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冰糖肘子的方法
2112023-2-22
缶读:fǒu
释义:1.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
2.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著名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从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
铜缶
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埙。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读过《三字经》的人都应该知道“金、石、土、革、丝、竹、匏(páo)、木”,合称八音。说的是制作乐器的材质。按照这个划分,缶、埙是土类乐器。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
缶就是瓦罐瓦盆,在先古时期本来并不是乐器,后来成为一种最低级的乐器。中国古乐器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土就是陶类乐器,有埙、陶笛、陶鼓等,缶甚至都不能正式入其类,可见地位之低。
长期以来,“击缶”或者说“鼓盆”,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下层人民最下等的娱乐,二是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缶读音fǒu,声母f,韵母是ou,声调是三声。
部首:缶
笔画数:6
笔顺:撇、横、横、竖 、竖折/竖弯、竖。
字义:
1、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
2、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击缶[jī fǒu]
亦作“击缻”。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
2、土缶[tǔ fǒu]
一种瓦器。圆腹小口有盖,用以汲水或盛流质,也可用作打击乐器。
3、庄缶[zhuāng fǒu]
战国时庄周之妻死,惠子吊之,庄周方箕踞鼓盆而歌。
4、抚缶[fǔ fǒu]
敲击瓦制乐器,作为歌唱时的节奏
5、瓦缶雷鸣[wǎ fǒu léi míng]
比喻庸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fǒu。部首:缶。笔画:6。笔顺: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缶,汉语二级字,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
基础释义:1、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2、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详细释义:〈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盛酒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也用于盛流质食物,源自同形陶器。这里的缶是指尊缶,而不是浴缶。古人用缶多是陶质。考古发掘发现,只有较大的少数墓中才有青铜缶。《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经节,象形。”可见,青铜缶的祖型当是陶缶。
“缶”字的读音是:fǒu
释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3.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
4.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
5.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击缶出自:
1.《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宛丘 之道。”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秦王 不怿,为一击_。 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 为 赵王 击_。’”
3.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鬓星。”
扩展资料
缶出处:
1.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2.盎谓之缶。——《尔雅》
3.贰用缶。——《易·坎》
4.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5.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6.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7.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8.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相关组词:庄缶 鼓缶 拊缶 _缶 西缶 土缶 击缶 陶缶 瓦缶 抚缶 酒缶 罂缶 敲缶 质缶
缶的拼音和组词
[fǒu]
部首:缶
笔画:6
五笔:rmk
繁体:缶
解释:1.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盛酒的瓦器。 2.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缶”,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fǒu,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六书类型中属于象形字。“缶”的基本含义为瓦器,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
缶米(一缶的米。即十六斗米)。
康熙字典
【广韵】方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俯九切,?音否。【说文】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尔雅·释器】盎谓之缶。【注】盆也。【疏】缶是瓦器,可以节乐,如今击瓯,又可以盛水盛酒,卽今之瓦盆也。【急就篇注】缶卽盎也,大腹而敛口。【易·比卦】有孚盈缶。【释文】郑云:缶,汲器也。又【坎卦】樽酒簋贰用缶。
【注】瓦缶之器。又【离卦】不鼓缶而歌。【前汉·杨恽传】仰天抚缶。【注】缶,瓦器也。又【小尔雅】?二有半谓之薮,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锺。【注】缶,四斛也。【鲁语】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刍,缶米。【注】缶,庾也。又【前汉·高帝纪】上破布军於会缶。【注】蘇林曰:音?。师古曰:此字本作?,而转写误为缶字耳。黥布传则正作垂字。又【正字通】宥韵,读若覆,义同。○按诸韵书无去声。
缶怎么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缶怎么读什么意思、缶怎么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