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在哪个朝代

浅唱2023-10-10 13:29:41我要评论

松阳在哪个朝代,第1张

明朝浙江布政司的省会在治下哪个府

明朝行政区划--浙江布政司

浙江布政使司:元属江浙行中书省。

龙凤四年(1358)建德路改置建安府,寻更名建德府;

同年末(1359)婺州路改置宁越府,并置中书分省,治宁越府,辖宁越府、建德府;

五年(1359)衢州路、处州路分别改置龙游府、安南府来属,寻安南府更名处州府;

六年(1360)宁越府更名金华府;

八年(1362)建德府更名严州府;

九年(1363)中书分省徙治严州府;

十二年(1366)湖州路、嘉兴路分置改置湖州府、嘉兴府,直属中书省;安南府、龙游府分别更名处州府、衢州

府;

同年末(1367)杭州路改置杭州府,并中书分省改置浙江行中书省,徙治杭州府;同年绍兴路改置绍兴府来属;

吴元年末(1368)庆元路改置明州府来属;

洪武元年(1368)台州路、温州路分别改置台州府、温州府来属;

九年(1376)浙江行省改置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十四年(1381)明州府更名宁波府;湖州府、嘉兴府来属。

杭州府:元为杭州路。龙凤十二年末(1367)改置杭州府,属行省。

钱塘县:倚郭[城西偏]。洪武元年(1368)徙治河东南四里。

仁和县:倚郭[城东偏]。

海宁县:元为海宁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海宁县,仍属杭州府。东北有硖石镇巡司,后迁县东南为

石墩镇巡司;县西有陈桥巡司驻陈桥北,后迁县境赭山,再迁县西南文堂山上,仍名赭山镇巡司。

富阳县:西南有东梓巡司,后废。

馀杭县:北偏西有石濑巡司,后废。

临安县:洪武初年自县西偏北西墅镇徙治故衣锦军。

於潜县:

新城县:

昌化县:西有手甗岭巡司,后迁县西株柳村,再迁县西湛村,再迁县西南杨家塘,仍名手甗岭巡司。

严州府:元为建德路。龙凤四年(1358)更名建安府,寻更名建德府,同年末(1259)来属分省,八年(1362)更名严州

府。

建德县:倚郭。东有管界巡司。

桐庐县:东北有桐江巡司,后迁县北桐君山,再迁县东北窄溪埠。

淳安县:西有街口巡司;又西偏北有永平巡司,后废;南偏西有港口巡司,后废。

遂安县:南有凤林巡司,后废。

寿昌县:西有社田巡司,西南有上梅巡司。

分水县:东有吴村巡司,后废。

嘉兴府:元为嘉兴路。龙凤十二年(1366)改置嘉兴府,直属中书省;洪武十四年(1281)改属布政司。

嘉兴县:倚郭[城东偏]。

秀水县:倚郭[城西偏]。宣德三年(1430)析嘉兴县置秀水县,为嘉兴府倚郭。东北有杉青闸巡司、北偏西有王

江泾巡司。

嘉善县:宣德三年(1430)析嘉兴县于魏塘镇巡司置嘉善县,来属嘉兴府。东偏北有风泾巡司,北偏西有陶庄巡

司。

崇德县:元为崇德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崇德县,仍属嘉兴府。

桐乡县:宣德三年(1430)析崇德县于凤鸣乡置桐乡县,来属嘉兴府。西北有皂林镇巡司。

平湖县:宣德三年(1430)析海盐县于当涂镇置平湖县,来属嘉兴府。东北有白沙湾巡司驻广陈墅,后迁县东偏

南独山;东南有乍浦镇巡司驻乍浦所,后迁县东南沈庄,仍名乍浦镇巡司。

海盐县:元为海盐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海盐县,仍属嘉兴府。城东有海口巡司,后迁县境砂腰村,

