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是哪个朝代的名人

桃花下浅酌2023-10-22 05:25:32我要评论

祝枝山是哪个朝代的名人,第1张

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出生于什么朝代

风 趣 洒 脱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三位都是明朝的

祝枝山是什么朝代人

1、祝枝山是明朝人。

2、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和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3、代表作

祝允明的著作有《怀星堂集》30卷、《苏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 《浮物》1卷、《野记》4卷、《前闻记》 1卷、《志怪录》5卷、《读书笔记》1卷。

祝枝山是哪个朝代的人

书法名家祝枝山其实原名不是这个哦,那么大家都了解祝枝山是哪个朝代的人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祝枝山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祝枝山是哪个朝代的人

1、是明朝人。

2、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和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的画,的字”之说。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3、代表作

祝允明的著作有30卷、6卷、7卷、 1卷、4卷、 1卷、《志怪录》5卷、《读书笔记》1卷。

书法成就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响下,又自成一格”。[6]在祝允明二岁时,徐有贞奉诏回苏州闲居,祝允明时常寄宿在外公家里,因此徐有贞的书法风格对他影响是很深远的。

李应祯也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应祯的指导。在跟从岳父学书的十几年中,李应祯对于祝允明在书法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据文徵明的记载,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并向文徵明论述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牍,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他这种富于抒情性的行草书对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响。 祝允明自己谈幼年时学习书法,说前辈不让他学习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所指的应该是楷书的学习。应该说祝允明幼年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为日后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两人的书风的优点也传给了祝允明。

祝允明书法主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在他的代表作《闲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记》《乐志论》《饭苓赋》《云江记》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导的“性”、“功”并重的原则。 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对时人不愿好好学习传统而把这称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特地写下了《奴书订》予以反驳。在这一点上,他晚年在《书述》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他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是源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入认识。

他认为书理极于张芝、王羲之、钟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们的法则,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变。他认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当时人的法则来写;宋初还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处,而后便大变传统,古法遭到败坏,大多流为恶怪。到元代方有赵孟頫扭转时风,复归晋唐,但终因个性不强未免有“奴书”的遗憾。所以要知书法的本来必须向晋唐学习。在学习和熟悉了传统后,其技法必须有独到之处,这是祝允明对“功”的进一步要求。他在《评书》中说自己不屑于步钟、索、羲、献的后尘,而要学习项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开创自己。他跋 《山谷书李诗》云: “双井之学(黄庭坚之学)大抵以韵胜,文章诗书画皆然,姑论其书积功固深,所得固别。要之得晋人之韵,故形貌若悬而神爽冥会欤!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非有若据孔子比也,其故乃是与素同得晋韵然耳。”(《祝枝山全集》卷二十五)可见他主张学古贵在求其气韵神情,而不必规规于点画形似。[29]因此他既反对时人对传统的忽视,又强调不能真的成为“奴书”。

祝允明对于“性”没有很多的论述。他提倡“起雅去俗”,显然是指以学识和修养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两点,就可以在“入神”的状态下创作具有神采的优秀作品了。他对于“入神之境”的解释是“一时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种约束的情况下,才能“闲窗散笔”,自然地表达自己。 祝允明在书法理论上的要求,既符合艺术创作本身的规律,又合乎文人书画的审美要求,从而使他的书法创作成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书法特点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受黄庭坚影响很大,所以书法有铁画银钩之称。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如《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9][8]祝允明高明之处,将黄庭坚斤书笔法的特点融于自己小行楷书作中。因此,祝允明对黄庭坚的取法无疑是一种新的创造。

祝枝山是哪个朝代的

导语:看过星爷电影的人,想必都不陌生《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那么历史上祝枝山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呢?如下是我收集的祝枝山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祝枝山,名祝允明,字希哲,因为右手有枝生的手指,所以号枝山,长洲人,明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吴中四大才子之一。

祝枝山在146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十六岁母亲去世,二十四岁父亲祝瓛离世,他的祖父祝颢,精于诗文,工行书,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以后辞官还乡,外祖父徐有贞任兵部尚书,被封为武功伯,才华绝世,名闻于时。祝枝山幼时随外祖父学习,五岁时祖父还乡,在两位大儒的教导下,加上他先天禀赋高,聪慧过人,读书写文作诗不在话下,且博览群书、才智非凡,后发奋苦学,热心科举。1429年,祝枝山中举,但之后久试不第,1514年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1522年转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枝山擅长诗文,又工于书法,与唐伯虎意气相投,二人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又与文徽明、王宠同为明代中期书家的代表。祝枝山的主要艺术成就在狂草与楷书上,功力深厚,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

生平经历: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祝允明一一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我国明代中期苏州一带,工商业比较发达,文人荟萃。“吴中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均生长在苏州地区,其书法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影响较大,是我国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明山藏》一书称祝允明之书法“为国朝第一” 祝允明青年时代学书条件优越。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有贞的外孙、李应祯的的`女婿。徐有贞擅长草书,取法唐代张旭和怀素。李应祯的篆、隶、楷、行、草均工。祝允明从师两位长辈,耳濡目染,为其成为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征明对此有如下概述:“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

祝允明成年之后,极为重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借鉴,直接从魏、晋、唐、宋、元诸家书法中汲取营养,古代名迹无所不窥。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希哲学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世南)赵(孟頫),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名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真行,怀素狂草,尤臻妙笔”。祝允明在其《怀星集·写体名书与顾司勋后集》中写道:“今效诸家制,皆临书以意构之尔”。这是祝允明对其书法艺术的实践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祝允明能够在观察古人书迹,掌握各家用笔和法度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各家书法的性情和气势,默识其笔意和字体结构及章法布白,成功地融合各家法度、神韵于一炉,取精用弘,时出新意,挥洒自如。这种“以意取之”的学书方法及其艺术实践,使他能够独步一时,名动海内,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嘉靖二年(1523年)祝枝山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六十七岁。祝允明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祝枝山比唐寅大十岁,但关系十分密切。当年唐寅踌躇满志进京赶考却被诬下狱,连妻子都弃他而去,而后心灰意冷,整日借酒消愁。正是祝允明的及时规劝,才促使唐寅重新发奋读书,终于有所成就。然而,其实祝允明自己的一生也是悲剧性的,他32岁中举,意气风发,以为录取高第易如反掌,不料此后竟七试礼部不成,仕途的失意和打击使他的思想由积极入世的儒家观念转向了消极出世的老庄哲学。唐寅晚年自号六如居士,皈依佛门;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归向道家。这不能不说是封建社会文人的遗憾。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祝枝山和唐伯虎同个朝代吗

是的,祝枝山和唐伯虎是一个朝代的,都是明代人,都被称作“吴中才子”。他们二人还是好朋友,不过祝枝山比唐伯虎大十岁左右。

祝希哲是什么朝代的什么人?

祝希哲也叫祝枝山,是明代书法名家、吴中四才子。

本    名:祝允明

别    称:祝枝山

字:希哲  号:枝指生

所处时代:明代

关于祝枝山是哪个朝代的名人和祝枝山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