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怎么办?
2642023-2-23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孩子接触——分数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分数;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几分之一”的含义。
曾老师这节课以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披萨》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披萨的过程中,认识分数。课前,曾老师带着学生复习平均分,回顾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解决。
接着曾老师以帮助保罗大叔修改菜单为切入点,让学生把“2等份中的一份”……改写成分数形式。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披萨的二分之一”……
后来,课件出示两个3人家庭去吃披萨,问:两个家庭吃到的三分之一的披萨是一样大的吗?通过这个环节凸显大小不同的物体里面的三分之一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最后,曾老师通过不同的练习与折纸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同时介绍语文、英语、体育中的分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
我认为曾老师这节课有以下优点:
1. 以数学绘本为载体,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了学科融合。
2. 课堂中,出示了把披萨不均分的情况,凸显出分数是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这个含义。
3. 在练习方面,层层递进,不断地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下面则是我自己听课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 整节课到了最后,学生对“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并不到位,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有的会漏掉“平均分”,有的无法完整地说出“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披萨的几分之一”。怎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表达呢?我建议把课堂大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通过倾听,判断同学的表述是否正确,在这个不断说,不断纠正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 课堂中,曾老师有个很好环节:两个家庭吃到的三分之一披萨是一样大的吗?曾老师的原意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物体的三分之一是不一样的。问题抛出后,学生是有不同声音的。但曾老师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个生成的机会。没有让学生去表达他们自己观点的缘由,直接出示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披萨,让学生判断他们所吃到的三分之一是否一样。如果是我,我会先让学生说理,再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想让两个家庭所吃到的三分之一是样大的,我们需要一个什么前提条件?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物体的“几分之一”不一定相等。
3. 在练习环节里,有个折“四分之一”的活动。学生的折法多种多样,在现场,我是感受到学生是有非常强烈的展示欲望的,但是老师最后只是在课件里面出示了自己的4种不同的折法,让学生看看自己与老师的哪种方法相同。如果在这个环节,我们能多给学生展示的空间,那一定能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 目前我们都提倡学科融合,因此在课堂的最后,曾老师融合了语文中的分数,英语中的分数,体育中的分数……我很肯定,老师的初衷是好的,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不仅仅是数学,数学到处都有。但是从学生现场感受来看,学生并没有领会到老师的用意。本节课我们已经用了绘本故事作为学习的载体,那到最后我觉得应该也是以绘本故事的情节来结束课堂,我认为,本节课利用绘本故事作为载体来上课已经做到了语文和数学的融合。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再加上其他学科的融合,把这些时间预留出来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表达,这样反而更好。不要为了融合而融合。
认识几分之一
认知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分数的含义,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
2、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通过动手操作、互相合作、观察比较、共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和研究。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学习数学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师:今天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先来做个摘苹果的游戏。
规则:算对结果苹果会自动落下来。
师:同学们真棒,看到同学们摘苹果啊兔兄弟也想吃苹果了,所以它们就马上出门去找苹果了。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板书“平均分”)
师:怎样分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呢?谁来帮忙分一分?(选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平分苹果的过程)
师紧接着问:他分得的这半段红头绳怎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
(一)操作感悟,体验“1/2”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师:下面,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找一找,看看自己能否找到这些图形的一半?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
(1)学生演示汇报:
生1:我将正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
生2: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
生3: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
……
师:同学们用对折的方法把一个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些图形的一半,除了用图形表示一半以外,我们还能另外一种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
师: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读作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书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数字2,最后写上面的数字1。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短横线下面的“2”表示什么?短横线上面的“1”表示什么?
生:“2”表示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两份,“1”表示2份中的一份。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知道这个苹果的一半用数来怎么表示?为什么?
生:这个苹果的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她们(指圆、正方形、长方形)都分得1/2,因为刚才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个苹果的1/2。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刚才折的一半,找出这个图形的1/2,然后写上1/2,同桌互相说说它表示什么?
生:同桌两人合作,全班交流。
师:1/2不仅可以表示半张纸、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
师:以上用不同的图形、物品和方法表示了1/2,但这些1/2是一样大小的吗?
(所分的物品不一样,大小也不样,是不同图形、物品的1/2,所以大小是不同的,但是都表示了它们的一半,也就是它们的1/2)
(二)继续体验1/2的形成过程。
(1)你们手中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任选一个折一折、画一画能不能找出不一样的几分之一,找到了,画好了,把你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2)四人学习小组动手操作、动手实践。(教师巡视)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 ,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
抽取不同的折法到台上展示:有1/4、1/3、1/8……
师: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1页,认真、仔细地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生1: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3。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
三、巩固、拓展与应用。
(1)考考你。(谁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涂色部分。)
(2)比眼力。(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3)谁喝得多?说说你的理由。
师:通过生活实例进行判断说理,使学生感受不同的单位“1”,其1/3是不相等的;明白相同的单位“1”,平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的道理。
(4)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和说一说,我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知道自己是同桌两人的几分之一吗?你知道自己是四人学习小组的几分之一吗?你知道自己是这一大组(9人)的几分之一吗?你知道自己是全班同学(33人)的几分之一吗?
师:为什么都是你,一会是1/2,一会是1/4,一会是1/9,一会是1/33?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讨论交流。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认识了分数这对个“新朋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它的家族成员几分之几。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一、联系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上午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着解决,愿不愿意?(老师谈起生活中分饼遇到的问题。)
2、“半块”不够一块,不能用整数1来表示,那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探索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体验分数。
l、认识几分之一。
①根据图形,体会一块饼的二分之一的含义。
②动手折一折,找到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③根据图形判断,加深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
2、自主体会三分之一的含义。
根据课件演示,学生试着说一说圆的三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3、动手操作,探索四分之一。
①学生动手探索,找到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②小组交流,汇报折法,体会四分之一的含义。
③根据图形判断,正确体会四分之一的含义。
4、自主探索,认识。
根据线段图,学生自己说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含义。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体会分数的读写。
①像我们刚刚学过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②体会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练习分数写法。
④分数读法的练习。
6、结合图形,比较分数的大小。
根据图形,学生直观比较,体会发现并进行练习。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写法如下: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主要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展示学生折的作品时,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后边的学生会看的更加清晰。
2、分组动手操作折1/4,我只展示了我参与小组的作品,其他学生的折法没能展示。如果,让其他同种折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折法就更好了。
3、课上我发现,当我布置完任务后,有的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我反思,可能是学生没注意听,更主要的是我的语速过快,有的孩子没听懂。
所以,今后的教学我一定要注意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学生一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认识几分之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认识几时几分教案、认识几分之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