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校正液浓度是多少

暮色上浓妆2023-10-22 14:16:37我要评论

波长校正液浓度是多少,第1张

在适合波长下,为什么标准溶液的浓度要控制在0.016~0.080mmol/L之间?

在0.016~0.080mmol/L之间测定的结果比较准确,偏离这个范围,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通常测定物质含量的吸光度因该在0.2-0.8之间,做好在0.4左右,测定的结果会更加准确。

波长与浓度的关系公式

波长与浓度的关系公式如下:

吸光度和波长的公式:A=-lgT;(T为透光率)。吸光度和波长这两者是产生和结果的关系,吸光度是对吸收波长吸收了多少的一个量度,从而间接对物质的量的多少进行量度。吸光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一个名词。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的比值(I0/I1)的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I0/I1)),其中I0为入射光强,I1为透射光强,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影响吸光度的因数是b和c。a是与溶质有关的一个常量。此外,温度通过影响c,而影响A。符号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lg(I0/I1)式中I0是通过均匀的液体介质的一束平行光的入射光的强度;It是透射光强度;T是透射比。A值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大。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量浓度c成正比,以A对c作图,可得到光度分

吸光度和波长的公式:A=-lgT;(T为透光率)。吸光度和波长这两者是产生和结果的关系,吸光度是对吸收波长吸收了多少的一个量度,从而间接对物质的量的多少进行量度。吸光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一个名词。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的比值(I0/I1)的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I0/I1)),其中I0为入射光强,I1为透射光强,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影响吸光度的因数是b和c。a是与溶质有关的一个常量。此外,温度通过影响c,而影响A。符号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lg(I0/I1)式中I0是通过均匀的液体介质的一束平行光的入射光的强度;It是透射光强度;T是透射比。A值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大。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量浓度c成正比,以A对c作图,可得到光度分

紫外分光光度计吸光度校正需要用到的溶液多少升

(1) 计量校准依据 参考JJG 178—2007《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2) 主要性能指标的要求 参照检定规程和仪器的说明书,在校准周期内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有关关键指标的检查,以确保仪器性能正常。目前JJG 178检定规程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不同波长范围段的技术指标有不同要求,即紫外波长段A段和可见波长段B段,按性能指标的由高至低将仪器分为I,Ⅱ,Ⅲ,Ⅳ共4个级别。下表为I级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性能指标的要求(其它级仪器的性能指标要求见相关的检定规程)。

(3) 校准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准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数值型的技术指标测试来进行。如波长准确度、波长重复性、光谱带宽、杂散光、分辨率、透射比误差、透射比重复性、噪声、基线平直性等,由于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已有介绍,本部分主要介绍波长准确度和波长重复性、透射比准确度和透射比重复性两个项目校准的具体仪器条件或校准步骤。

① 波长准确度和波长重复性 若仪器能够放置低压汞灯的,按照检定规程用低压汞灯进行全波长测试,否则可用仪器固有的氘灯测试,取单束光能量方式,扫描速度15nm/min,响应快,最小带宽0.1nm,量程0~100%,对486.02nm和656.10nm两个单峰进行单方向重复扫描3次,测量出谱图上的2条谱线波长,波长测量的平均值与波长的标准值之差就是波长准确度,测量波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就是波长重复性。

② 透射比准确度和透射比重复性 取带宽2nm,用1套标准石英吸收池分别装空白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006000%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在235nm,257nm,313nm,350nm四个波长处连续3次测量透射比,与检定规程中附带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测量平均值与标准值之差就是透射比准确度,测量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就是透射比重复性。

