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来了怎么办
2582023-3-15
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是西汉时期的冯嫽。她在维护西汉和乌孙国关系及乌孙国内安定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冯嫽,最初是汉代刘解忧公主的婢女。天生聪慧,善于辞令。这是汉武帝时期的事情,汉朝和匈奴打的不可开交,在外交政策上,为了稳定局势,汉武帝决定和西域最大的xx乌孙国联姻,让解忧公主嫁给乌孙国王,冯嫽随着公主到达无损xx。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塑造了冯嫽的著名的外交才能。
首先冯嫽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学会了西域语言,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归结为她早年读了很多历史,又天生聪慧。
之后,她受汉朝之命,开始在外交上崭露头角,体现在代表解忧公主游历乌孙周边xx,沟通汉朝与它们的关系,她以落落大方的性格、豪爽的胸襟得到各个xx的爱戴和欢迎,被尊称为冯夫人。
之后为了更进一步拉近乌孙国和汉朝关系,嫁给乌孙国右将军,两国之间连带关系日益稳固。
后来汉宣帝年间,乌孙国发生内乱,北山大将乌就屠杀死国王,自立门户,做起了乌孙国王。汉朝了解到这件事之后屯兵西域附近。在这危急时刻,冯嫽发挥其卓越外交才能,游说乌就屠交出兵权,刘解忧的儿子元贵靡继位,结束了一场乌孙内部的动乱。
元贵靡死后,他的儿子星靡执政,他天生庸碌,乌孙国再次不平定起来,冯嫽再次以外交家的身份承担起了从中斡旋的角色,使得各方臣服,乌孙国内重新获得安定。
冯嫽在西汉外交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应了那句话:巾帼不让须眉。
外交,历来是xx维护自身利益的交际手段。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诸如苏秦、张仪、晏婴等很多优秀的外交家,他们在维护xx和平统一,促进民族和睦等级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很多外交家被史学家载入史册,备受后人尊崇。而然,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早期的女外交家却鲜为人知,她就是西汉时期的冯嫽。
冯嫽作为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原本出生于贫下中农家庭,很小就被父母送进宫里,一直陪伴着解忧公主成长,是解忧公主的贴身丫环。小冯嫽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很早就通读历史,嘴上功夫了得,凭着丰富的历史知识,辩论起来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与解忧公主虽为主仆,私下里却情同姐妹。
我国到了西汉初期,北方匈奴的势力发展到了极盛时期,他们的首领冒顿单于拥有一支30万人马的强大军事力量,时常南下侵扰汉朝北方边境。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汉武帝为断“匈奴右臂”,曾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各国共同打击匈奴。当时的乌孙国(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是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有63万人口和1.8万常规部队。汉武帝听从张骞的建议,与乌孙国和亲结盟,先后把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嫁给乌孙国王,增进与乌孙的团结,并联手打败了匈奴对乌孙的侵略扩张,促进了汉朝同乌孙以及西域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公元前101年,年芳二八的冯嫽作为解忧公主的贴身侍女,随公主前往乌孙国。此时的冯嫽在今天看来还属于未成年人,但精通史籍诗书的她,已颇具政治家风范。她有胆有识,聪慧过人,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和亲、促进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使命,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汉、乌建立军事同盟,联合打击匈奴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来到乌孙的冯嫽一直陪伴着解忧公主。由于她精明强干,又熟知历史,解忧公主经常向她讨教主意,她已然成了解忧公主的“智囊”和“政治顾问”。另外,她还代表解忧公主以汉朝外交使节的身份遍访西域各国,广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为朝廷准确掌握西方各国的动态提供详尽的资料。那时没现代交通工具,冯嫽靠坐马车或者骑马翻越雪山,穿行大漠,经历寒冬酷暑,走遍了乌孙周边的大小xx。
