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为什么长斑 应该怎么预防?
2252023-2-20
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依然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注 1]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整个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其中堰首包括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
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扩展资料:
1980年7月7日列为四川省重新确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4日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江堰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都江堰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百姓共同修建。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期间经历几次维修,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洪涝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都江堰概况
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据史料记载,都江堰的名字是从宋代才有的,一直沿用至今。都江堰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代。
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建成之后,被历代沿用数千年,已成为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它永久解决了岷江水患问题,李冰和都江堰,已成为世界水利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
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名称由来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级风景名胜区、xxAAAA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风景区在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扩展资料
修建人: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风景宜人,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其周围还有青城山风景区,是有名的避暑圣地,南桥,赵公山,安澜桥等,也是吸引游客的绝佳风景区。
修建过程: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名称由来: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江都堰建于哪个朝代和都江堰是哪个朝代兴建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