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r9换手机屏幕要多久
1892023-9-4
1、点数。注意要点:手、口、眼一致,开始是自问自答,如数完问“一共有几个?”“3个”,一定要再让学生看一遍,即要给学生复习一遍,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为什么是“3个”,这就叫“3个”,继而可以问学生有几个。
2、数与物品的对应。就是放几个物品让学生知道有几个,这是点数的范围,是在点数的基础上目标提高了,点数往往是从孩子的左边可以一个一个拿着往右数,数完后知道是几个就行了。
3、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前到一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孩子对10以内的加减法很容易接受,手指正好是十个,掰手指很直接、简单。
20以内减法口诀如下:
11-1=1011-2=911-3=811-4=711-5=611-6=511-7=411-8=311-9=211-10=1
12-2=1012-3=912-4=812-5=712-6=612-7=512-8=412-9=312-10=2
13-3=1013-4=913-5=813-6=713-7=613-8=513-9=413-10=3
14-4=1014-5=914-6=814-7=714-8=614-9=514-10=4
15-5=1015-6=915-7=815-8=715-9=615-10=5
16-6=1016-7=916-8=816-9=716-10=6
17-7=1017-8=917-9=817-10=7
18-8=1018-9=918-10=8
19-9=1019-10=9
20-10=10
扩展资料: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2=11 8+3=11 7+4=11 6+5=11
9+3=12 8+4=12 7+5=12 6+6=12
9+4=13 8+5=13 7+6=13
9+5=14 8+6=14 7+7=14
9+6=15 8+7=15
9+7=16 8+8=16
9+8=17
9+9=18
20以内的减法可以用数计数棒、画圆圈、画数轴、被减数分解法、减数分解法来教孩子比较简单。
1、数计数棒。
计数棒数学教学中很常见的教具,通常用于数字计数使用。对于20以内的减法,我们可以用计数棒辅助,用食物帮孩子理解。根据题目要求,数出相对应数量的计数棒,移除或增加一定数量的计数棒,再数即可得出结果。
如果孩子觉得单纯数计数棒太无趣,还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用计数棒摆出数字或自己喜欢的形状。过程既有趣,互动性也强,关键还能让孩子爱上这种数学学习方式,非常有益。
2、画圆圈。
实物是我们教孩子加减法的首选,实物阶段结束后就进阶到写写画画了——画圈圈。当孩子面对加减法不需要一个一个用手指点数时,画圈圈算式一种既抽象又具象的方法。
两数相减,可以画出被减数的对应数量圈圈,然后划掉减数部分,再数剩下的部分,就是结果了。画圈圈做减法的好处在于孩子考试的时候也能用,因为考试的时候没有工具可利用,所以画圈圈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3、画数轴。
以数轴作为工具,数字沿着横轴以一定的间隔顺序排列,向右不断增大,向左则反之。用数轴学习加减法,孩子不仅可以摆脱实物,直接操作,且对数的操作范围更广。同时,数轴让孩子获得结果更直观,更简单,掌握和理解也更容易,也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理解范围。
4、被减数分解法。
就是将20以内的被减数分解为两部分,即分解10和几,用10减去减数后得到的数,再加上分解数中的几,即可得到结果。
以17-9为例,将被减数17分为10和7,先用10-9=1,再用1+7=8。这样将被减数分解法来做减法计算,非常容易理解,不易出错,且有益口算上发展。
5、减数分解法。
就是将减数分为两部分,其中一位与被减数的个位数相同,个位数减法昨晚后,再十位数减法。
以13-8为例,将减数8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与13的个位3相同,也就是将8能分成3和5,13-3=10,再用10-5=5。这与被减数分解法异曲同工。
二十以内的减法教孩子的方法如下:
一、数数法:这个说白了,就是依照孩子基础的数数能力上延伸出来的方法。在教孩子的时候,建议先用直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程度不好的孩子,比如11-2,可以先用11个积木,减去2个也就是拿走两个,再让孩子数数剩下几个。
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让孩子先理解原理,然后建立一个11的数轴图像,让孩子用数数法去计算,借助图像这种半抽象概念,让孩子理解抽象的退位减法概念。
二、凑十与破十:在数学计算当中,“凑十”与“破十”的基础都是10的组成与分解,比如8+5=8+2+3=13或3+5+5=13,如果孩子对“凑十法”掌握的还不透彻,理解“破十”自然会很难,对于“凑十法”的教学,同样建议用具体的事物去演示,而且一定让孩子自己思考。
理解了“凑十”,再给孩子讲解“破十”就简单多了,比如14-5,可以拆分成10-5+4,这个过程,同样可以像“凑十”一样,用具体的事物去演示一下。
三、加减法的互逆: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互逆性,有助于孩子更深入的理解加减法,更熟练的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比如16-7,我们可以像下图一下,把相关的算式列在一起,让孩子去体会,这样孩子在做加法的时候会去思考减法,同样做减法计算时候也会思考加法。
四、平十法:“平十法”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计算技巧,事实上是脱胎于“破十法”,比如16-7=16-6-1,这样把7拆分,转化为10-1的计算,但建议引导孩子通过思考发现“平十法”的技巧,不建议作为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方法,它对孩子理解退位减法的内涵比不上“破十法”系统。
五、减法口诀:这个方法也不推荐作为教学使用,我们学习的毕竟是数学,关键的是思维,而靠背诵口诀去学习20以内的减法,不利于孩子掌握计算的本质,也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当然如果是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了减法口诀,则又另当别论。
减法口诀是“减9加1,减8加2,减7加3,减6加4,减5加5”,比如11-9,个位数上的1+1就是答案,事实上还是脱胎于“破十法”。
20以内的加减法简单教孩子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7与8哪个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的方式,却不知道读法。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到“加”时,就是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侯就是往前。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数手指加减法。
加减法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0以内减法教孩子方法有画图法,树棍法,进位法。
1、画图法
画一些动物或水果,增加趣味,调动孩子积极性。图片法,用一些漂亮的图片,边玩边学,提高孩子兴趣。
2、树棍法
在纸上画树棍,清晰明了,孩子也容易听懂。手指法,让孩子用自己的手指数就可以了。
3、进位法
让孩子做算式,10进1的方法学习。以上方法循序渐进,要有耐心,多鼓励和支持孩子。
减法
是基本的算术运算,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的运算叫做减法,其结果成为差。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用来计算减量。
减法不一定要硬算,也可以简算。这个方法适用于学前班、一年级的小孩学。例如:24减8等于16可以这样想:借位14减8,先用10减8等于2,再用2加4等于6,差个位一定就是6,十位算就简单了。
就是说,借位后,去掉个位的数字先减,然后用减出来的数去加少减的个位的数,十位就不难了。不过前提是被减数个位一定要比减数个位小才能简算。
教孩子学加减法20以内技巧如下:
1、进位加法
口诀:“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怎样用口诀,以“加九减一”为例,“加九减一”是指一个数与9相加,将这个数减去1作为它们和的个位。
例如:8+9=( )就拿8减去1结果7,用7来作和的个位,即8+9=17,5+9=( )就拿5减去1等于4,用4来作和的个位,即5+9=14。
2、退位减法
口诀:“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一个数减去9,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
例1:17-9=( )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即13-9=4。
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当中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不能让孩子压力太大,让孩子轻松的学习各种知识,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出错,要耐心的给予解释,同时还要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对孩子学习加减法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关于怎么教20以内的减法和20以内的减法怎样教孩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