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监听需要煲多久

曼陀罗2023-09-05 19:10:16我要评论

新监听需要煲多久,第1张

煲耳机大概要多久?

煲耳机一般要5个小时左右。

煲耳机主要是让耳机的机械系统迅速老化过程,动圈耳机的发声系统是由音圈驱动振膜,而振膜是固定在耳机的架子上,从理论上讲,振膜运动应当是一种活塞(垂直)运动,这需要振膜的边缘有较大的顺性,煲就是煲这里,新耳机的振膜边缘是比较紧的,弹性大而顺性小,煲耳机就是让它的边缘活动开,声音就不那么发紧了。

对于耳机的煲法,理论和程序方面与煲音箱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煲耳机比于煲音箱要更加小心。如果煲不好的话,有可能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甚至对耳机会产生永久的物理损伤,比如不小心的功率过载、振幅过大导致振膜拍边等。

有的朋友在煲SENNHEISER耳机的时候就出现了由于振幅过大导致音圈引线固定胶水脱开撞击振膜而产生的啪啪声的惨况,这无疑是因为音量过大导致振膜的振幅过大而引起的。耳机的振膜和音箱的扬声器一样,都有它的使用寿命,只不过由于耳机振膜的振幅很小,比扬声器振膜的振幅小得多,所以耳机的寿命也会更长,正常使用的话,几十年也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想快速煲熟耳机,而长时间大功率的来驱动耳机,必然会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如果煲机不当,还很有可能会对耳机产生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因此适当的音量来煲耳机是至关重要的。

新耳机煲机时间要多久?

煲耳机主要是让耳机的机械系统的一个迅速磨合过程,动圈耳机的发声系统是由音圈驱动振膜,而振膜是固定在耳机的架子上,从理论上讲,振膜运动应当是一种活塞(垂直)运动,这需要振膜的边缘有较大的顺性,煲就是煲这里,新耳机的振膜边缘是比较紧的,弹性大而顺性小,煲耳机就是让耳机边缘活动开,声音就不那么发紧了。

煲机方法如下:

1.用轻柔一些的音乐(推荐白噪音、红噪音),在较低音量下让耳机先舒缓10-30小时,四小时为一组,停歇十分钟左右再煲。

2.用普通的音乐(摇滚、舞曲除外)在中等音量状态煲100-200小时,四小时为一组,停歇十分钟左右再煲。

3.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能长时间连续煲,煲机讲究的是“渐近”。

4.其实就像平时听音乐时一样就行了。虽然会慢一些,但音质也会慢慢变好。

我买了一监听级耳机,据说用之前要先煲,怎么煲呢?请说得具体点

1、 舒筋——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用100~15000Hz/5s扫频信号更好);

2、 通络——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用50~18000Hz/3s扫频信号更好);

3、 习武——使用正常听音强度驱动耳机72小时(用20~20000Hz/2s扫频信号更好);

4、 打擂——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驱动耳机24小时(用18~22000Hz/1s扫频信号更好);

5、 出道——进入正常使用阶段。

第一步:指拿到一个新的耳机,需要通过煲的方法来使振膜松动不紧蹦。大家知道一般的耳机都是动态开放线圈的,其发声的原理是线圈发出大小不等的磁场,从而推动振膜,利用振膜的振幅而发出声音。(此原理不适用于静电耳机)也就是说,声音的最终形成是由振膜振动而发出的,我们常说的煲耳机也就是指的煲耳机的振膜。

新的耳机振膜就像一根没用过的橡皮筋一样,弹性不够,行程太短。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就用大音量听一些重金属(比如我们的副版主glacier,耳机刚一拿到手,着实让他难受了好多天,一个狂热的金属迷,却来听一些“渡口”之类的煲机,着实辛苦),最终的结果肯定是破音了。第一步煲机的目的也就出来了:通过人为的方法让耳机的机械系统的一个迅速老化过程。

在这一步里我们可选择的煲机方法有很多种,我一一例出:

①、软 件 法:下载一个软件,用白噪音来煲;

可以用 漫步者煲箱工具

下载地址 :http://

②、收 音机法:调到没有信号的地方,其噪音也称为白噪音;

③、音乐煲机法:用一些音乐,最好的煲机音乐就是“渡口”(其它其它的音乐也行,只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就OK了)。

第二步:是为了让一款老化的耳机(指经过第一步机械系统老化),能够尽快适应各种频率的声音,从面发出更好的声音。我们听音乐一般有偏好,要么高音多,要么低音多,即便什么都听,有些频率还是很少用到的,这就是我们煲出靓声的关键所在了。办法只有用软件了,选择信号发生器,然后连续放上3个小小时一次,有空就煲,煲个十几二十几次就OK了。

新买回来的耳机,听感不错。可是与朋友的用了有一段时间的同型号耳塞对比起来,总是不尽人意。低音紧而生硬,中音不够柔和丰满,高音部分毛刺尽显。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只新买的耳机还没有煲过! (三)Test Tone Generator煲耳机法