除此之外,冯嫽还曾经出访过天山以南的很多xx,每到一处她都阐明汉朝的外交政策,帮助各国排忧解难,并反复强调匈奴奉行军国主义路线,给西域各国带来深重灾难,使地区的安全稳定受到严重危害,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共同反对匈奴帝国主义作出贡献。
由于冯嫽很注意外交礼仪礼节,把一个大国的风范展示得淋漓尽致,传播的是扬善惩恶的道理,与匈奴人所到之处烧杀掠抢的行径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汉朝的正义形象深入民心。在乌孙,冯嫽的人气指数一路爆棚,所到之处都会受到隆重热情的接待。她身体力行为维护地区和平所做的努力,博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也让各国人民对汉朝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冯夫人”。
冯嫽还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外交能手。原来解忧公主到乌孙国时嫁给了昆弥(国王的意思)军须靡,被封为右夫人,而左夫人则是来自匈奴的一名女子(乌孙也是以左为上)。匈奴人听说汉朝又来了一位和亲公主,他们也送来一位公主,这种好事,军须靡当然不会拒绝,因此军须靡就有了两位匈奴夫人。只是后来的这位匈奴夫人地位应该在解忧之下。
解忧公主与军须靡没有生育,左夫人则生了一个儿子,叫泥靡。军须靡弥留之际,泥靡还是个小屁孩,所以军须靡将王位传给颇有才干的堂兄翁归靡,但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嘱托,等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传回给泥靡。
按照西域的风俗,不论左夫人、右夫人还是其他的夫人,都要再嫁给新任的国王。这样,解忧公主又成了翁归靡的夫人。解忧公主再婚后,与现任老公的感情更加亲密,竟然一口气生下了三男二女。而另一位匈奴夫人(不是左夫人)也生了一个儿子叫乌就屠。翁归靡则立解忧公主生的儿子无贵靡为接班人。
翁归靡去世后,乌孙国那些当权派就遵照军须靡的监终遗言,立泥靡为王。按风俗解忧公主又成了泥靡的夫人。此时的解忧已经是半老徐娘了,这样的夫妻生活当然不会幸福,加上泥靡在翁归靡时代,活得胆战心惊,精神上很受压抑,形成了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性格,所以解忧甚至还受到了虐待。尽管如此,解忧公主还是为泥靡生了一个儿子,想以此挽回一点夫妻感情,但没能如愿。
由于泥靡的怪异性格令乌孙国民众十分讨厌,朝中大臣更是必欲除之而后快。恰巧这时来了两位汉朝使臣,解忧和他们商议要设一个“鸿门宴”除掉泥靡。但是刺杀行动失败,泥靡带伤逃脱,泥靡的儿子带兵包围了解忧他们,多亏汉军及时赶到,才解救了他们。
同样从酒席上逃出来的乌就屠借机发动xx,聚集了一部分人马上了北山。声称自己要请匈奴姥姥家派部队过来帮助他,因为乌就靡在乌孙很有声望,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势力日益壮大。于是他派人袭击并杀死了同样躲藏在山里的泥靡,自己称起王来。至此,乌孙内战一触即发。
冯嫽的丈夫是乌孙右大将军,与乌就屠私交不错,而且右大将军为人公正稳重,是纷争双方都非常敬重和信得过的人。冯嫽就利用这层关系亲自到北山面见乌就靡,她向乌就靡陈述了纷争给双方带来的伤害,分析乌孙面临的形势,劝他让出王位,稳定局势。说:“我劝你放下武器,不要再制造流血事件了,你为了争夺王位同室操戈,兄弟相残,这样只对敌人有利。你若不听劝告,等汉朝大军来制止的话,你就是自取灭亡。”
乌就靡考虑再三,接受了冯嫽的建议,并请她从中斡旋,说:“请冯夫人恕罪,我愿息兵,只想让汉朝皇帝给我个小王的封号。”
汉宣帝听说冯嫽已经成功劝说了乌就靡,就宣她回朝。冯嫽急速起程,经天山,过玉门,回到了阔别40年的长安。她向汉宣帝详细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情况,还从中提了不少好建议。汉宣帝对她非常赏识,正式任命她为出使乌孙的正使节,竺次、甘延寿为副使节。
冯嫽返回乌后,立即着手解决乌孙的内部纷争,经与副史协商后,就立了解忧的儿子无贵靡为乌孙大昆弥(大王),封乌就靡为小昆弥(小王),并赐金印绶带。乌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的儿子无贵靡病死后,年已古稀的解忧非常思念故土,就打报告给皇帝说:“愿得归骸骨,葬在汉地。”汉宣帝念在她大半生身居异国他乡,为xx作出了贡献,就派人把她和冯嫽一起接回长安。两年后,解忧公主去世。
此时的乌孙国由无贵靡的儿子星靡代行大昆弥之事。由于星靡生情懦弱,乌孙国内的匈奴势力又开始抬头,乌孙有可能再次发生混乱。已在长安定居的冯嫽很是放心不下,于是,她不顾年近七旬之身,申请重返乌孙,帮助星靡稳定大局。
新即位的汉元帝很不忍心再让一个古稀老人奔波劳累,但考虑到西域的实际情况和冯嫽的一片赤城之心,只好同意了她的申请。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冯嫽第三次踏上“丝绸之路”。乌孙人民听说冯夫人要回来,都自发的远道相迎。到达乌孙后,冯嫽代表大汉王朝宣布星靡为乌孙大昆弥,并向昆弥赠以印授,等于宣告了星靡的合法地位。
冯嫽又成功化解了一次危机,为日后乌孙成为汉朝的一个部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女子,冯嫽几次出使西域,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地区和平作出了毕生贡献,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将永远铭记她。
