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没阳光怎么办
1892023-9-4
朱文正是明初一名开国大将,是朱元璋的侄儿.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给了朱文正很高的评价,将朱文正誉为元末明初“天下第五名将”.
话说出身贫农家庭的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不久成为了其中一支红巾军的领袖.当然他也忘不了与他在家乡凤阳一起长大的兄弟们,徐达,周德兴,耿炳文等人都纷纷投奔朱元璋,成为后来与朱元璋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来到了朱元璋身边,成为一名将领.
然而,朱文正的表现却让人难以相信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朱文正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下属都对他很不满,但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没有人敢出声.可后来的洪都保卫战中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出世的军事天才.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市,坐落在翻阳湖畔.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以后,派了朱文正驻守洪都.
长江中游地区的陈友凉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势力,但几度东征都不胜而归.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汉军铺天盖地而来。西吴举朝震惊,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的势力,也很难与汉军抗衡.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朱元璋给洪都方面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洪都守将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平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他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洪都保卫战打响了,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城外,数十万敌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城内,英勇的守军日日夜夜在做拼死的抵抗.成千上万的箭离开战士们的弓疾速地射向敌军阵中,箭阵如黑云般遮盖了整个上空.
一个个将士倒下了,又一批将士从后面扑上来,踏上战友的尸体,挥舞大刀砍向敌军.一个接一个的头盔从城楼上掉下,鲜血染红了整座城墙,整条护城河是血红色的,河面上漂浮着无数将士的尸体.
城楼上的将士们没有一个后退一步,他们坚信援军会到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下这座城市.
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邓愈是个善长使用火器的将领.敌军一度攻破城墙,闯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带兵持火枪轮番射击攻入城中的敌军,汉军纷纷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杀伤力这麽大,十分畏惧.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陈友凉不禁叹道:“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竟还有朱文正此等军事奇才,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
最终朱元璋准备好了一切,统率40万大军,千帆竞扬,向洪都浩浩荡荡地开来.吴军与汉军在翻阳湖大战,结果陈友凉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 朱文正可谓居功其伟!
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 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然而,朱文正的结局是悲哀的.
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发制人,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朱文正在桐城软禁起来,终老囚中.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靖江王,就藩桂林,并传了14代,相袭280年,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朱文正于1365年与世长辞.
假如朱文正没有想过要背叛朱元璋,如果朱文正跟随的不是朱元璋...........
历史没有给我们任何假设,太多的如果,就不是历史,而是小说了!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于谋,勇于战,为朱元璋立过奇功,然而一时之错,铸成一生悲剧——或许,这是历史给这位军事天才最公正的评价了!
在电视剧《朱元璋》中,有这么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剧情,即洪都保卫战。剧中朱元璋率众将出征在外,陈友谅率60万大军,倾全国之力进攻洪都,希望通过一战定乾坤,喊出了“首战即决战”的口号。在电视剧中,蓝玉死守孤城,腿被飞石击断,仍然在城头督战,军心大振,使陈友谅大军陷在洪都103天未能攻克,最终被赶来的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与朱元璋的“首战”成了最后一战,为朱元璋最终夺取天下打下了重要基础。
《朱元璋》这部剧虽然不错,但是在这里却对真实历史有了颠覆性的改编。洪都保卫战确实存在,坚守时间虽然不及103天,也确实长达85天,最主要的是,死守孤城洪都的主将并非蓝玉, 而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与朱元璋
早年的朱重八家里并不富裕,爹爹朱五四带着母亲四处漂泊,虽然食不果腹,却还是生育众多,四子二女是朱五四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朱五四没什么文化,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用数字做名字是当时的穷苦人常见行为。他的儿子自然也是如此,重四、重六、重七、重八四个儿子,也都采取了数字做名字的办法,重四作为老大,娶了媳妇王氏,是他们家最幸运的人。重六重七则没这福分,贫困的家庭娶媳妇不奢望了,只能入赘到了别家,做了上门女婿。
朱重四与重八、还有重八的嫂子和双亲一起生活,朱重四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早夭,二儿子名为驴儿,就是后来的朱文正。虽然是朱元璋的侄子,却只比朱元璋小了8岁左右。这么一个六口之家,其实真正能干活的人也就朱重四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并不轻松,土地还是租来的,房子也是漏雨的,颠沛流离,没有盼望的日子,逐渐压得朱重四喘不过气来,脾气也逐渐暴躁,时常对父母发脾气,朱重八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