以前流行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接上收音机,调到一个无电台的频率上,利用收音机发出的“嘶嘶”声(粉红色噪音)长时间让耳机工作,以达到煲机的效果。但用这个方法不太明显,还不如直接戴上耳机听音乐这样来得更快。也有用专门的频率发生器来生成某一段固定或扫描的频率然后输入到耳机这样来煲的,这种方法效果比较明显,所使用的时间也能缩短很多。但是大部分的玩家都没有这一类的仪器,那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煲耳机最有效率呢?在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的爱好者编出了一些程序,利用计算机处理出一些波形、频率,通过声卡输出,达到一些真实频率发生仪器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虚拟仪器”。类似这样的频率测试软件有很多,笔者现在用的是一个叫Test Tone Generator的软件,简单易用,功能专一,体积也小。下面就来说说怎样用它来煲耳机。

煲机一般都是用低频。所以,只要把TTG设置低频就可以了。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固定频率输出;二是用扫描频率。效果都差不多固定频率的煲机方法是在固定频率输出(CONSTANT TONE)的FREQUENCY那输入一个数值,一般是20到50就可以,还要选中LOOP,DURATION时间没所谓,波形用SINE(正弦波)增益为0 DB,然后就可以在声卡上插上耳机,让它长时间工作。

扫描频率方法就是用扫描频率(SWEEP)那的INITIAL FREQUENCY那输入起始频率,在FINAL FREQUENCY那输入结束频率,一般我认为从20HZ到100HZ比较合适,DURATION时间是设置扫描一次所用的时间,然后其他的操作和固定频率一样。很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只煲低频。其实,从上面所述的煲机的原理就可以知道是为什么了。

在煲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连续工作太久!因为音圈存在着电阻,工作久了会发热,搞不好还会烧了音圈!最好是隔两个小时停几分钟然后在继续。二是音量千万不能太大,耳塞振膜是很脆弱的材料,音量大的话,音圈运动的行程也就大,从而剧烈拉动振膜,会造成音圈松脱,振膜变形甚至撕裂等等。特别是像888这样“脆弱”的耳塞,更是要小心。调准时只要调到能明显听到的声波或者是说空气的振动就可以,千万不要调到太大、听到振膜在剧烈振动这种情况。小心保护好你的耳机。

最后要强调一点的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耳机煲过都会变好声,这要和耳机的本身的质素所决定的,有些耳机煲后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这也是正常的。我们煲机的目的是帮助它迅速度过老化调整期,使其各组成部件的物理特性达到稳定。未煲过的耳机振动系统可能会比较紧、比较硬,通过煲机,可以让它的振动系统松弛下来,参数也趋于稳定,因此音质会变好一点。还有就别把煲机的效果想得太好了,煲一段时间后再煲来煲去效果不会太明显的。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要有好的声音主要还是看音源等设备。

监听耳机需要煲机吗?得胜HD5800监听耳机需要煲机多久才会越来越好?

有人说要煲机,有人说不用煲,我拿到我买的得胜HD5800监听耳机时也没煲机,高中低频的音质都挺细致,音质自然饱满,没有杂音,没残响,我挺喜欢这款监听耳机的,纯属于个人体验心得,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些帮助。

监听耳机需要煲机吗

“煲机”仅是使元件老化(或“成熟”)的必然过程

现今推荐“自然听”(也属于“煲机”)~仅需注意新开盒后~不要大音量播放大动态音乐(包括“交响乐”与“摇滚乐”)

真想“刻意煲”的话~个人推荐下载《Treasure Island Sound Unplug》1-3~以相对低于平日的音量三碟连放~播完就休息15至30 分钟后再播~每过七天将音量提升一点~大体一个月至两个月就行!

一般新耳机买回来 要煲多久?

一般是一个礼拜哦。一晚上貌似不行,音质煲不出来的。

这里推荐几种煲的方法:

使用调频收音机,把收音机调到一个没有信号的频道,音量控制在20以下,这个时候所发出的兹兹的声音相当于我们通常煲机所用的白噪音的碟。新耳机买回来每天煲上8个小时,持续一周到二周。虽然这种方法煲的比较慢,但是比较安全的。起码不至于因为操作不当把耳机煲坏。

使用CD机或者MP3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一般来用CD机播放需要10几个小时左右,这样长的播放时间的播放曲子。很适合煲耳机。风开始用轻柔一些音乐,在较低音量睛让耳机先舒缓10-30小时,然后用普通的音乐(摇滚,舞曲除外)在中等音量状态煲100-200小时:如果这时你听着高音不刺耳了,变的圆润自然,中音温暖亲切,低频现也不是混成一力的轰隆隆,而充满细节,那基本上是大功告成了。

在这给大家推荐一些音乐。在人声来说。蔡琴的和王菲的声音都不错。推荐曲目的渡口,天空。沙拉,布莱曼(月亮女神)恩雅的音乐也不错。另外腾格尔或降央卓玛的人声中气十足,爆发力极强也很适合煲机推荐曲目有天堂,草原,走天涯等,类似老鹰的加洲旅馆比较经典的曲子也很合适。阎学敏(炎黄第一鼓)也是煲机的好碟,另外像惠威的试音碟曲目覆盖面很广也非常合适用来煲耳机。

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新监听需要煲多久和监听音箱需要煲机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