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是西汉时期的冯嫽。她在维护西汉和乌孙国关系及乌孙国内安定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冯嫽,最初是汉代刘解忧公主的婢女。天生聪慧,善于辞令。这是汉武帝时期的事情,汉朝和匈奴打的不可开交,在外交政策上,为了稳定局势,汉武帝决定和西域最大的xx乌孙国联姻,让解忧公主嫁给乌孙国王,冯嫽随着公主到达无损xx。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塑造了冯嫽的著名的外交才能。
首先冯嫽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学会了西域语言,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归结为她早年读了很多历史,又天生聪慧。
之后,她受汉朝之命,开始在外交上崭露头角,体现在代表解忧公主游历乌孙周边xx,沟通汉朝与它们的关系,她以落落大方的性格、豪爽的胸襟得到各个xx的爱戴和欢迎,被尊称为冯夫人。
之后为了更进一步拉近乌孙国和汉朝关系,嫁给乌孙国右将军,两国之间连带关系日益稳固。
后来汉宣帝年间,乌孙国发生内乱,北山大将乌就屠杀死国王,自立门户,做起了乌孙国王。汉朝了解到这件事之后屯兵西域附近。在这危急时刻,冯嫽发挥其卓越外交才能,游说乌就屠交出兵权,刘解忧的儿子元贵靡继位,结束了一场乌孙内部的动乱。
元贵靡死后,他的儿子星靡执政,他天生庸碌,乌孙国再次不平定起来,冯嫽再次以外交家的身份承担起了从中斡旋的角色,使得各方臣服,乌孙国内重新获得安定。
冯嫽在西汉外交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应了那句话:巾帼不让须眉。
说起张骞,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而说起冯嫽,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作为西汉的第一位女外交家,冯嫽的故事经常是不被外人所知的,但是她对于大汉朝和西域三十六国的安定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历史有着最为公平的见证。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初,楚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书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最初的冯嫽,只是解忧公主身边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小侍女,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历史上也很难找到她的踪迹,真正开启她波澜壮阔一生的重要契机,是她跟随解忧公主和亲乌孙国。
在汉朝,除了战争,和亲也是一种处理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诸国关系的重要外交手段。在汉武帝时期,为了拉拢西域强国乌孙国,共制匈奴,汉武帝刘彻加封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昆弥猎骄靡(昆弥:汉时乌孙王的名号)。可惜好景不长,细君公主在乌孙国只生活了五年便去世了,接着,为了继续维护两国的政治联盟,楚王刘戊孙女刘解忧被封为公主,远嫁乌孙。
于是,公元前101年,冯嫽跟随解忧公主在百姓的注目与期盼中离开了长安。或许是因为从小便流离飘泊、孤苦无依,远离长安城的冯嫽并没有像解忧公主那样惆怅,在最初的忐忑过后,她很快调整了心情,尤其在看到广阔无垠的边疆大漠,人间仙境的那拉提草原时,那不同于长安城压抑束缚的自由与壮阔,让冯嫽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似乎已经预示到这里将是她的新天地!
所以,尽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还要随时应对身边可能出现的危险,冯嫽也很快适应了。一边她与解忧公主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一边积极的学习当地语言,尝试草原的生活习惯,四处结交新的伙伴,还经常骑着马儿驰骋在美丽的草原上。很快,许多人都认识了这位解忧公主身边聪慧可人的侍女了。俗话说得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聪颖大方的冯嫽受到乌孙右大将的倾慕,求取其为妻。一个是解忧公主身边智谋无双的女官,一个是乌孙国内深受爱戴的将军,两人志趣相投,婚后很是恩爱。
随后,冯嫽遵朝廷之命,以使节身份代表解忧公主访问邻近各国,向各国国王赠送礼物,宣扬汉朝教化。而各国君臣不但惊讶于汉朝竟以女子为使,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位女使熟悉各国语言,与人交谈时连翻译都不用,且为人大方谦恭,善于辞令,受到各国的欢迎,大家都尊称她为冯夫人。能受到如此众多各国首领的认可,冯嫽的政治才干由此可见了。