但是靠给地主放牛讨生活的朱元璋也并不老实,偷吃地主牛不说,还玩假扮帝王的游戏。或许这是他后来成为皇帝的早年体现,也许只是一种巧合。即便是这样的日子,也在瘟疫横行、干旱灾年不断到来时,骤然结束了。
父母双亡,重四也死了,大嫂也不愿意与朱元璋这位小叔子一起生活,选择带孩子回了娘家,突然成为天地弃儿的朱元璋,在元末乱世却没有死去,17岁的他当了乞丐、做过和尚,投奔了义军,做了兵卒,最终竟然娶了马大脚做媳妇,还当了义军首领郭子兴的义子,十年之间,曾经走投无路的孤儿,摇身一变成了几万人的将军了。
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游食合肥。
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这话一点不假,当得知朱元璋富贵之后,曾经“冷漠”的大嫂,如今成为了至亲,带着驴儿去滁州投奔朱元璋,得到了朱元璋的热情接待,朱元璋更是待驴儿如亲儿子一般,因为这可是他们老朱家的一根独苗。而朱元璋此时虽然风光,却正处困境,受到郭子兴的百般刁难,所以朱元璋打算组建自己的力量,而血亲是最可信赖的力量,于是,朱元璋为驴儿取名朱文正,又广收义子、义侄,都以“文”字辈取名,建立起了早期的“朱家军”。
朱标的阻碍
朱文正作战勇猛,很快建立了许多军功,朱元璋因为其血脉关系,大力提拔他。并且曾经问过朱文正,想要什么封赏,却被朱文正拒绝,他的理由是,跟着朱元璋不愁富贵,他先封赏亲戚不能服众,以后再说。朱文正的做法极其聪明,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最终从枢密院提升为大都督,统领朱元璋的所有内外兵马。
以兄子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明史》
此时的朱文正权力、地位都已经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但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与当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他虽然仍然依赖血亲,但是自己的亲儿子朱标却已经一年比一年长大了。就在这个时候,或许朱元璋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儿子打算,他不希望朱文正成为威胁,也不愿意割舍朱文正的能力,怎么办呢?将他调到洪都,成为自己的屏障,镇守洪都,以拒陈友谅。朱文正离开权力中心,朱元璋的意思和他自己的处境,他比谁都清楚,因为朱文正与朱元璋从小就在一起长期生活,对朱元璋了解。只不过,朱元璋虽然调开了朱文正,却发生了一件他始料未及的事件。
无赏可封
在朱元璋帅兵出征之时,洪都迎来了孤注一掷的陈友谅,举全国之力,带上了家眷,号称60万大军,猛攻朱文正镇守的洪都城。平时贪酒好色的朱文正,却到任以来一直都在修建城防,因为他的军事素养极强,更明白自己有一天要面对的是谁,似乎他早就在等待着陈友谅到来这一天。被陈友谅围城孤城的洪都,在朱文正的镇守下却极为顽强,甚至期间朱文正还派了一个千户突围了出去,找朱元璋搬救兵,朱元璋的回复是,让他再坚持一个月。这位千户只得回去复命,却在回去的路上被陈友谅给捉了,陈友谅希望利用他前去劝降,赶紧拿下洪都,顺流而下进攻应天。这位千户诈降,来到洪都城前的时候,大喊:援军马上就到,同志们一定要坚守啊!正是这一句话,让洪都城内的人热血沸腾,这位千户用他的死,换来了洪都军心大振。
其明年,友谅众六十万入寇,楼船高与城等,乘涨直抵城下,围数百重
在坚守了85天之后,朱元璋到来,朱文正又毁了陈友谅的粮船,朱元璋在鄱阳湖击灭陈友谅。朱元璋将朱文正调离权力中心,却使他在洪都保卫战中建立不世之功;朱元璋的救援姗姗来迟,朱文正不仅没死,反而在反击中截断陈友谅粮船,军中威望达到了顶点。
朱元璋在封赏之中,唯独没有封赏朱文正,不是他不想封赏,官至大都督的朱文正,如今威望功勋之高,他朱元璋还如何封赏呢?次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立朱标为世子。而朱文正呢,却被按察使李饮冰举报其行为不端,为祸乡里,纵容手下等罪,甚至说他想要谋反投奔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亲自捉回了应天府,囚禁起来之后,被朱元璋鞭打死了。
结局
朱文正虽然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哪一个都比他更甚,就算朱元璋自己,也做了不少强占自己亡故属下妻子的事情。说朱文正预谋反叛投奔张士诚则更是无稽之谈,他在朱元璋手下位高权重,投奔张士诚干嘛呢?与张士诚有私盐贩运而已。至于朱文正的死,一定是因为他性情刚烈, 在朱元璋教训他的时候,朱文正进行了忤逆反驳,朱元璋自然理亏,怒火冲天之下,对朱文正大骂:你和你死去的爹一样,都是忤逆之人,随后失手用鞭子打死了自己的这位战功赫赫的亲侄子。
“尝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可见,朱元璋内心对朱文正父亲,自己的大哥朱重四一直耿耿于怀,此刻在暴怒之下,说出了心里话,意外打死了侄子朱文正,朱标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稳固起来。“朱文正”一词,在史料中逐渐隐去,功勋卓著的大都督,却只有言片语的记载,令人唏嘘。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草根皇帝,但是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人,因此他的地位实至名归,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战役莫过于洪都之战了,这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其实这场战役朱元璋能胜,原因有很多。
首先陈友谅在攻打洪都城时患了一个失误,就是没有把大炮带上,虽然当时的大炮操作起来并不是很方便,而且携带的时候也麻烦,但是其发射的威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攻城守城的将士来说。而朱元璋在洪都却配备了充足的大炮和弹药,汉军好不容易攻进一个缺口时,被守军的大炮轰几次后,都争先恐后的急忙后退。大炮造成的不仅仅是士兵的牺牲,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陈友谅将士的士气,更让其不敢一直持续的进攻。
朱元璋看似只给洪都留下两万将士,而且洪都有八门之多,分到各门的守军人士并不多,这更造成了陈友谅的轻敌。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两万人可是朱元璋嫡系中的精锐之士,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而且这些人都跟随朱元璋的时间比较久,他们坚信只要按照朱元璋安排的守城策略,只要他们英勇作战就一定能够守住洪都城的。况且朱元璋已经明确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坚持住,自己凑集好军械粮草就一定来救他们的。作为朱元璋的嫡系,他们对朱元璋的话是深信不疑的,在作战中英勇顽强,一度把陈友谅的攻城士兵吓得连连后退,甚至还被薛显带人搞个反冲锋。
正是在杰出军事首领带领下,在新式打包的支持下,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洪都之战愣是以两万之人抵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连续八十三天的进攻,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案例。
关于洪都保卫战多少集和洪都保卫战多少集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