仍名海口巡司;西南有澉浦巡司驻澉浦所,后迁县南秦驻山,仍名澉浦巡司。

湖州路:元为湖州路。龙凤十二年(1366)改置湖州府,直属中书省;洪武十四年(1281)改属布政司。

乌程县:倚郭[城西偏]。东有后潘村巡司,后迁南浔镇,仍名后潘村巡司;东北有大钱湖巡司。

归安县:倚郭[城东偏]。东南有琏市巡司;又西南有上沃埠巡司,后废。

长兴县:元为长兴州[无倚郭]。龙凤三年(1357)更名长安州,八年(1362)复更名长兴州,洪武二年(1369)降为

长兴县,仍属湖州府。东北有皋塘巡司,西南有四安巡司;又西偏北有合溪巡司,后废;南有和平巡

司,后废。

德清县:东偏北新市镇巡司;东有下塘巡司,后迁县境五柳港口;又东有荷叶浦巡司,后废。

武康县:

安吉州:元为安吉县。洪武年间自县西南故城徙今治,正德元年(1506)升为安吉州。东南有独松关巡司,后废;

南偏东有递铺巡司,后废。

孝丰县:成化二十三年(1487)析安吉县置孝丰县,属湖州府;正德二年(1507)改属安吉州。西南有天目山巡司

驻天目山,西有松坑巡司。

绍兴府:元为绍兴路。龙凤十二年末(1367)改置绍兴府,属行省。

山阴县:倚郭[城西偏]。北有三江巡司驻浮山桃松庄,西北有白洋巡司。

会稽县:倚郭[城东偏]。县境有黄家堰巡司,后迁县东北沥海千户所西,再迁县东北纂风镇,仍名黄家堰巡司。

萧山县:西南有渔浦巡司。

诸暨县:元为诸暨州[无倚郭]。龙凤五年(1359)更名诸全州,十二年末(1367)降为诸暨县,仍属绍兴府。西南

有长清关巡司,后废;西有阳塘关巡司,后废。

馀姚县:元为馀姚州[无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为馀姚县,仍属绍兴府。东北有三山巡司驻金家山上,后迁

县东北破山;北有眉山巡司驻眉山寨,后迁县西北湖海头;县境有庙山巡司驻庙山寨,后迁与上虞县

接界处中源堰,仍名庙山巡司。

上虞县:西偏北有梁湖巡司,后迁县西偏北百官市,仍名梁湖巡司。

嵊 县:西南有长乐镇,西北有管解寨巡司。

新昌县:南有彩霞镇巡司,又南有丰乐、善政巡司,后俱废。

宁波府:元为庆元路。吴元年末(1368)改置明州府,属行省;洪武十四年(1381)更名宁波府。

鄞 县:倚郭。东有甬东巡司驻甬东隅,

慈溪县:元为慈溪县,永乐十六年(1418)更名慈溪县。北有松浦巡司驻浦东,后迁浦西;县境有向头巡司驻向

头寨,后迁县境洋浦,后废,又复设洋浦巡司。

奉化县:元为奉化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奉化县,仍属明州府。东偏南有塔山巡司,东南有鲒琦巡

司;又县境有公棠、连山、栅虚、东宿巡司,后俱废。

定海县:南有上岸太平岙、管界寨巡司;鄞县东有甬东巡司驻甬东隅,后迁县东南竹山海口,仍名甬东巡司;

又西北有施公山巡司,后废;东偏南有长山巡司,后废;南有崎头巡司,正统年间更名霞屿巡司,后

废。

舟山东南有宝坨巡司,舟山西北有岑港巡司,舟山东北有岱山巡司驻岱山,舟山西南有螺峰巡司,俱

洪武二十六年置,后俱废。

象山县:西北有陈山巡司驻陈山,寻迁县东南;西有爵溪巡司,后迁县东姜屿渡;南有石浦巡司,后迁县境青

山头,仍名石浦巡司;宁海县境有赵岙巡司,后迁本县东,仍名赵岙巡司。

昌国县:元为昌国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昌国县,仍属明州府,二十六年(1393)省入定海县为昌国乡。

