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太大怎么办?
2412023-3-4
因为要想实现原子吸收光谱的峰值吸收的测量,必须要求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所以必须使用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锐线光源。
光源的波长要能连续变化。
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通过测定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度来分析元素。
消除化学干扰这里打不下,自己搜吧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光源有:蒸气放电灯、无极放电灯和空心阴极灯.
空心阴极放电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理想的锐线光源. 其结构如图:
空心阴极灯是一种气体放电管:
钨棒构成的阳极和一个圆柱形的空心阴极,空心阴极是由待测元素的纯金属或合金构成,或者由空穴内衬有待测元素的其它金属构成.
当在正负电极上施加适当电压(一般为200~500伏)时,在正负电极之间便开始放电,这时,电子从阴极内壁射出,经电场加速后向阳极运动.
电子在由阴极射向阳极的过程中,与载气(惰性气体)原子碰撞使其电离成为阳离子.带正电荷的惰性气体离子在电场加速下,以很快的速度轰击阴极表面,使阴极内壁的待测元素的原子溅射出来,在阴极腔内形成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云.
蒸气云中的待测元素的原子再与电子、惰性气体原子、离子发生碰撞而被激发,从而发射出所需频率的光.阴极发射出的光谱,主要是阴极元素的光谱(待测元素的光谱,另外还杂有内充惰性气体和阴极杂质的光谱).
工作过程:高压直流电(300V)---阴极电子---撞击隋性原子---电离(二次电子维持放电)---正离子---轰击阴极---待测原子溅射----聚集空心阴极内被激发----待测元素特征共振发射线.
因为原子吸收是通过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经过试样原子蒸气后,辐射强度(吸光度)的减弱来测量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锐线光源是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当同时满足条件时才能实现峰值吸收测量。
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要使吸光度与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之间的关系遵循朗伯-比耳定律,必须使发射线宽度小于吸收线宽度 。
扩展资料:
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其同种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入射光减弱。
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
共振辐射是指低压气体中原子被光子碰撞后,原子吸收光子而发生激发,这种激发原子能够在无规则分布的方向上,重新发射一个同一频率的光子,这一过程称共振辐射。
组成原子吸收光谱的五个部分:
一、光源
光源的功能是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共振辐射。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发射的共振辐射的半宽度要明显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辐射强度大;背景低,低于特征共振辐射强度的1%;稳定性好,30min之内漂移不超过1%;噪声小于0.1%;使用寿命长于·h。多用空心阴极灯等锐线光源。
二、原子化器
原子化器的功能是提供能量,使试样干燥、蒸发和原子化。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关键环节。
实现原子化的方法,常用有两种:一种是火焰原子化法(火焰原子化器),是原子光谱分析中早使用的原子化方法,至今仍在广泛地被应用;另一种是非火焰原子化法,其中应用广的是石墨炉电热原子化法。
三、分光器
分光器由入射和出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元件组成,其作用是将所需要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分光器的关键部件是色散元件,商品仪器都是使用光栅。
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分光器的分辨率要求不高,曾以能分辨开镍三线Ni230.003,Ni231.603,Ni231.096nm为标准,后采用Mn279.5和Mn279.8nm代替Ni三线来检定分辨率。光栅放置在原子化器之后,以阻止来自原子化器内的所有不需要的辐射进入检测器。
四、检测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广泛使用的检测器是光电倍增管,一些仪器也采用CCD作为检测器。
不可以。
因为原子吸收的光源需要蒸气放电灯、无极放电灯和空心阴极灯,红外和紫外辐射能量低,光源和检测器的稳定性又比较差,所以不可以用红外和紫外的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是一种测量特定气态原子对光辐射的吸收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光源有什么要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光源的要求、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光源有什么要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