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在哪个朝代

人逝花落空2023-10-26 08:57:40我要评论

比干在哪个朝代,第1张

老子,孔子,墨子,比干所在的朝代

老子,孔子,墨子是东周人,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老子和孔子是东周春秋时期的人,墨子是东周战国时期的人。比干是商朝人。

比干是哪朝代的人

殷商

比干(生卒年不详),沫邑人,封于比邑,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叔父(一说是纣王的兄弟),殷商王室的重臣。

殷商三贤:比干、箕子、微子都曾直谏商纣王,结局有何不同?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拥有同时期文字记载的朝代。它兴起于我国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在末代君主商纣王手中覆灭。

历史上的商纣王沉迷酒色、疏远商朝贵族、任用四方罪隶、暴戾施政、不进良谏……最后,众叛亲离,在牧野之战中将士“阵前倒戈”,致使“大邑商”败给“小邦周”。

就是在这样历史的背景下,出现了闻名后世的“殷商三贤”。《论语·微子》中曾有记载:

比干是商朝宰相,商王帝乙之弟,商纣王的叔叔;与比干一样,箕子也是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的叔叔;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的长兄。

这三人作为殷商贵族,对商朝忠心不二。面对商纣王亲罪隶、疏贵族、施暴政,他们都曾直进谏言,最后结局却大不相同。

“殷商三贤”中最著名的就是商朝宰相比干,他以死谏言,最后被剖心而亡。

《史记》中记载比干:

从相关文字记载中我们知道,比干是一个既智慧又忠烈的贤士。周武王灭商后,为了褒奖、纪念比干命人“封比干之墓”,也就是对比干的墓地进行保护。

后世对比干忠烈的事迹评价颇高,认为他是忠臣、智者,很多儒士还将比干视作“圣人”。民间因为比干辅佐君王的忠烈和他无心而不偏私的特点被奉为我国五大财神之一的文财神。在《封神演义》中比干还被姜子牙封为“文曲”,掌管天下士人的前途。

由古至今,不管是我国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比干的忠烈极为敬重,并用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亘古忠臣”。

箕子是商王帝辛的叔叔,他竭尽全力辅佐商王治理天下,也曾冒死直言进谏商王帝辛。都说贤达之人可见微知著,箕子就是这样一位贤士。

商王帝辛刚刚继位就骄奢无度,命人将象牙做成筷子供自己使用。

箕子见了不禁感慨:

箕子的意思是:吾王帝辛现在就开始使用象牙制作的筷子了,以后他必定会抛弃陶制品去使用更为奢侈的犀玉餐具啊!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子,他就不会吃简单的羹餐、穿粗布衣物、住简陋房屋了,他必然会更加思慕并设法得到那些珍稀精怪的东西。奢华的车、马、宫室会越来越多,真的害怕王朝会毁于此啊!

果不其然,这之后不久,商王帝辛就开始建造鹿台、酒池肉林等奢华、富丽之物。箕子曾多次进谏,但商王对此并不理会,继续过着他奢靡的生活,进行着他无度的暴政。

有人劝说箕子离开殷商,他却表示如果因此离去,就是将商王的错误告知于天下。他不愿意做不忠的事情,所以一直没有离去。

根据《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

比干被剖心之后,箕子害怕自己也被纣王迫害,于是不再进言,并且佯装疯傻,隐居在箕山之中。纣王得知箕子疯傻隐居将他囚禁在“箕子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西华县。

被囚禁于箕子台的日子,箕子参悟了“洪范九畴”的伟大思想,其中的内容为我国传统思想提供原始指导,其五行之说为我国传统阴阳五行奠定基础。

周武王灭商之后请教箕子“如何顺应天命治理xx”?箕子将“洪范九畴”的治国之道讲给他听,武王听后认为箕子是个治国之才,想要请他出山为政。但是,箕子不愿意成为灭商的周朝臣子,于是率遗商5000旧人逃到辽西。

箕子最初到达辽西,后来向东迁移至辽东、朝鲜半岛,并被当地人推举为国君,历史上被称作“箕子朝鲜”。周武王得知后将朝鲜封给箕子作为封地,承认箕子朝鲜是周国的诸侯国。

箕子东走朝鲜的过程中将殷商的文化传入当地,教当地人耕种、礼乐、祭祀……后来,箕子以及他的后人统治朝鲜半岛近千年,为朝鲜半岛的开发做出卓越贡献。

微子是商王帝辛的长兄,帝乙最初因微子颇有德识想立他为太子。可是,微子母亲生他的时候是妾室,成为正妻之后才生下最小的商纣王。依据商朝法典,正妻儿子才可以继承大统。最后,帝乙不得以将皇位传给了小儿子,也就是商纣王。

商纣王帝辛想通过疏远旧日贵族、任用四方小臣和罪隶达到制衡原有贵族的目的。可是,由于他种种政治举措损害了殷商贵族的利益,又因其重用之人经验不足导致施政效果不理想,最后政治秩序紊乱、众叛亲离。

《史记·殷本纪》中有记载:

根据史料记载,微子曾经数次劝谏商王,可是商王却一意孤行,不听谏言。微子看到殷商在纣王手中日益衰败,自己却改变不了,因此非常伤心。他请教太师、少师解答自己的疑惑,太师和少师便劝说微子带着祖宗的礼乐祭器离开殷商,通过这样的方式保留殷商文化。

微子的确携带礼乐祭器逃离了殷商,但是他逃到了哪里,文献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只能根据一些细节推断。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

由此可以推断,微子离开殷商后很可能去了周地与周人结盟,想借周人之力制衡纣王。

武王灭商之后,微子手持殷商祭器、袒胸露肉,牵羊、拿茅跪地而行,表示真心降服,交出祭祀权。周武王被微子的行为感动,释放了微子,并恢复他原来的贵族地位。

为了安抚大量殷商遗民、牵制殷商旧有力量,武王将殷商政治势力分为两股,一方面将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商朝旧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另一方面将微子封于宋地,也就是今天河南商丘一带。

三监之乱之后,武庚战败被杀,微子在此次事件中保持中立,并未参与其中。事件结束后,周公对周国进行重新分封,不仅将殷商祭祀权交予微子,还分给宋国大量殷商遗民。由此,宋国成为商王朝唯一正统的继承者,微子也成为周朝宋国的开国国君,史称“宋微子”。

不管是以死谏忠心的比干、东走朝鲜的箕子、继承殷商祭祀的微子,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殷商王朝的忠诚。

正如孔子所说“殷有三仁”,他们的故事历经千年不朽,他们忠君爱国的精神影响力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他们各人不同的结局也为后人留下无尽思索。

参考文献:

1.徐义华,商周更替之际的微子与宋国,南方文物,2019.06.28

2.刘朴兵,比干在官方与民间的形象,寻根,2016.09.10

3.阎海,箕子东走朝鲜探因,北方文物,2001.05.30

4.闫素芬,箕子与箕子朝鲜,沧桑,2012.02.28

比干是哪个朝代的?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后来周武王为比干封墓,赐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民间都把比干尊为文财神。《史记· 殷本记》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十分着急,常常直言劝谏。在一次劝谏时,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窍!”……民间流传,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进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私,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当时,在比干手下做生意,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于是人们就把他作为财神供奉了起来。

比干在哪个朝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比干是哪里的人、比干在哪个朝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