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怎么办好的最快 应该注意些什么?
2332023-2-18
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则可为二,记住其规则,有助于对律诗格式的记忆,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则能应对而出,勿需死记硬背。
其一为相重相间。第一是相重,诗句里除最后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其余每个节奏单位的平仄,总是相重叠的,如:平平一一仄仄,平平平一一仄仄。而且,律诗中后四句的平仄与前四句完全相同,构成回环往复的声律。第二是相间,每一诗句,平声字与仄声字总是轮流出现,交替使用。上一节奏为平,则下一节奏必为仄,反之亦然。如:平平一一仄仄一一平平一一仄,仄仄一一平平一一仄仄一一平,二、四、六字的平仄必不同。平仄的相重相间规则,使诗句的声律抑扬而不致单调。
其二是粘对。对:指平仄对立,一联诗句中,上下句同一位置的字,其平声与仄声要相对立。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即平仄一致,每两联之间,后联上句的第二字与前联下句的第二字,平仄要一致。故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第五句与第四句相粘,第七句与第六句相粘。对七言律诗而言,两联的第四字也要相粘。粘对规则使声调富有变化而不致板滞。若不“对”,称为“失对”,则上下两的平仄就会雷同;若不“粘”,称为“失粘”,则前后联的平仄又要雷同了。失对与失粘都是律诗的大忌。
另外,还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孤平”是指平脚句中,除了韵脚是平声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了,这是诗家大忌。对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具体而言,五言律诗的“平平仄仄平”式,其第一字必须是平声,“仄仄仄平平”式,第四字必须是平声;七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式,其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1、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一,如果是在一般情况下,以如今普通话四声为条件,那么一二声就是平,三四声就是仄。
如:
“吗”,“麻”。这两个字,前者第一声,又称阴平。后者第二声,又称阳平,都为平。
“马”,“骂”。这两个字,前者第三声,又称上(读第三声,音同“赏”)声;后者第四声,又称去声,都为仄。
二,但是我们知道,普通话的诞生和普及不过几十年,古代的口音和现在是有很多差异的,那么如何辨认古诗中的一个字是平还是仄呢?
首先我简单说明一下古四声,古代也有类似现在普通话这样的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而在这里,“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
但是,其中入声发展至今,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一些地方方言依然保留入声),也就是融入其他三声里了。这会造成什么情况呢,也就是会有很多字在普通话中是“平”,但其原本是古代的入声,即“仄”。
如:“白”,“十”,这两个字在普通话中是第二声,为平;但在古代,它们却为仄。
三,那么怎么分辨古仄呢?(“古仄”为“今平古仄”的简称)
接下来提供一些方法:
1.凡是用b,d,g,z,zh五个声母的,并且现在今音中读为二声的,一定是仄音。如:李白的白,回答的答,xx的国,疾病的疾,住宅的宅。
2.凡是d,t,l,z,c,s六个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仄音。如:得、特、勒、则、侧、瑟。
3.凡是声母是k或者四个卷舌音 zh,ch,sh,r而韵母是uo的话,它一定是古仄音。如:阔、桌、戳、说、若。
4.凡是声母中,前面几个声母 b, p,m, d, t, l,n这七个声母如果跟韵母ie来拼的话,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代的仄音,只有“爹”这个字例外,例如:别、撇、灭、牒、贴、涅、列。
5.凡是d,g,h,z这四个声母,如果跟韵母ei来拼的话,无论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仄音,例如:得、给、黑、贼。
6.凡是声母是f,而韵母是a或o的话,拼出来的是fa或是fo的音,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它一定是古仄音。例如:法,佛。
7.凡是韵母是üe的话,差不多都是古仄音,只有三个字例外:嗟、瘸、靴。
8.还有一种字,一个字有语音和读音两种,如果读音是开尾韵(没有韵尾,以元音结束),而它的语音是i或u韵尾,这种字都是古仄音。如宅,语音是zhai但古代读zhe;如李白的白,古代读bo;北古代读bo;肉古代读ru;六古代读lu;药古代读yue。
9.带有“畐、曷、卖、弗、白(“泉”字除外)、叶、商、酋、夹、出、各、甲"等偏旁的字都是入声字。
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关于律诗中的平仄怎么看和写律诗怎样辨别平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