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基建欠了六十多万亿,需要奇迹才还得上

未来可期2023-09-05 13:58:33我要评论

地方基建欠了六十多万亿,需要奇迹才还得上,第1张

60多万亿的城投债巨坑,就是这样一轮轮挖出来的。坑大如斯,真的受不了。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关不羽

2022年12月30日,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贵州遵义市最大的城市投资发行债券主体,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披露了关于促进银行xx重组的公告:

本次银行xx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经各方友好平等协商,近期签订相关补充协议。根据重组协议,重组后银行xx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年至4.5%/年。前10年只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根据重组协议,重组后银行xx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年至4.5%/年。前10年只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图/网络

这里应该有台词:好吧,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想优雅地做个老赖。

01

理直气壮亏钱,放心大胆借钱

城市投资是地方政府的直属公司,名义上的主营业务是地方基础设施。桥铺、市政绿化、各种景观设施等。

它是一家公司,但它被称为经营为辅。既然是公益性,赔钱是合理的。事实上,除了少数超一线、一线城投外,几乎所有的城投都在自信地赔钱。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生而亏钱的公司是不可能存在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缝合怪,是为了地方金融板块服务,为地方金融设立背心融资才是真正的主营业务。设置这件背心,图片很方便。因为是公司,城市投资债券是商业性的,不受财政纪律的限制,也不包括在政府负债中。

总之,城市投资是以基础设施项目的名义从银行借钱,然后赔钱。各地大量无效基础设施,如门可罗雀的大型景观、空旷的道桥、种植后的城市绿化,大多来自城市投资。

▲遵义道桥集团新苑项目(图/遵义道桥xx官方账号

由于城市投资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它有自己的信用背书。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财政不能明确提供担保,名义上应该提供xx品。许多地方政府穷得只剩地,土地是最好的xx品。把国有土地倒给国有公司并不难。

当土地到达时,修路公园最好提高土地的评估价格,拉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托。反正银行,银行的账面可以通过,借钱,OK了。土地财政是如此闭环。

银行并不傻,知道这样做出来的地价大多是纸上谈兵,水月镜花,但这也没关系。钱不是自己掏出来的。和地方政府比什么?只要合规没问题,银行就乐于睁一眼闭一眼。

所以知道城市投债是肉包子打狗的必亏,银行也要借。这就是所谓的城市投资信仰,实际上是政府信用的刚性信仰。不仅要借,还要一直借。新旧是城市投资维持现金流的唯一途径。利润滚滚,债务规模达到大到不能倒的天数。

2021年,我国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高达56万亿元。2022年,城市投资债券总规模可能达到65万亿元,中国人均欠5万元。

城投巨坑存在多年,被两层遮羞布挡住。一是房地产繁荣稳定地价,可以继续玩赚钱赚钱的游戏;二是财政扩张,局部爆小雷,无论哪级财政出来买单。

现在房地产灰头土脸,政府财政紧张,城市投资只能裸奔。手头只有两种资产,土地卖不出去,基础设施亏损。双手摊,问银行要不要?如果银行横下心来收,也无法避免坏账,只好认栽。

遵义这次的友好协商大概就是这样,而友好协商的结果就是20年的债务延期。

02

这辈子还钱是不可能的。

二十年展期,这债能还吗?看这155.94亿,还能硬着头皮说还。但这20年要还的不止155.94亿。

根据遵义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债券中期报告(2022) 截至2022年6月底,遵义道桥总债务余额为457.54亿元,占总债务的53.32%。

二十年的延期,也不考虑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再长也只有二十年。如何偿还近千亿总负债?遵义道桥自己还,那肯定不用想了。只要有一点还钱的希望,就不能达到友好协商的步骤。

本级财政更不能指望,遵义市的财政规模一年不到300亿,即使有盈余,又能有多少呢?即使有盈余,难道没有其他城市投资公司吗?

