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被盗怎么改密码?
1652023-2-24
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基础,现代意义上的北京话形成于清朝。
它的直接来源有三部分:燕京语、辽南语与满语。不仅仅传统满语是北京话的重要来源,燕京语与辽南语,本身也与满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所谓燕京语,是指满清入关以前,明朝首都北京地区通行的语言。
2、辽南汉语与女真语在女真聚居区和辽东25卫相互融合相互影响,通过战争、贸易、婚姻,成为彼此最重要的外来语言因素。
3、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统治者大力推行满文满语,其语言占据着官方主导地位,满语对北京的语言演变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综观北京话的形成过程,深受北方各胡族影响的古代汉语,和来自女真族的满语,可以说是北京话共同的祖先,也成为中国现代国语普通话的最重要来源。
而汉唐宋各朝中原汉族人的古老语言,因为战乱和迁移,反而在今天的南方方言,尤其是闽南话、客家话当中,更多的保存下来。
北京话的形成,成为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吸纳与融合的一个典型例证,是中国民族同一性的强大保证,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通话
“普通话”这个概念,最早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称之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赶考、做官、经商的人日渐增多,天长日久,就都学会了北京话,却又多少带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为“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再称之为“官话”已不合适了。于是,后来又有了一个新名称叫“国语”。
1931年瞿秋白同志曾反对用“国语”一词,并且对普通话作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建国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汉字的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成了有严格定义的学术名词,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
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xx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xx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xx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扩展资料:
普通话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
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
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
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通话
普通话这个词在清末就出现了,发源地是北京。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xx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北京。普通话这个词在清末就出现了,发源地是北京。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xx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选语言。《xx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xx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发源地是北京。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xx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
扩展资料:
普通话的特征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一些语词当地极少使用则在其它地方采音)。1953年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用语言规范进行取音考察,在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了语音采集。
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适合作为推向全国的公共用语。从后来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日常的语言非常符合这些标准。
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
国语起源哪个朝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语出自哪个朝代、国语起源哪个朝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