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2162023-2-28
导语:杨凝式是哪个朝代的,杨凝式是什么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杨凝式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杨凝式是哪个朝代的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门下侍郎杨涉之子。
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杨凝式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太子太傅。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响。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
人物简介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阴人。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卒于周世宗显德元年,年八十二岁。(旧五代史作八十五岁;历代名人年谱作卒于显德二年,年八十三岁。此从补疑年录参游宦纪闻年谱)富有文藻,并工颠草,大为时辈所推唐昭宗时,登进士第。梁时,为考员外郎。唐同光初授比部郎中,知制诰。晋时,以礼部尚书致仕,闲居伊洛之间,恣其狂逸,多所抗忤。人高其才,莫之责也汉时,历少传少师。周显德初,为太子太保,卒于洛阳,赠太子太傅。凝式长于歌诗,善于笔札。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之上,题记殆偏。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
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韭花帖》是他流传于世的代表作,是用行书书写的信礼。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笔意。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则深得颜真卿《祭侄稿》的的神髓,,错落有致,气势开张,以古朴茂雄浑之气扑面而来。狂草《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则更加恣肆纵横,变化多端,点化狼藉,线条扭曲不安,一股对时局不平的郁悒之气跃然纸上。《神仙起居法》在草书中,时时夹入一些行书,后人称为“雨夹雪”。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书法成就
杨凝式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继之以五代战乱的时期。这位才子,势必变为怪才,甚至要以疯子的病相求得免祸存身,而他借以慰藉心灵的书法艺术也自然端庄不起来了。他的表现其精神个性的行书也可以说正是他所遭遇的这个衰乱时代的在他的.精神上留下的印痕。
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杨凝式的这些题壁作品一直到北宋时期还可以看到许多,黄庭坚就曾说:“余曩至京师,遍观僧壁间杨少师书,无一不造妙入神。”(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八)遗憾的是建筑不能永久保存,他的这些书法妙迹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荡然消失了。而保存下来的纸本墨迹,只有行楷书《韭花帖》、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行草书《夏热帖》和草书《神仙起居法》四种和刻帖《新步虚词》等数种。从这些作品看,楷书、行书、草书都有,且风格多有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显示了他的艺术功力,另一方面也是他佯狂性格的自然流泻。这些帖的内容或者是关于健身养生的,或者是写风花雪月,或者写神仙道士,没有一个是庄重严肃的,何以会如此呢?时世变乱,人间时事不可说,也不值得挂心,所以,他只有到世俗以外的世界里去寻求乐趣了。
人称杨凝式的书法艺术是在唐、宋两代的书法艺术高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就书法艺术的发展而言,有宋一代,至于此后的学杨凝式者,可以说是代不乏人,但能够得其神髓者却寥寥无几。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奇人,他才华横溢,又善书法,但却经常装疯卖傻,总是让别人认为他是个傻子。也就是这样一个奇葩的人,却还当上了宰相,就连皇帝都敬他三分。而最后让他能名垂千古的,竟然是他的一篇法帖,而且到现在,他的法贴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到底这位奇人是谁呢?
他就是杨凝式,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大书法家。也许很多读者都没听过,但是没关系,有我给你介绍。杨凝式出生于书香门第,而且自幼天资聪颖,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另外,杨凝式还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杨素是唐懿宗时期的宰相,而且杨氏一族自隋唐时期就是朝廷的宰相重臣,所以他的家族势力也相当了得。但谁也想不到,杨凝式却会走上装疯卖傻之路。
杨凝式之所以装疯卖傻,完全是被形势所逼。唐末黄巢起义爆发,彻底的结束了李唐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改朝换代之后往往都伴随着杀戮和流血,而当时的杨家人身居高位,正好处在这风口浪尖之上,因此杨凝式便选择了装疯卖傻,以求自保。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他最后不仅躲过了这场劫难,而且还成为了五代时期的宰相。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写出了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的《韭花帖》。
《韭花帖》的其实很简单,内容是: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
这是一封答谢信,如果将其解释一下,他答谢的对象就是送韭菜花给他吃的人。因为杨凝式当日吃完这韭菜花,觉得非常的鲜嫩可口,于是就提笔写信,以示感谢之情。那么这幅字帖到底珍贵在何处呢?还能一直流传到现在,被奉为“天下第五行书”?
首先因为是名人真迹。目前存世的《韭花帖》就多本,但是真迹只有一本,那就是被晚清著名学者罗振玉所收藏的《韭花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经过专家的评定,这幅《韭花帖》被誉为天下第五行书。
其次是因为杨凝式的书法绝妙。杨凝式的《韭花帖》笔发飘逸,字体融圆,姿容天成,活泼自然。而章法格局更是疏朗通脱,顾盼呼应,可以说可谓气脉贯通。作者在笔法和神意上,可以说是最接近的《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但在字体的结构和布局之上,还有超过《兰亭集序》的地方。
最后是因为纸张的稀缺性。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韭花帖》所用的纸张为麻纸。这是一种兴起于汉朝的纸张,在隋唐五代时期用的居多,但保存下来的却很少,到宋元时期就很少再用麻纸,而到了明清基本就没有了,所以现在人们想要仿制出麻纸也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通过对这件《韭花帖》所用的纸张进行研究,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仿制出千年前的麻纸,很显然,这绝对是书画界的盛事儿。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却开始提笔忘字,而对于传统书法的学习,似乎也没那么在乎了。
行书名家杨凝式是唐末五代时期的。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人。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卒于周世宗显德元年,年八十二岁。富有文藻,并工颠草,大为时辈所推唐昭宗时,登进士第。梁时,为考员外郎。唐同光初授比部郎中,知制诰。晋时,以礼部尚书致仕,闲居伊洛之间,恣其狂逸,多所抗忤。人高其才,莫之责也汉时,历少传少师,时人以事纵诞,有风子之号。
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书法成就:
杨凝式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继之以五代战乱的时期。这位才子,势必变为怪才,其至要以疯子的病相求得免祸存身,而他借以慰藉心灵的书法艺术也自然端庄不起来了。他的表现其精神的行书也可以说正是他所遭遇的这个衰乱时代的在他的精神上留下的印痕。
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杨凝式的这些题壁作品一直到北宋时期还可以看到许多,遗憾的是建筑不能永久保存,他的这些书法妙迹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荡然消失了。而保存下来的纸本墨迹,只有行楷书《韭花帖》、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行草书《夏热帖》和草书《神仙起居法》四种和刻帖《新步虚词》等数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凝式
关于韭花帖哪个朝代和韭花帖三个版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