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胃难受怎么办怎么缓解?
2592023-2-18
文景之治属于哪个朝代,哪位皇帝的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望采纳! “文景之治丨”中“文景”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两个皇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朝第五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汉朝第六位皇帝。汉朝前期,史称西汉。
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为恢复社会经济,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指哪两个皇帝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xx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6]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扩展资料:
背景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死者过半。
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面对着这种形势汉高祖刘邦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了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君主专制社会经济成为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
汉高祖死后,汉廷经过一段的动荡,爆发了诸吕之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史称为汉文帝,朝政逐步稳定下来。其后汉景帝刘启即位,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
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景之治”是那俩个皇帝?其真实的名字叫什么啊?
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中子,母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诸吕作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在位二十三年。汉景帝刘启(前189年~前141年),文帝太子,母为窦皇后。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十六年。
汉文帝刘恒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景帝二年(前155年),又把秦时十七岁傅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始傅,而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二十三岁。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xx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文景之治”的是哪两位皇帝?
文景之治所指的两位皇帝是西汉的【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西汉时期,在文帝、景帝统治下出现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的“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指哪两位皇帝
文景之治所指的两位皇帝是西汉的【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西汉时期,在文帝、景帝统治下出现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的“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这一时期是汉朝由弱变强的转折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它为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以后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代第五位皇帝,汉高祖中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他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终年48岁。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历史上汉朝的“文景之治”中的“文”是指哪个皇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1] 汉惠帝之庶弟[2] 。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3]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2] 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4]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2]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2] [4] 。 文景之治是指哪两位皇帝
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 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和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景帝二年(前155),又把秦时十七岁傅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始傅,而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二十三岁。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xx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朝代(83)文景之治(9)
刘章
西汉城阳王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9个义项
刘章(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77年),西汉初年宗室,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吕后称制期间被封为朱虚侯,后来由于在诛灭吕氏的过程中有功而被加封为城阳王。去世后谥号景王。
中文名
刘章
别名
朱虚侯
国籍
汉朝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前200年
精品荐读
狠辣少年斩杀吕氏族人,吕后竟无可奈何,吕氏满门最终亡于此人
作者:我们爱历史
人物生平
年少英武
刘章是汉高祖刘邦之孙,齐王刘肥的次子,封为朱虚侯。刘章到了二十岁,力气很大,因刘邦的后代们得不到与身份相称的职位,忿忿不平。
公元前182年(高后六年),刘章入宫侍奉高后举行酒宴,吕后叫其担任酒吏。刘章自己请求:“我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按照军法来监酒。”高后说:“可以。”众人酒兴正浓时,刘章进献助兴的歌舞。歌舞以后,说:“请让我为太后唱唱耕田的歌谣。”吕后向来把刘章当儿子抚养,笑着说:“看你父亲知道种田。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知道种田呢?”刘章说:“臣知道。”太后说:“那就试着为我唱唱种田吧。”刘章唱道:“深耕之后,接着播种,苗要疏朗,不是同类,坚决铲除。”吕后沉默不语。
不久,吕氏家族中有一人喝醉了,逃离了酒席,刘章追过去,拔剑杀了他,然后回来禀报说:“有一人逃离了酒席,臣执行军法杀了他。”吕后和侍从们都大为吃惊。但是已经答应他按照军法来监酒,所以无法将他治罪。酒宴也因此结束。从此之后,吕氏家族的人都惧怕刘章,即使是朝中大臣也都归附刘章,刘氏的势力日益强盛。[1]
铲除诸吕