(4) 注意事项

① 校准前,应使仪器开机预热足够时间稳定后进行,一般至少30min后进行。

② 采用标准物质时必须注意应在标准值的复现条件 (即标准物质规定的使用条件) 下进行校准,否则会产生错误的校准结果。例如,使用GBW (E) 130066分光光度计标准溶液进行校准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a.被校准仪器的光谱带宽应该是2nm,若仪器光谱带宽不能调节并大于2nm,则标准溶液给出的值不适用,应该采用修正值;b.校准时所采用的两只石英比色皿应该是内径(10±0.2)mm,并且在235nm、257nm、313nm、350nm处,具有很好的配对性,这样才能复现标准值。

③ 使用标准溶液来校准时,还必须特别注意校准测量时的实验室温度,因为这些标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透射比标准值。

④ 标准用的标准物质必须在说明书规定条件下保存,例如干涉滤光片应该保存在于燥洁净的环境中,以免表面被污染、受潮开胶或霉变等。所有标准物质均应在证书上注明的有效期内使用。

⑤ 选用的中性滤光片标准值的不确定度一定要符合传递标准。校准时,要注意标准滤光片的方向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怎样校正

1.调整

(1) 在接通电源前,应对仪器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电源线接线应牢固,接地线通地要良好,各个调节旋钮的起始位置应该正确,然后再接通电源。

(2) 将灵敏度旋钮调至“1”档(放大倍率最小)。调波长调节器至所需波长。

(3) 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选择开关置于“T”,调节透光率[100%T]旋钮使数字显示[100.0]左右,预热20min .

根据溶液浓度大小,选择液层厚度合适的吸收池。

2.校正

(!)打开吸收池暗室盖(光门自动关闭),调节[0% T]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盖上吸收池盖,将参比溶液置于光路,使光电管受光,调节透光率[100% T] 旋钮,使数学显示为“100.0”。

(2)如果显示不到“100”,则可适当增加电流放大器灵敏度档数,但应尽可能使用低档数,这样仪器将有更高的稳定性。当改变灵敏度 后必须重新校正“0”和“100”。

(3)按(1)连续几次调整“00.0”和“100.0”后,如将选择开关置于“A”,调节吸光度调零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即可进行下面吸光度A的测量;如将选择开关置于“C”,将标准溶液推入光路,调节浓度旋钮,使得数字显示值为已知标准溶液浓度数值,即可进行下面浓度c的测量。

3.测定

(1) 吸光度A的测量。将要测A的试样溶液推入光路,显示值即为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A。

(2) 浓度c的测量。将要测c试样溶液推入光路,即可读出待测样品的浓度值c。

4.结束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将各调节旋钮恢复至初始位置。取出吸收池洗净,晾干,存于专用盒内。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使用者应该首先了解本仪器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各个旋钮之功能。

(2) 仪器接地要良好,否则显示数字不稳定。

(3) 如果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时,在调整“00.0”和“100”后稍等片刻(因光能量变化急剧,光电管受光后响应缓慢,需一段光响应平衡时间),当稳定后,重新调整“00.0”和“100”即可工作。

(4) 仪器左侧下角有一只干燥剂筒,应保持其干燥,发现干燥剂变色应立即更新或烘干后再用。

(5) 当仪器停止工作时,关掉电源,电源开关需同时切断,并罩好仪器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比色测定时如何选择适当的波长和浓度范围

通常标准溶液浓度范围应该覆盖被测溶液浓度变化范围。如果被测溶液浓度过大,则需要稀释测定。待测样品溶液吸光度最好控制在0.1到0.8之间,这样光度计的噪声水平和误差最小。

标准溶液的浓度选择原则是: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尽量与样品的溶液的吸光度接近,不能相差太大;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控制在0.1-0.7之间为宜;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可以通过稀释或增加样重等方法加以调整,否则误差较大。

常用方法

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A=εbc)为基础。常用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即用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溶液在完全相同的一组比色管中,先按分析步骤显色,配成颜色逐渐递变的标准色阶。

试样溶液也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显色,和标准色阶作比较,目视找出色泽最相近的那一份标准,由其中所含标准溶液的量,计算确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比色法

波长校正液浓度是多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检测波长如何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波长校正液浓度是多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