而此时,也是大汉朝与乌孙国最为繁荣稳定的合作发展时期了。可惜这些,都随着乌孙国第三代昆弥,人称“肥王”的翁归靡病死,第二代昆弥军须靡的左夫人之子泥靡篡位,抢了原本属于翁归靡与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的王位而结束。
公元前60年,泥靡即位,号称“狂王”。上位后的他性情残虐,实施暴政,同时作为半个匈奴人,狂王还暗中扶持国内亲匈派人士,并大肆打压以解忧公主和冯嫽为主的亲汉派,乌孙国内人心惶惶、民众哀声连连。
公元前54年,忍无可忍的解忧公主与汉朝使者魏如意暗地商量,设下鸿门宴,刺杀狂王泥靡,谁知刺杀失败,狂王带伤逃走,掌握军权的狂王之子派兵包围解忧公主与魏如意居住的赤谷城,多亏西域都护郑吉发兵赶到赤谷城解围。
与此同时,翁归靡与匈奴夫人所生的儿子,北山大将乌就屠趁乱横插一脚,派人袭杀了狂王,自立为王,并扬言要与匈奴合作,共抗汉廷。迫于无奈,汉宣帝紧急命令破羌将军辛武贤发兵一万,去讨伐乌就屠,两国之战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也为了挽救汉朝几十年来远交近攻的外交成果,都护郑吉建议派遣冯嫽作为使者劝说乌就屠主动让位。面对危险,冯嫽欣然应允。
因为丈夫右大将的关系,冯嫽与乌就屠也算熟悉,于是一见到乌就屠,就开门见山对道:“将军夺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无忧。如今汉朝大军已至敦煌,将军区区兵力,岂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乌就屠听了甚为惶恐,沉吟不语。冯嫽晓之以理:“汉与乌孙亲如一家,若两国开战,百姓遭殃,将军也必身败名裂,望三思而行。”乌就屠思虑甚久,自知不是汉军的对手,最终让步说:“愿听夫人劝告,让位于元贵靡,但求汉朝给个封号。”冯嫽看乌就屠已经妥协,也爽快答应,悉心劝慰一番,一场战争,就这样兵不血刃的被冯嫽化解了。
此次再战成名,不仅刷新了冯嫽在西域诸国中的地位,也让远在千里的汉宣帝闻名遐迩。于是,好奇的汉宣帝便诏令冯嫽回国,接受赏赐。
一路长途跋涉,冯嫽终于站在了阔别四十年的长安城外。不同于走时的未知与迷茫,这次回来,迎接她的是文武百官的礼遇庆贺,和全城百姓的欢呼雀跃,相信这个时候,也是冯嫽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
冯嫽在宫中接受了汉宣帝的召见,并详情奏告了劝导乌就屠的经过,建议给予封号以安其心,同时,在面对汉宣帝对于西域诸国的提问,也能对答如流,分析时政,更是头头是道。汉宣帝对冯嫽盛赞有加,欣然采纳她的建议,并封她为正使,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使,再次出使乌孙,这也是她第二次出使乌孙。
随后,冯嫽手持诏书,乘坐锦车,开始她第二次出使乌孙之旅。马不停蹄的赶回乌孙后,冯嫽召乌就屠到长罗侯常惠的驻地赤谷城,宣读诏书,立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
此后,大汉朝与乌孙国又恢复了和平共荣的状态。这在西汉的历史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外交事件,不但让无数百姓与士兵免于伤害,更使得大汉与乌孙的联盟更为牢固。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因思念故土,上书汉宣帝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悯而迎之。于是,冯嫽跟随公主回到长安,且被汉宣帝厚禄优礼相待,两年后,解忧公主病逝,以公主之仪被安葬。
此时的冯嫽也年过半百,一头白发,眼看着身边的爱人,亲人相继离世,就剩她一人,独居长安,她的心境越发静寂,心想着:大概这辈子就这样过了吧。
不曾想,乌孙新任昆弥星靡生性懦弱,继位后治国无方,导致人心不服、国内局势再起动荡。冯嫽心忧乌孙,上书汉元帝请求再为汉使,出使乌孙镇抚星靡,汉元帝准奏,选派一百名士兵的队伍护送冯嫽第三次出使乌孙。
此去经年,漂泊人不知,历史上也很难再找到关于冯嫽的记载,但是相信以她的胸襟与才干,必定是坚守在乌孙国,游历于西域诸国间继续她伟大的和平事业。就像著名作家刘萧无称赞她道: “多少须眉无语,偏劳婢作夫人 。西域安危系一身,何问天涯远近 。几度龙堆驰骋,几问城廓归存。将军管钥玉门深,输尔从容一哂。”
中国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官是冯嫽。
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前101年),随公主刘解忧远嫁和亲到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刘解忧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 ,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因此尊称她为冯夫人。冯嫽有胆有识,具有非凡才干和远见,她既有政治才能,又善于外交,所以在西域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以一个女子身份屡次作为皇帝的正式使节,到异邦从事外交活动,在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1]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史,也是绝无仅有。
关于女外交家是哪个朝代的和女外交家是哪个朝代的作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