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吕后去世。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产为相国,都住在长安,他们把军队调集在一起以威逼大臣,谋图叛乱。刘章因为自己的妻子是吕禄的女儿,知道了吕氏的阴谋,就派人暗中告知他的兄长齐王刘襄,计划刘襄从西面发兵,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做内应。
刘章画像
刘襄派使者到齐国以东的琅邪国(都城东武,今山东诸城),说吕氏发动变乱,请琅邪王赴齐都临淄面商大事。琅邪王刘泽赶往临淄却被齐王软禁。刘襄随即调集军队,高举“率兵消灭不应当为王的人”的旗帜发兵西进。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灌婴本来是汉室开国元勋,是忠于刘氏王朝的重要人物,领兵到荥阳后,安营扎寨,倒戈并派人与刘襄联合,按兵不动,只等吕氏集团反叛,以率兵讨伐。[3]
刘章与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暗中联系。吕产得知齐王与灌婴联合,连忙进宫挟持太子。
在长安城里,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等私下密谋策划,设计让上将军吕禄交出了兵权。周勃、陈平通过典掌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获得兵符,诈称皇帝敕命太尉统领北军。周勃进入北军军中,号令“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左肩!”大家纷纷袒露左肩,呼声震天。周勃很顺利地将北军控制,成为反吕的一支主要部队。接着,陈平再让周勃协助刘章控制南军,并严守军门。[4]
又下令平阳侯曹窋转告禁军卫尉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周勃命令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伺机捕杀了统率南军的吕产。后又捕杀吕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不论老少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族诛。至此,吕氏集团被剿灭,统治大权又回到刘氏集团手中。[5]
受封为王
诸吕之乱平定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密商选立皇帝。刘泽假意向刘襄提出,前往长安,游说众臣立刘襄为天子,但他到了长安后却说: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善类,如果立了刘襄,等于又要让“吕氏当国”的历史重演一次。大臣们非常畏惧外戚势力再度发生,经讨论,大臣们一致认为,代王刘恒适合即帝位。因为现即帝位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亲生(此论现存争议),代王却是汉高祖的儿子,而且为人宽厚,待人仁慈,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会出现拥尊自立的现象。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代王年龄最大,全国上下无可争议。于是,周勃、陈平等人亲迎代王人长安而即帝位。闰九月,代王刘恒一行由代到长安,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汉文帝。[6]
刘章首先亲斩丞相吕产立了大功,被汉文帝加封二千户俸禄。公元前178年(孝文帝二年),刘章又从朱虚侯晋封为城阳王,创建城阳王国。当初因为平定诸吕一族有功,一度被汉文帝许诺封赵王,但后来汉文帝得知,刘章当时意在拥立兄长齐王刘襄即帝位,不快,只封他为城阳王。
城阳王刘章在位2年,于公元前177年(孝文帝三年)去世,谥号“景”。[7]
代表作品
耕田歌
深耕穊种,立苗欲疏。
非其种者,鉏而去之。
历史评价
李白:“嬴氏秽德,金精摧伤。秦鹿克获,汉风飞扬。赤龙登天,白日光。阴虹贼虐,诸吕扰攘。朱虚来归,会酌高堂。雄剑奋击,太后震惶。爰锄产禄,大运乃昌。功冠帝室,於今不亡。”[8]
司马贞:“朱虚仕汉,功大策长。”[9]
王世贞:“章以北军千余之卒,逐吕产而杀之,悉歼其族党,非有胆勇谋断,谁能胜焉?”[10]
蔡东藩:“诸吕之诛,虽由平勃定谋,而首事者为朱虚侯刘章。齐之起兵,章实使之,前回总评中已经叙及。至若周勃已夺北军,即应捕诛产禄,乃尚不敢遽发,但遣刘章入卫,设章不亟杀吕产,则刘吕之成败,尚未可知。陈平有谋无勇,因人成事,论其后日定策之功,未足以赎前日阿谀之罪。至文帝即位,厚赍平勃,而刘章不即加赏,文帝其亦有私意欤?西向让三,南向让再,无非为矫伪之虚文,彼于刘章之欲戴乃兄,尚怀疑忌,宁有不欲称尊之理?况少帝兄弟,同时毙命,皆不过问,其居心更可见矣。”[11]
后世纪念
城阳景王祠是城阳王刘章的祠庙。据《后汉书·光武十王传》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京被封为琅琊王,建都于莒城,“京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城阳景王祠的始建时间应在西汉时期,据东汉应劭《存城阳景王祠教》一文:刘章因诛灭吕氏有功,被封为城阳王,建都于莒,刘章死后,“自琅琊、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乡亭聚落,皆为立祠”。由此推断,城阳景王祠初建时间应在二世共王(刘喜)元年(公元前176年)。到东汉末年,城阳景王的祭祀圈迅猛扩至整个齐地,不仅徐州琅邪郡,即便青州六郡以及冀州所属的渤海都也都为城阳景王立祠,神祠遍布所有都邑乡亭聚落,城阳景王神并可能已成社神。毁坏时间约在宋末元初,历经一千多年。元代于钦《齐乘·古迹》载:“城阳景王庙(在)莒州城内……庙久废。”说明元代还有古庙残迹。下文又云:“州署内有古槐,半体如枯槎,而根叶繁茂,相传是章手植。”刘章手植槐现已不存,原位于城阳镇大菓街,城阳景王祠也应在这附近。清代翰林管廷鹗有诗:“宿草牛眠燕将垒,古槐鸦噪景王祠。”也说古槐与景王祠相距较近。
家族成员
父母
父:齐悼惠王刘肥,
驷氏
兄弟
是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之后的汉武帝南征北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三国时期历史人物.
“文景之治丨”中“文景”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两个皇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朝第五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汉朝第六位皇帝。汉朝前期,史称西汉。
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为恢复社会经济,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年代?是哪个皇帝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文帝名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179-前157年)。
景帝名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是文帝的儿子,在位十六年(公元前156-前141年)。
汉朝在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xx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为西汉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扩展资料: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死者过半 。
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面对着这种形势汉高祖刘邦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了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君主专制社会经济成为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
汉高祖死后,汉廷经过一段的动荡,爆发了诸吕之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史称为汉文帝,朝政逐步稳定下来。
其后汉景帝刘启即位,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朱虚哪个朝代和朱虚之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