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为什么长斑 应该怎么预防?
2252023-2-20
杀虫剂:50%辛硫磷乳油10毫升;70%噻虫嗪分散粒剂15克;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
辛硫磷乳油,氧化乐果乳油均可防治玉米粘虫。
防治玉米粘虫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药剂都行。
玉米粘虫主要防治药剂有甲维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
玉米粘虫主要用辛硫磷乳油,吡虫啉可湿粉剂,啶虫脒等防治。
防治玉米粘虫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噻虫嗪。
主要有吡虫啉,淀虫眯学等防治。
玉米粘虫很好防治,关键要在低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才好,可用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甲维盐、啶虫脒等农药。
防治方法成虫飞行能力强,有趋光性,可利用灯光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对糖醋液的趋化性,诱杀成虫。可将糖、醋、白酒、水,按2:2:1:2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少量敌敌畏药液配制而成。幼虫危害期,可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80%除虫脲8000倍液防治。虫龄较大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1500倍液。喷药时间,宜在下午3点后进行。
玉米粘虫可以用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防治。
可用氰氯菊脂,甲维盐,辛硫磷乳油防治。
玉米粘虫是我们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对玉米的叶片危害特别大,一旦染病,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将玉米植株的叶片或植株啃食干净,常常给玉米的产量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应引起农民朋友的高度的重视。
一、玉米粘虫的危害
玉米粘虫是一种爆发性和毁灭性的虫害,能吃光玉米的叶片,咬断玉米的穗,造成严重减产。幼虫共6龄,1~2龄多隐藏在作物新叶或叶鞘中取食为害,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3龄以上幼虫为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同时抗药能力要比2~3龄增强约10倍。因此,在3龄前防治效果最好,因为此时粘虫的抗药性最弱。在防治上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以提高防效。
二、玉米粘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粘虫是玉米虫害常见虫害病,预防办法有诱杀和药剂防治两种办法。
诱杀成虫,在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每亩地插设2-3个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每2-3亩地设一糖醋诱杀盆,逐日诱杀成虫,可显著压低田间卵和幼虫的发生密度。从成虫产卵期初期开始,每亩插小谷草把10把诱卵,每两天换一次,将草把烧毁。
药剂防治,幼虫以2~3龄时最有利,常用药剂有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等。目前药剂防治效果好的有20%除虫脲1号,亩用量8~10克,或25%灭幼脲3号20~30克,兑水80~100千克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持效期长达20天,对瓢虫、食蚜蝇、蚜茧蜂和草蛉等多种天敌均无明显杀伤作用。另外,0.04%二氯苯醚菊脂粉剂,每亩1.5~2千克防效在90%以上,对天敌的杀伤力小于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
总结:从两种防治方法来说,建议使用诱杀成虫的办法来防治,尽量降低对农药的施用量。
(1)喷雾防治。
玉米黏虫在3龄前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亩,对水50千克喷雾,或用5%甲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500~6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10%阿维?高氯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00~1500倍液,21%马拉硫磷?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喷雾。
(2)撒施颗粒剂。
3%克百威颗粒剂,亩用量1~2千克。
玉米粘虫一般在玉米即将成熟时发生,也就是每年的六、七月份。
一旦发生,可以喷洒杀虫类药剂,都有很好的治理作用。
玉米粘虫的防治
一.化学物剂的预防和控制
在粘虫的幼期,使用农药喷洒来控制粘虫。常用的农药可以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苏云金杆菌等。喷洒时,应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心叶或地面上,喷洒在地面上时,应尽可能彻底渗透,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粘虫幼虫。
第二,卵块诱发。
除化学防治外,根据成虫产卵特点,可在田间放置捆绑玉米苗、杨柳枝等物品引诱成虫产卵。注意田里的黄玉米植株上是否有卵块,如果有,就清除,将卵块集中在秸秆柄里销毁。
在防治玉米粘虫的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虫情监测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尽量将玉米粘虫控制在三龄之前。一般防治时间为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期;喷洒部分应尽量施于玉米的心叶。
关于玉米黏虫怎么消灭和玉米粘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