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集雨量多少

人逝花落空2023-09-26 17:33:05我要评论

洪集雨量多少,第1张

雨量要达到每小时多少粒方才称之为暴雨呢?

暴雨(torrential rain)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雨势倾盆。我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我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我国是多暴雨xx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区平均每年不到1天。

小、中、大、暴、特大暴雨的雨量各是多少?

小雨

一般指日(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

中雨

一般指日(24小时)降水量10-24.9毫米。

大雨

一般指日(24小时)降水量25-49.9毫米。

暴雨

12小时的雨量不到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不到100毫米的暴雨称为“一般暴雨”。

大暴雨

12小时雨量超过70毫米但小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的称为 “大暴雨”。

特大暴雨:

凡12小时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称为“特大暴雨”

中国气象上规定:(1)1小时内的雨量为16毫米或以上的雨;(2)24小时内的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出现时雨势倾盆,短时内造成洼地积水,径流陡增,河水猛涨等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但旱期的适时暴雨可充实河塘水库,保证灌溉、水运、发电和生活用水等。 但如暴雨连续,雨势特强,则易导致水库溢崩和山洪暴发的洪涝灾害。因此,从雨水的利用和洪涝的预防出发,又按雨强分为一般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各地的地形和水利设施等不同,同一强度的暴雨造成的后果也不同,因此,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标准也不一致。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按下列标准划分的:(1)12小时的雨量不到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不到100毫米的暴雨称为“一般暴雨”。(2)12小时雨量超过70毫米但小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的称为“大暴雨”。(3)凡12小时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称为“特大暴雨”。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的留尼旺岛,24小时的雨量为1870毫米。中国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雨量为1672毫米,其次是台湾省百新,为1248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中国是多暴雨xx,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有出现。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降水是复杂的天气过程,暴雨更有其特殊性。在进行暴雨分析预报时,常假定微观物理条件,如气层的凝结核、冰晶、水滴碰撞合并等条件已经具备,而主要考虑下述问题:(1)宏观的物理条件:1.充沛的水汽。对流层下部饱和比湿要大,饱和层厚,还要求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2.强烈的上升运动。其重要性在于使气流不断上升,水汽凝结成云降水,同时将平流输送来的水汽,不断向上输送,形成降水的过程持续循环地进行。3.较长的持续时间。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移动缓慢或具有重复出现特点。4.有利的地形作用。由于地形抬升导致雨带主要集中在山脉迎风坡或平原水网地区及特殊海岸分布,喇叭形河口一带,也可促成局地暴雨的形成。(2)天气系统的作用:暴雨是多种天气尺度系统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产物。首先是有利的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如暴雨多与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北缘的副热带锋区大气斜压作用有关;天气尺度系统,如气旋、锋面、低槽、低涡、切变线以及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等活动;中尺度天气系统,暴雨在本质上是中尺度天气现象。在一些中尺度雨团、中尺度雨带、中低压、低空急流等强烈中尺度系统中,地面气流辐合量级很大,铅直速度达几个米/秒或更大。它们在高温、高湿、位势性不稳定等作用下,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降水量多少毫米才能叫做暴雨?

当我们在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广播时,常常会听到“小雨”、“中雨”、“中到大雨”等名词,这就是雨量的等级。 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作用,而以积聚的深度来确定的。我国规定以毫米为深度的单位。雨量的等级根据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内,雨滴清晰可辩,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四溅,雨声缓和淅沥;通常需两分钟后,始能完全润湿石板和屋瓦,水洼形成很慢。中雨:降雨量在十到二十五毫米之间,可听见沙沙的雨声,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孔和硬地上略有四溅,水洼形成较快。大雨:降雨量在二十五至五十毫米之间,大雨时,雨落如倾盆模糊成片,雨滴落到屋瓦和硬地上四溅可达数寸,雨声如擂鼓,水潭形成极快。暴雨:降雨量在五十至一百毫米之间,马路积水。降雨量在一百毫米至二百毫米之间的叫大暴雨;降雨量在二百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势低处受淹。阵雨:指阵性降水,雨点较大,时降时停,强度变化急剧,下雨时天空阴暗,有时忽然开朗,露出晴天,有时还伴有雷声。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有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制定了暴雨的地方标准在当地使用。例如,多雨的广东省,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内地新疆的气候干燥,降水更少,新疆气象局特地将日雨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雨日起名为“大降水”。

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 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小雨、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8毫米,中雨为10毫米~25毫米,中到大雨为18毫米~38毫米,大雨为25毫米~50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5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在天气预报用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时间很短,降水量不超过0.1毫米。“有时有小雨”意即天气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水出现。“降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一阵大,一阵小,雨量较大。“雷阵雨”则是指下阵雨时伴着雷鸣电闪。“局部地区有雨”指小范围地区有降水发生,分布没有规律。

暴雨是指每小时雨量为多少毫米

根据中国气象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之为“暴雨”,所以暴雨的每小时降雨量至少为2.08毫米。暴雨形成原因:有充足的水汽、强烈的气流上升运动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构,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扩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形成了暴雨。

暴雨的等级: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危害作用: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暴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于洪集雨量多少和洪湖储水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