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怎么处理才好吃?
2242023-2-28
洞仙歌 [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喑中偷换。
[注释]
[孟昶]五代后蜀国主,后降宋。[花蕊夫人]孟蜀宠妃,姓徐,一说姓费,别号花蕊夫人。[摩诃池]在后蜀宣华苑中。[水殿]指摩河池中或附近临水的宫殿。[河汉]银河[玉绳]两星宿名,在北斗第五星玉衡北面。[不道]不觉。
[译文] 肌骨像冰玉般莹洁、温润。本自清凉无汗。晚风来,水殿里丝丝暗各弥漫。绣帘撩开,明月一点,偷窥着佳人,佳人尚未寝眠,倚在枕边金钗横堕鬓发乱。牵着白净的玉手,起来漫步在寂静的庭院,时而可见稀疏的流星渡过银河岸。试问夜色如何?三更已过,月波淡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旋。屈指掐算,秋风何时送寒,又不知不觉,流水年华在暗中偷偷转换。
洞仙歌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余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注释] [约略]大概,差不多。[疏香]借指梅花。[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译文]
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一年春光最好处,不在繁花浓艳,那梅柳初绽的清艳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在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洞仙歌·冰肌玉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洞仙词”“洞中仙”等。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那么《洞仙歌·冰肌玉骨》表达了什么?
1、 《洞仙歌·冰肌玉骨》此词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和贵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消夏的情形,突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惜时的感慨。
2、 上阕写人物与环境。人物是有非凡的神仙姿质,风度娴雅,馨香妩媚。环境则如月宫瑶台,毫不俗气。下阕第一句“起来携素手”紧接前意,“试问”数句将月下情人私语境界表达得亲昵而缠绵。金波淡荡,星汉暗度,颇有情调。
3、 “但屈指”突转,暗示良辰美景终有尽日之惋惜。“西风”来而“流年”换,由夏至秋,是自然之规律。“不觉”二字道尽其妙,写帝王艳情,表达得清凉幽寂。全词境界幽眇,空灵神妙,跌宕起伏,读之令人如临其境。
以上就是关于《洞仙歌·冰肌玉骨》表达了什么的全部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
八仙赴会,望蓬莱东海。
万里清波远山黛。
畅和风,锦鲤来跃从游。
鸥鹭起,鸾凤争鸣圜盖。
铁拐持瓠醉,湘子箫吟,
一剑纯阳啸清籁。
采和篮作舟,扇倚钟离。
张果老、倒骑自在。
又国舅、云阳板轻划,
叹莲渡、仙音遏云天外。
(20191015)
词牌小贴士
洞仙歌
代表作·宋·柳永
佳景留心惯。
况少年彼此,风情非浅。
有笙歌巷陌,绮罗庭院。
倾城巧笑如花面。
恣雅态、明眸回美盼。
同心绾。
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
缱绻。
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
和鸣彩凤于飞燕。
间柳径花阴携手遍。
情眷恋。
向其间、密约轻怜事何限。
忍聚散。
况已结深深愿。
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
======================================================================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 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 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 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 苏轼鉴赏】 这首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 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 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 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 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 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 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 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 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 “钗横鬓乱”,来反衬她 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 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 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 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 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 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 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 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 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 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 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 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 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艳羡、赞美中附 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 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洞仙歌 苏轼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 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 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箇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 一点春皱。
【洞仙歌 苏轼鉴赏】 这首词通篇咏柳,借柳喻人,以含蓄婉曲的手法 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 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 与赞美。 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 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 “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 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 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 ,交付之意,着“分 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 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以下赞美柳的体态标 格。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使人想到少女的细 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 十五女儿腰”之句。东坡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 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 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 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 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 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 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在永 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在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 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著名的 《杨柳词》,据唐人孟郊《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 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 句。及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 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 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 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东 坡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畅的语 句中,却藏有深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 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 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 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 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 舒展。 全章用象征法写柳,词人笔下那婀娜多姿、落寞 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 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读罢全词,一位品 格清淑而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 面前。 苏轼的咏物词,大多借物喻人、咏怀,把人的品 格、身世和情感寄托于所咏之物上,物中有人,亦物 亦人。这首词突出地体现了上述特点,给读者以无尽 的遐思和美好的回味。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其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洞仙歌·冰肌玉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贵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消夏的情形,突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惜时的感慨。下面是我分享的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洞仙歌·冰肌玉骨》
作者: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
①孟昶:五代后蜀国主,后降宋。
②花蕊夫人:孟蜀宠妃,姓徐,一说姓费,别号花蕊夫人。
③摩诃池:在后蜀宣华苑中。
④水殿:指摩河池中或附近临水的宫殿。
⑤河汉:银河
⑥金波:月光。
⑦玉绳:两星宿名,在北斗第五星玉衡北面。
⑧不道:不觉。
【翻译】
肌骨像冰玉般莹洁、温润。本自清凉无汗。晚风来,水殿里丝丝暗各弥漫。绣帘撩开 ,明月一点,偷窥着佳人,佳人尚未寝眠,倚在枕边金钗横堕鬓发乱。牵着白净的玉手,起来漫步在寂静的庭院,时而可见稀疏的流星渡过银河岸。试问夜色如何?三更已过,月波淡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旋。屈指掐算,秋风何时送寒,又不知不觉,流水年华在暗中偷偷转换。
【赏析】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关于洞仙歌苏轼怎么读和苏东坡洞仙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