总之,唯一可以指望的是房地产的复苏,土地资产可以振兴……这需要奇迹。因此,二十年展期的城市投资债券,大概率是在哪里跌倒,在哪里躺平。

图/图虫创意

二十年来,银行、城市投资、地方政府要换多少茬管事。换了,只剩下一笔糊涂账。国有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家都没有,一切责任都属于玄学。无论银行有多残忍,城市投资公司的老板能被列入不诚实的人名单吗?坐高铁,坐飞机,按级别来,谁也拦不住。

友好协商出来的二十年展期与还款无关,就是把坏账藏起来,然后变成糊涂账的玄学操作。

遵义一座道桥搞玄学没关系,遵义市什么大问题。遵义有大茅台,支柱产业扎实,日子总能过。但是,全国60多万亿的城投债呢?

如果城市投资债券超过60万亿,货币流动性令人担忧。货币是经济系统的血液,已经成为20年不变的陈年血栓形成。经济活力是什么?

坑不那么大的时候,也可以粉饰过去,各找各妈的新一轮循环开启。银行金融机构寻找中央母亲,城市投资寻找同级财政,同级财政寻找上级财政。慈母共同送温暖,是货币放水再上一轮基建,再上一波房价的基建拉动。所谓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投资拉动,就是挖坑填坑如雨。

60多万亿的城投债巨坑,就是这样一轮轮挖出来的。坑大如斯,真的受不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房地产是个大夜壶,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夜壶里的老屎尿是怎么来的。

千夫指的许老板们,哪里配得上这么高级的夜壶业务?轻轻划上几条杠杆,徐家印被迫跳楼,明亮的24K皮带只是根皮带,装饰着地方政府和城市投资的债务肚腩。

03

市场失败了吗?

按照惯例,万恶资本 资本逐利 市场失败是对国内所有经济问题的通用解释。但这真的有解释力吗?

城市投资是资本,但不是公益为主,经营为辅。在正常的市场机制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被怀疑是流氓。哪家严肃的银行会把钱借给赔钱的公司?因此,城市投资和银行之间的活动,根本绕过了市场规则,谈论如何失败?

如果有一点正常的市场规则,就不会有超过60万的城市投资债券坑。当地政府谈论市场规则时,他们不会投资无效的基础设施;当城市谈论市场规则时,他们不会借一堆无法偿还的债务;如果银行谈论市场规则,它会在一开始说:NO”。

最终友好协商的解决方案没有市场规则的约束。注意,这是20年的债务延期,是简单的债务冻结。也就是说,承担巨额债务的城市投资可以随时我胡汉三回来了君临债券市场,继续推出新借旧的滚雪球游戏。

友好协商20年展期,民营企业吗?房奴能排名吗?正常的市场主体不好,但城市投资银行。因为自城市投资诞生之日起,它就是反市场的产物,有权不谈市场规则和市场规则。

不讲市场规律,不讲市场规则,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这60多万亿白银流入城投的钱包开始,代价就在付出。如果这笔钱流入我们的民营制造企业,能创造多少财富和有效的工作?如果资金流入民营科技企业,中国的科技水平可以起飞。

城市投资一招手,这些都消失了,只有一堆无效基础设施堆积的无效资产,以及金融体系中堵塞的60多万亿血栓形成。

图/网络

这款反市场金融游戏付出了双倍的代价。借的时候付一次,不出来的时候再付一次。唯一的赢家就是优雅地做老赖的城投,这叫双赢——城投这样的特权资本赢了两次。

说实话,在目前共度时艰的特殊情况下,正常市场主体能否享受到精心呵护的特权?给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民营企业一点阳光,给债务焦虑、失业焦虑的房奴一点雨露,不要指望20年的延期,可以放慢三五年。

这些倒霉的人值得拯救,给他们一些特权,将来还给你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至于城投,填坑的时候要把这些慢性病埋在一起,再也不能让他们为祸。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