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丢了怎么处理
2442023-4-11
中国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4000年前夏禹的九鼎。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力的象征,在鼎上除了铸有各种图画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已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地图是河南安阳花园村出土的《田猎图》和在云南沧浪县发现的巨幅岩画《村圩图》,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而现存发现最早的平面地图是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遗址中发现的《兆域图》(宫堂图)。它是一幅墓地设计的平面地图,除绘有“宫”、“堂”、“门”等规则图形外,还有文字与距离数字,刻绘相当精细,充分说明那个时期我国已有较高的地图制作水平。
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的起源还要早。因为原始地图跟图画一样,把山川、道路、树木如实地画出来,是远古人类外出狩猎和劳作的指南。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xx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图专家裴秀。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xx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认为地图就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或者说成 “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这个定义很简单,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不准确、不全面。因为这个定义也适用于其他图像,比如风景油画、风光照片、航空照片或者卫星照片。它没有充分表达出地图区别于其他图像的特性。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地图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图有了更深入了解,对地图下了更准确的定义,即: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地图语言,经过制图综合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图形。这个定义概括了地图的三个特性:有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地图语言来描述、经过了制图综合。地图所具有的这三个基本特性,是其他影像、图画、文字都不可能同时具备的。
现代社会中,地图的种类更加丰富,地图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地图。除了常见的纸质地图、特型地图(如塑料立体地图、地球仪等),还有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网络地图等。
不管是传统的纸质地图、特型地图,还是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网络地图,都是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所具有的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是不会改变的。
每一幅地图都包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可以形象地表示地形、河流、湖泊、交通线、城镇等有形事物,也可以表示境界、经纬线、等温线等无形现象。对这些点、线、面组成的符号的解释就是图例。符号系统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独有的语言。用地图语言表示地理事物,比其他语言、文字、电码等更直观。
古代中华第一次有地图是在西晋时期。
约在泰始四年至七年(268~271),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
这里,泰始(265年-274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所以《禹贡地域图》完成于西晋时期。我国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第一部地图就是出现在西晋时期。
约公元前2500年制作在粘土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用简单方法表示山脉、四个城镇、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征),是现存最古老的地图。
中国夏禹时铸造了九鼎图;《周礼》中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金玉锡石之图”等记载。公元前168年绘在帛上的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是我国现存最早实测地图。
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地图的人。
中国西晋裴秀(公元223--271年)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并总结了“制图六体”。
唐贾耽(公元729--805年)用朱墨二色分示古今地名编制的《海内华夷图》传世500年。
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编制“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县图》二十幅,是当时最佳全国地图。
元代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绘制了长宽各7尺的全国地图《舆地图》二卷。
虽然题主是在问“第一张全国性地图”,但是有些东西仍然需要交代一下。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制作地图的传统,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各类地图。但是古代的文献,有时候很容易就亡佚,尤其是地图这种彼此替代性很强的东西。而且随着新的制图理论、制图技术的出现,旧地图的流传空间会进一步受到压缩。因此当题主问“第一张全国地图”的时候,仅敢说“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全国性地图,现有的认识还是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会被考古成果推翻的。
举个例子,以前人们都以为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宋代人绘制的《禹迹图》。但是随着考古研究有了新发现……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地图是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
已知的最早的彩色地图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长沙国地形图:
在尚存地图的问题上都那么复杂,那么什么时候有第一张全国性地图只能更加是一笔糊涂账了……
目前知道的全国性的地图,最早的大概是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这幅图用了晋代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并采用了古墨今朱(古郡县名用黑色,当时郡县名用红色)的绘图模式。
海内华夷图
此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人修全国性的地图。比如北宋沈括的《守令图》
《守令图》
税安礼编绘的《历代地理指掌图》中,也有一副“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
《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
到了元明清时代,留存下来的全国性地图更多。
元朝的《大元统一方舆胜览》的图:
《混一诸道之图》其一
大萌也有《大明舆地图》
大明舆地图
清朝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民国以来各种全国地图更是数不胜数了:
似乎是1912年的一张民国地图Orz
新中国当然也是不甘落后啦:
1951年光华舆地学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地图
一、我国的地图学有悠久的历史,见之于记载的古地图很多,可惜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最早的地图,是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一幅地形图、一幅驻军图和一幅城邑图。它们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
二、这三幅图所示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在通用的地图正好相反。其中的地形图长宽各九十六厘米,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道路等,已具备了现代地形图的基本内容。此图的地理范围相当于今广西全州灌阳以东,湖南新田、广东连县以西。经过量算,其主要部分的比例为一比十八万。图中主区包括当时的长沙国(诸侯国)南部,即今湘江上游、潇水流域、南岭、九崇山一带,图的精确度相当高。图中用闭合曲线。比较准确地表示了山脉的山体及延伸走向。对九嶷山的表示方法更有独创之处,除了用较粗的闭合曲线勾出山体外,又用细线画成鱼鳞状,层层重叠地表示峰峦起伏的特征,与现在的等高线画法相似。图上还比较准确地绘出大小河流三十多条,详细而明确地绘出了居民点八十多个。图上的河流、道路、居民点和山脉一样,均用统一符号表示。此外,此图已具有现代地图“主区详而邻区略”的特点。图的准确程度表明,它是以相当科学的测量方法为基础绘成的,其熟练的清绘笔法,说明制图水平也很高。
三、驻军图长九十八厘米、宽七十六厘米,以黑、红、蓝三色绘成,它所包括的范围是地形图的东南部分,比例较地形图约大一倍。它是一幅军事守备图,图中除绘有山脉、河流、道路、居民点外,还标注了九支驻军的布防、防区界线和指挥城堡等。驻军图反映了汉初长沙国驻防备战的军事情况,对研究西汉时代的作战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军事地图。
四、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相当高的地图测绘水平,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尤其是研究西汉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它们的发现,不但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世界地图学史增添了光彩。
地图起源于上古时代,其萌芽与原始人的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地图的制作材料有陶、石块、兽皮等等。目前发现最早的地图是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前23世纪古巴比伦绘制在陶片上的地图,记载的内容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地理信息。
地图是哪个朝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历史最大的地图是哪个朝代、地图是哪个朝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