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如何治疗
2512023-4-17
马王堆帛书包括了从战国到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马王堆帛书是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放在一涂漆木匣中。有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的两种。
马王堆帛书的特点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帛书,其书写年代为西汉初期。所书写内容非常丰富,其字体也变化多样,既有篆书形态为主,也有隶书形态为主,更多是半篆半隶的字形。尤其是这种半篆半隶的字形,是我们学习西汉书法,研究汉字字体演变史以及研究字体“隶变”的重要资料。
在马王堆帛书众多内容中,又以《战国纵横家书》最具有书法学习和临写的价值。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内容极长。我们平常在网上所看到的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图版内容,大致只有整个内容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近些年又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简。
马王堆西汉古墓帛书中,载有二十九幅彗星图,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注意到彗星的不同形态,具有科学价值。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和华复最古老的医药专著,价值极为珍贵,艺术性高、实用性强。
马王堆帛书《黄帝书》和《老子》公布后,学术界对汉初道家著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类似《战国策》的帛书,为研究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的重要史料。《黄帝书》四篇促使学术界重新审视许多传世文献。《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约成书于战国末,流行于西汉初。有学者认为此即《汉书艺文志》提到的《黄帝四经》。
总体而言,出土的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改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马王堆帛书是汉代简帛文献最具重要意义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的发损,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帛画,是我国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帛画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的3幅帛画。
一幅四周画着奇异的动植物图像,中间写有文字,但大多数不可以识,也称“缯书”;一幅绘长袖细腰女子,身着盛装,侧身合掌而立,在神话动物风和夔的导引下,缓缓而行;另一幅绘有高冠长袖的男子,佩剑侧身,驾驭着长龙腾空前进,龙身呈舟状。画面上,线条生动流畅,人物造型也相当准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此外,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相继出土帛画5件。画中绘有墓主人图像和宴饮、车马、仪仗等场面,以及神话中的神灵怪异。其中还有一幅关于气功强身的图解,为我们研究古代医学史和气功的医学用途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些帛画,线条遒劲有力,色彩也很明丽,艺术水平已达相当高度。
除帛画外,我国古代还用缣帛写书,称为帛书。古书上就有“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的说法。从战国开始,很长时期内,缣帛与竹、木简同是我国书写的主要材料。用缣帛写的信,也叫帛书。据史书记载,苏武被困在匈奴,为了传达信息,就将帛书系在大雁脚上,放回大雁。汉武帝在上林苑射猎,得到这只大雁,知道苏武等被困在北海大泽中,于是派人去援救。那信息的沟通正是靠帛书实现的。
甲骨文,商代;
简书,文献记载认为起源于商代,但是文物只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在这之前都没有发现任何竹简木牍。
帛书,一般认为发源于春秋时期,文物也确实是这个时候。
纸书,最早的纸发源于西汉,但直到东汉出现蔡侯纸之后才普及。
关于帛书帛画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和帛书画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