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怎么处理?
2292023-2-27
不知道这个“有人”到底是哪里的人。
因为缺乏充足的记录和证据,水稻的具体起源没法准确判定,真相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现有的证据证明(河姆渡),大约7000年前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已经种植水稻了。至于几万年前,尚无充足的证据证明水稻已经被成规模种植。
所以,纠正个观念,水稻是本来就有的,不存在谁发明的问题。
袁隆平发明的叫做“杂交水稻”,算是利用比较传统的基因手段,获得高产水稻(种子)的一种技术。也就是说,发明的是水稻栽培技术,而非“发明”水稻。
具体的话,实在不好说,毕竟不是很了解,但是它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在使用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前,普通田地亩产400-500市斤,也就是 200-250公斤的样子,而使用近期的杂交水稻,亩产可以达到约700公斤(非试验田数据,试验田可以达到1千公斤以上)。
也就是说,同样的土地,可以获取约以前3倍的粮食(当然,粮食产量提高与耕种水平和使用肥料等有关,但种子是关键)!
上古的华夏民众后来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时的烹煮效果,就发展出较饱满的米饭。
日常用来做米饭的普通大米又称粳米或精米,呈半透明卵圆形或椭圆形,出米率高,米粒膨胀性小,但黏性大。作为日常食用米,粳米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C及钙、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热量。
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不宜多食。
扩展资料:
黑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钙、磷、铁、锌等物质,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它能明显提高人体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保健,有利于儿童骨骼和大脑的发育,并可促进产妇、病后体虚者的康复,所以它是一种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因此青春期应多食糯米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米饭
米是谁发明的?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袁隆平 (1930.9.1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
应该说是发现,而不是发明。
稻米,俗称大米。有关稻的起源,依然成为科学界长期的争辩议题。科学家对首批稻的出现时间、地点至始争论不休。
稻的栽培起源于约公元前8200年南中,国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带,另有考古发现在约公元前8200年前的中,国湖南也有种早期稻米。在1993年,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8200年。
水稻在中,国与东,南,亚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在亚洲季风气候区是自古以来的主食,中世纪时引入欧,洲南部。现时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2013年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二位,仅低于玉米。
湖南道县与江西万年县考古发现,约一万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种植食用,新石器以前人类应该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
在长江下游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存在稻作证据。大米历史上最早的种稻人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长江中下游河姆渡文化在约七千年以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杵臼发明被应用,人类知道清理分离不益食的谷壳与米糠。此后不久应该发现用水淘洗是一种更高效的去杂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层及尘埃,人们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装备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仍有使用。
呵呵,这个问题嘛,大米是由稻子经过人工加工后而来的,麦子经过加工后出来的是小麦,再经过碾磨出来了白白的面粉.南方普遍种的是两季稻,有些地方是三季稻,两季稻由南到北延伸到山东的台儿庄,再北上种的小麦.东北(基本在黑龙江)有一季稻.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米都是经过精细加工出来的,所以其中一些有营养的部分已经去掉了,经常吃一些粗粮对身体可是很有益处的啊 !
大米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米谁创造的、大米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