台州府:元为台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台州府,属行省。

临海县:东有蛟湖巡司,后迁县东偏北海口陶屿,仍名蛟湖巡司;东有连盘巡司,后迁县东偏南海口长沙,仍

名连盘巡司。

黄岩县:元为黄岩州[无倚郭]。洪武三年(1370)降为黄岩县,仍属台州府。东偏南有长浦巡司。

天台县:西有胡窦巡司,后废。

仙居县:西南有田寺巡司,后废。

宁海县:东偏南有越溪、长亭巡司,北有铁场巡司,南有曼岙巡司,南偏东有窦岙巡司。

太平县:成化五年末(1470)析黄岩、乐清二县于黄岩县太平乡置太平县,来属台州府。东有盘马巡司,西有二

山巡司,西南有蒲岐巡司;南有沙角巡司,后迁县境岐头山下;西南有小鹿巡司,后县西南横山后;

又西偏北有温岭巡司,后废。

金华府:元为婺州路。龙凤四年末(1359)改置宁越府,来属分省;龙凤六年(1360)更名金华府。

金华县:倚郭。

兰溪县:元为兰溪州[无倚郭]。洪武三年(1370)降为兰溪县,仍属金华府。北偏西有平度巡司;又北有灵泉乡、

龙泉乡巡司,后俱废。

东阳县:东有永宁巡司;又南有兴贤、仁寿巡司,后俱废。

义乌县:西有智者同义乡巡司,后废;南有双林明义乡巡司,后废;北有龙祈镇巡司,后废。

永康县:东有孝义寨巡司,后废;西南有义丰乡巡司,后废;东南有合德乡巡司,后废。

武义县:

浦江县:东有杨家埠巡司,后废。

汤溪县:成化七年(1471)析兰溪、金华、龙游、遂昌四县置汤溪县,来属金华府。

衢州府:元为衢州路。龙凤五年(1359)改置龙游府,来属分省;十二年(1366)更名衢州府。

西安县:倚郭。南有严剥巡司,东南有板固巡司。

龙游县:东偏北有湖头镇巡司;又北有水北巡司,后废;南偏东有灵山巡司,后废。

常山县:北有下坑巡司,后废;东南有镇平巡司,后废。

江山县:南有东山巡司驻仙霞岭下,后迁仙霞岭上;县境有小竿岭巡司,后废。

开化县:东北有金竹岭巡司;又西有云台巡司,后废;北有低坂、马金巡司,后俱废;南偏西有华埠巡司,后

废。

处州府:元为处州路。龙凤五年(1359)改置安南府,来属分省,寻更名处州府。

丽水县:倚郭。

青田县:南有淡洋巡司;又北有黄坛巡司,后废。

缙云县:

松阳县:西南有净居巡司,后废。

遂昌县:北有马步巡司。

龙泉县:南偏西有庆元巡司驻查田市。

庆元县:洪武三年(1370)省,十三年(1380)复置庆元县,仍属处州府。

云和县:景泰三年(1452)析丽水县置云和县,来属处州府。

宣平县:景泰三年(1452)析丽水县于鲍村巡司置宣平县,来属处州府。原鲍村巡司迁县北后陶,寻废。

景宁县:景泰三年(1452)析青田县置景宁县,来属处州府。北有沐溪巡司,后迁县南偏西大漈,仍名沐溪巡司;

又西有卢山巡司,后废。

温州府:元为温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温州府,属行省。

永嘉县:倚郭。东南有中界山巡司,后迁县东永昌堡。

瑞安县:元为瑞安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瑞安县,仍属温州府;正德六年(1511)自县东故城徙今治。

县境有梅头巡司驻梅头寨,后迁县东为东山巡司。

乐清县:西偏南有馆头巡司,后迁县南岐头寨,复迁馆头;东有北监巡司驻玉环山下,洪武二十移驻县东北山

门乡蔡岙,后迁县东北白沙岭,再迁县境鹗头,再迁县境窑岙山下,仍名北监巡司;小鹿巡司驻县东

北玉环乡小鹿,洪武三年移驻横山,二十年移驻枫林下;温岭巡司初驻黄岩县温岭,洪武二十七年移

驻本县苔山,永乐十六年更名三山巡司,移驻玉环乡三山;蒲岐巡司驻山门乡亭头,洪武二十八年移

驻茅岘,永乐十六年移驻瑞应乡后塘山寨。

平阳县:元为平阳州[无倚郭]。洪武三年(1370)降为平阳县,仍属温州府。东南有舥艚巡司,县境有斗门巡司;

