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了怎么办?
2132023-4-11
一般指春季。
具体时间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华南地区及云南1月份便有早到家燕返回,2-3月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家燕开始大量回归,3-4月长江以北地区燕子开始大量返回。东北地区4-5月。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型小,体长13~18厘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 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
世界上有 家燕、 岩燕、 灰沙燕、 金腰燕和 毛脚燕等20多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
对于南方人来说,燕子飞回来是秋季,由于北方的冬季太冷,不适合生存,它们会来到南方越冬。对于北方人来说,燕子飞回来是春季。它们会在农户的屋檐下做窝,繁殖下一代。
燕子属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身长,口小而尖,颔大,翅薄且尾有分叉翅尖长。
燕子冬季在南方出现,春季就回到北方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燕子一般是在春季筑巢的,在每年的3月份开始。到了10月中旬至11月末燕子会按照地域温度陆续迁移到温暖的地方过冬,到来年春天再回来,如果上一年筑的巢还保存完好的话,燕子是会继续使用的,如果巢被别的鸟占了或者没有巢的小燕子就要重新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筑巢了。
筑巢是燕子每年春季都要做的事情,燕子筑巢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安全,然后考虑舒适性,燕子筑巢的地点一般会选择农家的屋檐下面或者房屋的墙角处。燕子筑巢就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的杂草、羽毛、破布等等,巢的形状为皿状。
燕子每年可以繁殖2窝,大多是在5月至6月初和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约为2-5枚,卵的颜色为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左右幼鸟就可以出壳,雏鸟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以自己取食了。
每年春季4~5月份。
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
细长的身体可减少飞行过程中的阻力。燕的翅形呈高展弦比,意味着能产生很大的举力而所受的阻力很小。但这种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高效率以降低机动性为代价(如与短而宽的翅相比),不过这一劣势又由叉形尾得到部分的弥补,因为这样的尾可提高鸟的机动能力。
扩展资料
燕子的生活习性是秋去春回,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着自己的迁徙轨迹。燕子因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所以到了冬天,没有飞虫供燕子捕食了,使它们不得不每年进行一次“长途旅行”。
迁徙的燕子在夜里飞行,其是在风清月朗时飞得很快很高,白天则在地面休憩。在温暖的而湿润的南方越冬后,万物复苏春天一到,思念故乡的燕子就迫不及待地飞回故乡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
燕子生活在哪些季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燕子出现的季节、燕子生活在哪些季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