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建于哪个时期的朝代

舍溪插画2023-10-09 20:02:48我要评论

大雁塔建于哪个时期的朝代,第1张

大雁塔是哪个朝代?

大雁塔是唐代的。

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原名“慈恩寺浮屠”或“慈恩寺塔”。唐高宗时,玄奘(三藏法师)为收藏从西域取回的佛经、佛像及舍利,于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主持修建大雁塔,并亲自按印度窣堵波形制进行设计。

当时,塔共五级,高约60米(以唐尺并“崇一百九十尺”或“凡高一百八十尺”计),砖表土心。虽不可攀登,但“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两千,凡一万余粒。”之后50余年间,砖缝中草木丛生,终致塔身损毁。

建筑风格:

在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此外,还有描写玄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在塔内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是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

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塔座登道的东侧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图案生动地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跬步的奋斗精神。

大雁塔是哪个朝代建的

大雁塔是唐朝建的。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是什么朝代的?

大雁塔是唐代的。

大雁塔它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也就是652年,因为它位于西安的大慈恩寺内,所以又名为“慈恩寺塔”。修建大雁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保存好当时玄奘从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

大雁塔它还是国内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这座建筑的修建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人们来大雁塔打卡参观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塔的本身了,而是其周边的广场,大雁塔广场如今的知名度很高,大雁塔的北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

建筑结构: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大雁塔建于哪个时期的朝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雁塔始建于哪一年、大雁塔建于哪个时期的朝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