南有江口巡司驻下埠,后迁县境渡头;东有仙口巡司,后迁县南麦城山,仍名仙口巡司;又东南有龟

峰巡司,后废。

泰顺县:景泰三年(1452)析瑞安、平阳二县于瑞安县罗洋镇置泰顺县,来属温州府。北有池村巡司;东南有洋

望巡司,后更名三冠巡司;又东南有鸦阳巡司,后废。

浙江都司:初置杭州卫,洪武三年末(1371)升置杭州都卫,治杭州府;八年(1375)改置浙江都指挥使司。

杭州前卫:倚郭。洪武九年末(1377)置杭州前卫于杭州府。

杭州后卫:倚郭。洪武九年末(1377)置杭州后卫于杭州府。

海宁卫:洪武三年(1370)置海宁卫于海盐县。

澉浦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澉浦守御千户所于海盐县西南。

乍浦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乍浦守御千户所于海盐县东北。

绍兴卫:洪武十三年(1389)置绍兴卫于绍兴府。

临山卫:洪武二十年(1387)置临山卫于馀姚县西北。

三江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三江守御千户所于山阴县北偏东浮山之阳

沥海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沥海守御千户所于会稽县东北。

三山(浒山)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三山守御千户所于馀姚县东北。

宁波卫:洪武元年(1368)置宁波卫于宁波府,十六年(1383)更名宁波卫。

昌国卫:洪武十二年(1382)置昌国守御千户所于昌国县,十七年(1384)升置昌国卫,二十年(1387)徙治象山县南天

门山,二十七年(1387)徙治象山县西南后门山。

钱仓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钱仓守御千户所于象山县东北。

石浦前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石浦守御前千户所于象山县南天门山。

石浦后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石浦守御后千户所于象山县南天门山。

爵溪千户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爵溪守御千户所于象山县东。

观海卫:洪武十九年(1386)置观海卫于慈溪县西北。

龙山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龙山守御千户所于鄞县北。

定海卫:洪武十四年(1381)置定海守御千户所于定海县东北,二十年(1387)升置定海卫。

定海中中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定海守御中中千户所于昌国县。

定海中左千户所:洪武十四年(1381)置定海守御中左千户所于昌国县。

定海(穿山)后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定海守御后千户所于定海县东偏南。

大嵩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大嵩守御千户所于定海县东南。

霩[雨衢]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霩[雨衢]守御千户所于定海县东偏南。

台州卫:洪武五年(1372)置台州卫于台州府。

海门卫:洪武二十年(1387)置海门卫于临海县东南。

海门前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海门前千户所于临海县海门卫北。

新河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新河守御千户所于太平县东北。

桃渚千户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桃渚守御千户所于临海县东。

健跳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健跳守御千户所于宁海县东南。

松门卫:洪武十九年(1386)置松门千户所于太平县东,二十年(1387)升置松门卫。

楚门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楚门守御千户所于太平县南偏西。

隘顽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隘顽守御千户所于太平县南偏东。

处州卫:洪武元年(1368)置处州守御千户所于处州府,八年(1375)升置处州卫。

温州卫:洪武元年(1368)置温州卫于温州府。

平阳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平阳守御千户所于平阳县。

瑞安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瑞安守御千户所于瑞安县。

海安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海安守御千户所于瑞安县东北。

金乡卫:洪武二十年(1387)置金乡卫于平阳县南偏东。

蒲门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蒲门守御千户所于平阳县金乡卫西南。

沙园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沙门守御千户所于瑞安县南偏东。

壮士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壮士守御千户所于平阳县东北。

盘石卫:洪武二十年(1387)置盘石卫于乐清县西南。

蒲岐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蒲岐守御千户所于乐清县东北。

宁村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宁村守御千户所于乐清县盘石卫东南。

盘石后千户所:成化五年(1469)置盘石后千户所于乐清县东。

海宁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海宁守御千户所于海宁县。

严州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严州守御千户所于严州府。

湖州千户所:龙凤十年(1364)置长兴卫于湖州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湖州守御千户所。

金华千户所:洪武三年(1370)置金华守御千户所于金华府。

衢州千户所:洪武三年(1370)置衢州守御千户所于金华府。

新城千户所:[建置不详],明置新城守御千户所于新城县,后废。

(本文由东方血脉收集相关史料和考古成果创作)

