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怎么办与解决方法
2252023-2-20
玉米穗上的害虫一般为玉米螟。1、生物防治: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到20-30%后的第11天,进行第一次放蜂,后续每隔4-5天进行一次放蜂,一共放蜂3次,每亩地的放蜂量为1.5-3万头。2、化学防治:穗期时,每亩地使用20-40ml的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或20ml的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0ml的5%氟虫脲乳油兑水50kg稀释,灌注雌、雄穗。
一、玉米穗上的虫子怎么治
玉米穗上的害虫一般为玉米螟,防治方法如下:
1、生物防治
(1)在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到20-30%后的第11天左右,进行第一次放蜂(赤眼蜂),后续每隔4-5天进行一次放蜂,一共放蜂3次左右,每亩地的放蜂量为1.5-3万头。
(2)在玉米螟虫卵处于孵化初期至盛期这段时间里,将500g白僵菌孢子粉(50-500亿/g)与5kg过筛煤渣混合均匀或将15ml苏云金杆菌乳剂与3.5kg沙粒混合均匀,然后每株玉米的心叶内撒施2g。
(3)早春时节,越冬幼虫化蛹之前,每平方米使用100g的白僵菌进行封垛。
2、化学防治
(1)玉米穗期时,使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0.5%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2500倍液灌注雄穗。
(2)玉米穗期时,每亩地使用20-40ml的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或20ml的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0ml的5%氟虫脲乳油,或3-5ml的200g/L氟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兑水50kg稀释,灌注雌、雄穗
(3)玉米心叶末期的时候,每株玉米心叶内施用0.16g的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或者是将3%辛硫磷颗粒剂与煤渣按照1:15的比例混合,然后每株玉米心叶内施用2g。
3、农业防治
(1)玉米收获之后,及时将田中的玉米秸秆清理干净,灭杀秸秆后的越冬幼虫。
(2)使用非玉米螟寄主作物进行间作。
二、玉米穗上发芽是怎么回事
1、原因
(1)持续的高温天气下,脱落酸容易降解,从而大大降低,甚至失去了对玉米种子萌芽的抑制作用,导致玉米穗发芽。
(2)持续的降雨天气,导致雨水渗透苞叶进入玉米籽粒,最终玉米胚芽在拥有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充足的水分条件下,胚芽胚根迅速生长,直接在穗上发芽。
2、预防方法
(1)尽量选择休眠期较长的玉米品种。
(2)玉米成熟之后,及时进行收获。
(3)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让玉米成熟期尽量避开当地的雨季。
(4)在玉米收获后,进行晾晒。如果遭遇阴雨天气,无法晾晒,应当将玉米放置在干燥通风处。
早上好
当百株有虫达40头时,立即使用农药防治,可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用棉球蘸药液涂抹穗部花丝
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300液滴入玉米穗顶部,每穗滴入6—10滴
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对准穗部花丝喷雾
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400—500克,兑干细沙土5—6公斤,撒在花丝及果穗上下叶片的叶腋间。
以上防治玉米穗虫的方法供您参考,选择使用。
周末愉快!
谢谢评价
先要清除稻谷内的杂质。稻谷收获后一般都含有糠灰、稗粒和瘪粒等,这些杂质含水量大、吸湿性强,使粮堆孔隙度变小,内部湿热易积聚不易散发,病菌害虫易感染繁殖。所以,应先采用过筛等方法清除这些杂质,把含杂量降低到0.5%以下。
(1)50%虫杀手可溶粉每亩50克;
(2)18%杀虫双水剂每亩150—200毫升,兑水喷雾。整个水稻生育期间用药3—5次(间隔7—10天);
(3)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30—4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药效期可长达20—30天。
稻谷虫就是水稻二化螟又称钻心虫、蛀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钻蛀水稻茎杆危害。二化螟危害极大,防治不好的田块损失20—30%,严重的能造成绝收。
扩展资料:
在防范这个虫子的时候,经常会将大蒜放装到大仓里面的大米里面。而且如果家用的小仓储存大米的话,可以放一些花椒进行防虫。因为花椒它是一种抗氧化物,花椒大家都知道,它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味道都可以驱虫。
在大仓中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放一些驱虫的药,但是这个药是必须密封好,然后再用一个管子放入大仓的大米之中,当然这个管子包含着驱虫的药,而且这个管子需要搁很多的小孔来进行,散发药的味道,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驱虫的目的。
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谷子的主要病害有谷子白发病、谷子锈病、谷瘟病、谷子叶斑病及谷子褐条病等。
谷子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椭圆形,大小2-3厘米,中部灰褐色,边缘褐色至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
谷子白发病 幼苗被害后叶表变黄,叶背有灰白色霉状物,称为灰背。旗叶期为害株顶端三、四片叶,叶变黄,并有灰白色霉状物,称为白尖。此后叶组织坏死,只剩下叶脉,呈头发状,故叫白发病。病株穗呈畸形,粒变成针状,称刺猬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抽穗前及扬花后喷雾防治。
谷子锈病 谷子抽穗后的灌浆期,在叶片两面,特别是背面散生大量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可散出黄褐色粉状孢子,像铁锈一样,是锈病的典型症状,发生严重时可使叶片枯死。当病叶率达1%-5%时,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第一次喷药。每隔7-10天后酌情进行第二次喷药。
谷瘟病 叶片典型病斑为梭形,中央灰白或灰褐色,叶缘深褐色。潮湿时叶背面发生灰霉状物,穗茎为害严重时变成死穗。发病初期田间喷6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喷施叶面进行防治。
谷子褐条病 发病时,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20%噻菌铜悬浮剂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天喷1次,最好连喷2-3次。病害较重的地块,要剥除老叶,除去无效茎以及过密和生长不良植株,通风透气,降低温度。
谷子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
谷子主要虫害有粟灰螟(钻心虫)、玉米螟、粟茎蝇、粘虫、栗茎跳甲、粟缘蝽、蓟马及蚜虫等。
蛀茎害虫 有粟灰螟(钻心虫)、玉米螟、栗茎跳甲、粟茎蝇等。在生长期可用毒土诱杀栗茎跳甲虫:使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在间谷苗前后,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三种药剂等量混合,每亩用1-2两,配成1000倍液对准谷苗喷洒,可防治粟叶甲、菜茎跳甲等害虫,重点对谷子茎基部喷雾;以赤眼蜂防治粟灰螟和玉米螟有较好效果。
食叶害虫 主要有粘虫和粟磷斑叶甲,粘虫的防治以药剂防治低龄幼虫为主,可在幼虫2-3龄期,谷田每平方米有虫20-30头时用Bt乳剂2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辅助措施以田间草把诱集成虫和卵块,集中销毁,减少为害。
吸汁害虫 有蓟马、蚜虫和粟缘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关于谷子穗上有虫用什么药和谷子长虫用什么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