟通,了解相关的防治工作,不然只是对小麦进行粗放式的经营,小麦很难有很高的产量的。
本人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小麦,家里也在售卖农资产品,所以对于小麦相关疾病的防治比较了解。小麦赤霉病在农村又俗称烂麦头,从小麦的成苗到抽穗的时候都有可能感染该疾病,如果情况不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枯黄,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死亡。所以进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什么时候用最有效果。种植农作物,农药是必不可少。但是,使用太多的农药也不行。所以,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少的农药,获得最大的效果。
首先,要了解小麦赤霉病,知己知彼方能够百战不殆。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尤其是气候滋润多雨的温暖地带受灾最为严重。小麦赤霉病爆发的时间点,要摸清楚,方能够提前预防,当春季小麦杨花期,平均温度在9℃以上,又遇到3~5天阴雨天气,此时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和发展起来的概率特别大。需要注意防治。所以,要想起到防治小麦赤霉病最大效果,需要在这个时候,采取措施,什么措施?
使用多菌剂,错!要是按照以前,遇到小麦赤霉病,都会使用多菌剂,效果也是不错。但是,据了解,小麦赤霉病对多菌剂已经形成严重的抗性,就是有了很强的耐药性,没效果了。这里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 ,该农药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和治疗的作用。使用方法是,在小麦扬花期的时候,使用20~40g戊唑醇-咪鲜胺,兑水15~30kg,装于喷雾器之中进行喷施。第一次使用之后,间隔7天,再喷第二次即可。
根据历年的数据,全国的小麦赤霉病大肆流行,危及1亿亩小麦,需要进行防治的达到2亿亩。往后小麦种植户,特别是规模化种植的大户,要提前做好预防,避免出现大面积遭遇赤霉病的侵袭。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麦穗头,在全国各个小麦种植区都会发生。赤霉病在小麦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抽穗扬花期发病的几率更大,发生赤霉病后,小麦穗部出现淡褐色的病斑,后期会变成枯黄色。
赤霉病流行严重时,不仅会造成小麦产量降低,而且食用后对人体有毒,面粉的质量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赤霉病菌会在秸秆残茬上越冬,在春季形成孢子,等到雨水多,温度合适时,就会经气流传播到小麦植株上。
如果有了大量的病菌,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续阴雨,温度高,或者多雾的天气,就很容易发生赤霉病,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特别是今年气候条件偏差,种植户更要多注意一下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有些农户说能够意识到赤霉病危害大,但是防治效果不好。经过和农户交流之后,发现防治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和防治时期以及用药方法这两点有关。
小麦抽穗扬花的时期非常短,但不同的打药时间,防治效果相差很多。有些农户往往是见到赤霉病发生了再去打药,或者在扬花期打药,这样防治效果就会打折扣。因为赤霉病是可防不可治的,发生之后用再好的药也很难再补救。
正确的预防时间应该在小麦齐穗之后,扬花之前进行喷施,因为小麦扬花期很容易遇到阴雨天气,就很容易流行赤霉病,这个时间再打药就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所以农户要提前一周喷洒预防病害的发生。
现在很多农户除了选用抗病品种,还会在拌种时加入硅噻菌胺预防赤霉病。还有一些农户在用药时认为多菌灵是最便宜最有效的药,但是现在小麦已经产生了抗性,几乎不能很好的预防赤霉病。建议农户用戊唑醇加上吡唑醚菌酯,同时结合芸苔素以及叶面肥,均匀地喷洒在小麦穗部。
也有些农户单独使用戊唑醇来预防赤霉病,又担心三唑类药剂过量使用对小麦产生危害,可用戊唑醇和氰烯菌酯混合进行喷雾。防治过程中还要注意蚜虫和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如果在第一次喷洒之后遇到雨天,没有药效,可在阴天转晴之后进行补喷。
小麦的生长也是非常艰难的,在抽穗期遇到连续低温天气,产量受到影响,而且抽穗扬花期又容易发生病害,不防治就会坚持。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希望各位农户朋友们能及时防控,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关于防治赤霉病用什么农药和治疗赤霉病的农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