明代部分地名考:

硖石镇巡司:今海宁市; 递铺巡司:今安吉县;

梁湖巡司(百官市):今上虞市;

临山卫:今余姚市临山镇; 观海卫:今慈溪市观城镇;

昌国卫(天门山)/石浦前、后所:今象山县石浦镇;

昌国卫(后门山):今象山县昌国镇; 海门卫:今台州市;

松门卫:今温岭市松门镇; 金乡卫:今平阳县金乡镇;

盘石卫:今乐清市盘石镇;

澉浦所:今海盐县澉浦镇; 乍浦所:今平湖市乍浦镇;

三江所:今绍兴县斗门镇三江村; 沥海所:今上虞市沥海镇;

三山所:今慈溪市; 大嵩所:今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大嵩村;

钱仓所:今象山县涂茨镇钱仓村; 定海后所:今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穿山村;

爵溪所:今象山县爵溪镇; 昌国县/定海中中所/定海中左所:今舟山市;

龙山所:今慈溪市龙山镇; 霩[雨衢]所:今宁波市北仑区白峰镇郭巨村;

新河所:今温岭市新河镇; 海门前所:今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

桃渚所:今临海市桃渚镇; 健跳所:今三门县键跳镇;

楚门所:今玉环县楚门镇; 隘顽所:今温岭市岙环镇南岙村;

海安所:今瑞安市海安镇; 蒲门所:今苍南县蒲城乡;

沙园所:今瑞安市飞云镇沙园村; 壮士所:今平阳县马站镇境;

蒲岐所:今乐清市蒲岐镇; 宁村所:今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村;

盘石后所:今乐清市乐城镇后所村;

温州(永嘉)在各个朝代所属地理区域,与发展历史.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 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 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 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 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温州标志---江心屿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

登封是哪个省哪个市

1.登封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古称阳城、松阳。地处中原腹地,中岳嵩山南麓。辖9个镇、3个乡、3个街道、299个行政村、44个城市社区,总人口73万。

2.登封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建都于阳城,现在叫做登封。“登封”和“成成”因公元696年武则天“登上”嵩山,“封上”中岳山而得名,功勋卓著。松阳县改称登封县,阳城县改称藁城县。金朝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94年,登封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登封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也是禅宗祖庭,有“天下第一寺”之称。中岳殿是五岳中最大的道观,嵩阳书院是北宋儒生程颢、程颐讲学的地方。是宋明理学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3.2019年,登封市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排名第71位,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60位。登封市先后荣获xx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xx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模范县(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xx体育产业基地、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城市、xx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第三批xx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xx增量配电业务电力体制改革试点、2017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2018年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先进县(市)、河南省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河南省绿化模范单位、首批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赖氏家族起源那个朝代

源流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所载,周武王 有弟叔颖被封于赖国,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名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源流二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得姓始祖叔颖。周朝为黄帝姬姓后裔姬发所建,为加强其统治,武王大封同姓诸侯。据史料所载

王封其弟叔颖于赖(今河南省境),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赖被楚灵王所灭,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赖姓。故叔颖则被尊为赖姓始祖。

历史上由于赖国被楚所灭,赖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罗、姓傅,所以国内有些地方罗、赖、傅三姓联宗。到了汉代,由于战乱,赖姓大批南迁,从河南迁徙到浙江松阳。东晋隆安2年(398)赖庄之子赖遇任江东太守时,奏请朝廷准许他以松阳为府第,皇帝恩准并御笔题写“松阳世家”匾赐赖遇,赖氏便成为当地的望族。其后裔迁江西宁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宁化、永春、漳州及广东之程乡(今梅州)、镇平、平远等地。

当今排在第98位,约占全国总人口0.18%,约250万人。

安陵容松阳县在哪里

浙江省丽水市。

安陵容是《甄嬛传》的女主之一,她的家乡松阳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在浙江省西南部,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白龙县复改为松阳县,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甄嬛传》主要讲述了在“大周”这个虚构的朝代中,小说主人公甄嬛在后宫中的经历和成长。

关于松阳在哪个朝代和松阳的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