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毛怎么处理?
1882023-3-3
自1981年以来,中国共培养出11万余名博士、82万余名硕士,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在校博士生人数达12万多居世界前列。
招生人数如下
2022年博士研究生扩招新闻如下:
(注:以上为21考研数据)
全国研究生招生110.7万人,比上年增加19.0万人,增长20.7%;招收博士生11.6万人,招收硕士生99.1万人。
xx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
2020年,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3719人,占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11.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具体2022年以西湖大学为例,仅供参考。
西湖大学2022年计划招收380名博士研究生。
西湖大学从2022级开始在生物学(0710)、化学(0703)、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3个一级学科独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西湖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将继续在数学(0701)、物理学(0702)2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
西湖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将继续在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3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
大部分同学硕士毕业之后都会走向工作岗位,再加上我就读于英式授课型硕士,本就是针对就业而准备的学位,读博是一小部分人的选择。如果有读博的计划一定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定位以及优劣势的分析之上,深思熟虑做出的判断,切不可因为想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读博,读博不是躲避竞争的庇护所,它是另一处修罗场。
我个人在本科阶段就有了要读博的计划,因此博士申请准备的比较早。虽然硕士学习时间较短,但因为对未来的路线规划的清晰明确,早就确定了走博士这条路,在硕士入学前就找到了胡师姐团队,并且在北京线下教室和Gigi学姐进行了会面。和Gigi学姐交流之后,学姐觉得我的背景可以报考,看了课程安排之后觉得十分合理,并且一对一的辅导可以针对我的薄弱项进行提升,便决定报名了。
02、备考计划
1、满足报考条件
大部分院校的报考要求都是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由于我是英制授课型硕士,没有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想要读博的话就需要自己在课余发表论文。
针对我的弱项,在Gigi学姐的帮助下,我成功在英文国际会议发表了一篇论文,拿到了博士入学考试的入场券。在这里,非常感谢Gigi学姐,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的博士录取不会进行的如此顺利。想提高自己科研板块的同学,可以参与胡师姐团队的科研指导课程,绝对有收获!
胡师姐团队1v1科研成果产出课:保研考博出国考研评职称都有用(点击蓝字跳转链接)
除了论文要求,大部分院校还有对于外语成绩的要求,由于我属于英语授课硕士,并且有雅思和托福成绩,英语这部分轻松达到了要求。学术研究是全球性的研究,优秀的外语能力是研究的基础,在考博过程中,良好的外语水平也会得到老师的肯定。英语六级不能满足博士阶段的学术需求,建议大家尝试报考雅思或者托福标准的国际化英语水平测试,成为考博过程中的优点。
2、院校选择
重庆大学是985高校,新闻学院刚刚评上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点,可以说无论在学校综合排名,还是专业实力上都不容小觑。我是由于毕业时间原因,听朋友说今年还可以报考重庆大学便想先锻炼一次。
重庆大学今年是第一年以一级博士学科的身份进行招生,所以我可以说是比较幸运地搭上了“顺风车”,因此我想对于“择校”问题详细说一下。
根据我国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高校的新增学位授权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最近一次的学位授权工作发生在2018年,下一次就是2021年,也就是2021年进行学位授权,拿到学位授权后便可进行招生,因此对于下一级要备考的你们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机会!(重庆大学是于2019年上报审批的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不同于每三年一次的“大授权工作”)
今年有19个学校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博士点上报审核,从985高校到双非学校应有尽有,可以根据自身水平与目标进行报考。
➤ 985:
湖南:湖南大学
➤ 211: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江苏:苏州大学
辽宁:辽宁大学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陕西: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新疆:新疆大学
云南:云南大学
➤ 双非:
上海:上海理工大学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
湖北:湖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河南:河南大学
江西:江西师范大学
图源:重庆大学官网
3、撰写研究计划并套瓷
研究计划是对于未来博士生涯的书面性规划,虽然博士阶段不必完全按照计划之中的内容进行,但是至少大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旨趣要和研究计划书保持一致的调性。如果对自己所要研究的方向缺乏兴趣,将来的研究势必是痛苦的。此外,研究计划也是导师用来判断你的研究兴趣是否和他/她相符的重要参照,毕竟具有相似的研究方向才更利于导师的指导。另外。在现行我国也实行“申请考核制”的大背景下,套瓷信也成为了考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首先,学院官网会公布当年的招生名额和招考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且针对性地写研究计划。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以重庆大学为例,重庆大学的博士研究计划有字数和格式规定,在申请报考所要求提交的材料中有明确说明,要根据学校的规定进行写作。我在写完研究计划之后,Gigi学姐也十分负责地帮我调整、润色研究计划,帮助了我很多。
其次,和自己的导师联系写邮件进行“套瓷”。在官网找到老师的邮箱之后,介绍自己的相关背景信息和来意,并附上自己的研究计划,表达想要读博的意愿。如果导师的回复较为积极,便可以正式准备报考。
4、初试:材料审核
重庆大学博士生实行的是“申请——考核”制,第一轮先提交个人的资料至学院,并在研招网完成博士生报名申请。
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研招网报名后自动生成)、专家推荐意见、硕士学位证明/在读证明、居民身份证证明、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考生研究计划书、脱产攻读重庆大学博士学位承诺书、简历等。
5、复试:导师提问
在学校经过选拔之后,会通知进行复试,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考核面试在线上完成,使用学信网系统,进行双机位面试。考核分为中文和英文两大部分,中文会根据考生的背景情况进行提问,英文部分有专门的老师进行口语提问,口语提问和雅思口语相似,会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生活向的口语对话。考试结束三天左右就会公示考核成绩。
学术之路是许多条人生道路的其中一条,甚至还是更为孤独的一条路。如果决定了要走学术这条路,那就一定要提早准备,付出行动。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一起成为学术打工人!
有12种。
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大门类。
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
几十万博士吧,最近几年一般每年招生不超过5万,前几年也就一两万, 估计总量不会超过60万,(我只是估计,没有具体统计)你可以查相关统计资料。
分类就太多了,文史哲理工农医等等一级学科,下面分专业(二级学科)下面还分方向。
博士后面的学位啊,如果非要搞一个的话,那就是烈士了。
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只有约94.53万人(2020年)。
1978年时,我国招录并培养了第一届博士生,这一届博士生的人数只有18人,这一年则成为了我国博士培养的“元年”。
从教育部在2019年下半年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一年研究生招生的总人数是85.80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76.25万人,博士研究生招生9.55万人。
而这一年毕业的研究生共有60.44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为6.07万人,占到了总毕业生人数的10%左右。
硕士生人数
到2021年,我国硕士研究生人数约为969万人。“硕士”一词在我国最早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学识渊博的人才。高等教育属于中国高等教育,它是包括高等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内的社会高级人才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科生两大类。
1995-2016年,研究生总数为660.8万人,而2017年为58万人左右,2018年则为60万人左右,共计770.8万人。因为1995年以前,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很少,所以这770.8万的数据基本上与我国现在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在校生)的大致人数相等。
我们的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还在读的研究生中,学术学位硕士生规模约为97万人,占硕士生总数的39.8%;硕士生中有147.4万人,占总数的60.2%。
关于今年有多少新专业博士和2021有多少博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