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背景是哪个朝代

舍溪插画2023-10-23 03:27:26我要评论

梁祝背景是哪个朝代,第1张

粱祝的故事以哪个朝代为背景?

《梁山伯与祝英台》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xx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晋代丞相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

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梁祝》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的什么朝代?

近代小说研究家蒋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传说最初产生在东晋。[1] 他所依据的,是辗转引述的宋徽宗大观间明州知事李茂诚所撰的《义忠王(梁山伯)庙记》,其实也属于传说性质,并非严格的史料。但至20世纪30年代,诸家已对东晋说大致取得了共识。钱南扬说得最准确和肯定:“这个故事托始于晋末,约在西历四百年光景,当然,故事的起源无论如何不会在西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采入《金楼子》,中间相距约一百五十年。所以这个故事的发生,就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了。”[2] 大体梳理一下,研究梁祝传说和史迹所据的材料,比较早的计有: (1)梁元帝萧绎《金楼子》。明•徐树丕《识小录》:“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 徐树丕所见《金楼子》是原书还是辗转所得,无从查考。梁元帝萧绎,公元522年11月~554年,在位三年。554年被魏军所杀,享年47岁。藏书14万卷,魏军破江陵城时,全部烧毁。现存世的《金楼子》系辑本,没有“梁祝事”的记载。 (2)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宋•张津《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台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梁载言,唐中宗(683~684,在位三个月)时候人。 (3)唐•李蠙《题善权寺石壁》。明《善权寺古今文录》录唐•李蠙《题善权寺石壁》全文:“常州离墨山善权寺,始自齐武帝赎祝英台产之所建,至会昌以例毁废。唐咸通八年,凤翔府节度使李蠙闻奏天廷,自舍俸资重新建立。……”李蠙,唐宣宗时候人。此《题善权寺石壁》写于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即公元867年。又,宋《咸淳毗陵志》二十五:“广教禅院在善卷山,齐建元二年以祝英台故宅建。唐会昌中废,地为海陵钟离简之所得,至大和中,李司空蠙于此皆榻肄业后,第进士。咸通间以私财重建,刻奏疏于石。” 齐太祖建元二年,为公元480年。 (4)唐•张读《宣室志》。清•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七“梁山伯访友”条引唐•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PS: 据查证,梁山伯和祝英台根本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不过是先后葬在同一个坟上。 却说祝英台是南北朝人,生前帮助穷人,享有女侠之名,却遭贪官马文才父子加害。祝英台旧墓掘出来,老百姓以梁祝二人侠义相融,连死后山坟都碰在一块,遂筑起一个同坟墓,把两人合葬,而成千古美赞

梁祝的故事背景是哪个朝代?

梁祝传说大概起于三国以后、六朝以前,现在可以考证的,最早记载于梁元帝时期《金楼子》一书,此书著作的年代大约在公元552——554年间,可是他的原作在明末已经消失,清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提到这本书。较详细的记录应是在晚唐时期张读的《宣室志》上:“英台,上虞祝氏女,女扮男装,与会稽(浙江绍兴——编者注)梁山伯共同求学,他们关系很好,祝英台先回家,两年后,山伯拜访,才知道英台为女孩……”从这段历史记载中已有了一些动人的故事情节。

一般认为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但是梁祝墓记碑记载梁祝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注重孝道,可凭此做官的社会风俗。在东晋之前的各个朝代,只有汉代实行“举孝廉”制,与梁祝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相符合,所以汉代也比较可能。

梁祝是那个朝代

梁祝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背景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

其中,《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x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xx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梁祝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梁祝的故事发生在晋朝。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x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xx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扩展资料

梁祝的主要内容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

梁祝背景是哪个朝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梁祝背景是哪个朝代的故事、梁祝背景是哪个朝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