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热患者就诊高峰已过

舍溪插画2023-09-06 00:08:51我要评论

广州发热患者就诊高峰已过,第1张

全国各省疫情爆发时间

新十条”颁布后,放开已成定局!

面对新冠,我们从“躲”到“直面”。

同时,普通人感染几率大幅提升。

xx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说:第一波新冠冲击一定会到来。

不管防护多好,大多数人难免遭遇一次感染,或早或晚而已。

未来两三个月是感染高峰期,最终会有80%—9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

张文宏医生也推测:本次新冠感染人数的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之内就到来。要整体渡过这次新冠,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

国内知名大数据研究专家针对新冠放开之后,推演出了各地首轮感染峰值到来的时间。

从数据可以看到,四川第一波新冠达峰日是在12月19日,广东则是在12月20日。

在后新冠时代,每个人都有感染的可能。

逃避,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防疫三年,失败了吗?

这几天,有几个词突然火了起来。

“神雕大侠”、“杨康”、“王重阳”。

网友们预言:大部分人都逃不过下面这三个过程。

感染新冠——神雕大侠(杨过)

阳性转阴——杨康

再次感染——王重阳

玩笑归玩笑,但这种情况背后透露出来的讯息是:越来越多人感染了。

看看保定、北京、武汉等地的感染曲线,简直像一支穿云箭似的直线拉升。

朋友圈里,微博上,也陆续出现了两道杠。

症状大都是,发高烧,咽喉痛,浑身疼,接下来是流鼻涕和咳嗽。

三年防疫,往常身边难得一见的阳性,现在到处都是。

这中间,也不过就是几天功夫。

有人调侃道:“三年新冠防疫结束了,现在新冠终于开始了!”

而这,也引发了网上另一些声音。

有人觉得,防疫了三年,最后还是没有防住,甚至是如此大面积的感染。

那这三年来的防控有什么意义?还不是失败了?

真的失败了吗?其实不是的。

xx为什么要坚持三年封控?

你要明白,这三年来,xx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顶着压力拖到今天,是一直在跟病毒抢时间,一步一步等待病毒的毒性弱下来。

3.28亿人口的美国,因新冠去世的人数为110万。

14亿人口的中国,因新冠去世的人数仅为3万。

根据比例换算,我们这三年来保住了近500万人的生命。

防疫的前提,是看见每一个具体的人,是人民至上。

尽管牺牲很大,却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三年坚持防疫,熬过了德尔塔,等到了毒力更低的奥密克戎。

也将疫苗接种率提高到了90%以上,降低重症和死亡率。

在xx的基础上,我们xx多坚持了三年,拼尽全力。

试问全世界有几个xx能做得到?

主动感染,早阳早自由?

有科研团队实验验证:新冠病毒毒性大幅降低。

“奥密克戎毒株在人体肺部细胞的感染能力,低于原始新冠病毒10倍以上。”

随着奥密克戎不断变异,毒性是越来越弱,传染性是越来越强。

国内,乃至全世界,大部分人都会感染。

也正因为此,网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早阳早好。

有人建议控制好自己阳的时间,建议避开节假日感染。

有人鼓吹“挑选毒株”,建议主动感染。

还有人开始小范围组团“团毒株”。

甚至有人推荐“广州团”,说那个反应最弱,绝对不能错过。

理由是感染后就能获得保护性抗体,这样就能彻底放飞自己。

真的是这样吗?

钟南山院士表示:据国外资料显示,一旦感染过奥密克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

从这个意义来说,如果感染奥密克戎后无症状或轻症,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

但是钟南山也强调,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要知道,感染一种奥密克戎毒株的免疫力,对下一种变异毒株是无效的。

只要下一波来得快,前一波的免疫力无法阻止下一个变异感染。

北京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也表示:

“感染后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早阳早好’没有科学依据,还会影响整体防疫行动。反复感染依然有重症风险,还会传染给家中高危人群。

尽量让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

虽然我们多数人都会感染。

但尽可能往后拖一点,让自己晚感染、少感染。

也尽量地保护老年人推迟感染。

能晚一点就晚一点,能少一些就少一些。

始终记住:病毒的危害即使再小,都不值得以健康为代价犯险。

比病毒更可怕的,其实是恐惧!

有人说,今年的春节,将迎来抗疫三年来最关键的时刻。

春节,堪称一年一度地球上最大的人口大迁移。

而新冠病毒在冬季的流行也会更严重。

数亿人的返乡大潮,不同的人从五湖四海返回家中,将会是传播力惊人的变异毒株最兴奋的时刻。

春节过后,医疗系统将会面临三年来最大的冲击。

但其实,放开后的第一波冲击,已经到了。

保定、北京、武汉、成都,发热门诊大排长龙。

人数之多,触目惊心。

部分地区的医务人员已经纷纷阳了。

医院人手不足,医疗资源紧张,将成不争的事实。

恐惧,充斥在每个人的心头。

以至于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新冠囤药清单”、“预防药方”等在社交平台上疯传。

不少网友也开始跟风囤药。

一位广东地区的的网友在小某书上晒出自己所囤积的药物。

图片所示,光是用于治疗发热与疼痛的药物,乙酰氨基酚就有10盒。

还有3盒999牌的感冒灵颗粒。

即便是药店趁机捆绑销售,买连花清瘟要搭配其他药品,不少人还是买了。

每个人都拎着满满一大袋药,走出药店。

甚至还有不少人抢占县城退烧药。

最最离谱的是,还有人乱吃药。

混吃7种感冒止咳药,导致全身长满脓疱。

全面放开,混乱、担心、害怕……种种负面的情绪可以理解。

但是,也不要过度焦虑和恐慌。

要始终相信,xx会把各方影响和伤害减到最小。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个人的防护。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接种疫苗!符合条件尽快加强免疫!

平时多喝水!健康膳食!加强身体锻炼!坚持规律作息!

做好充足准备,“阳”了不恐慌!

从11月11日的二十条颁布,到现在仅过去一个月。

从12月7日的新十条颁布,到现在也仅过去几天时间。

但是,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很快被感染”的事实。

既然必须面对,逃避也没用。

与其慌张恐惧,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

全力迎战,做好准备!

除了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也可以适当备点药。

“囤”不可取,“备”是必要的。

人民日报发了一张表,清晰地总结了新冠发病7日内的典型症状,以及推荐的对症常用药物。

虽然针对不同症状推荐了24种常用药物。

但不是让你一股脑买回家的。

主要准备以下几类药物,但要注意相同功效类别的药物选择一种即可。

小汤山方舱医院专家李侗曾,针对不同的症状,也推荐了不同的药物:

总之抗原自测呈阳性,我们需要:

保持冷静不慌张,自我隔离要及时,正确规律用药,多喝水多休息。

如果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则需要急诊就医!

家里有小孩老人的,请收藏下面这几张图。

◆儿童新冠发病7日图

◆“儿童新冠小药箱”配置

◆老人新冠发病5大特点

◆老人感染新冠能否居家?

“阳过”的家里该如何消杀才算“阳康”?

北京地坛医院院感管理处处长卢联合表示:“阳过”居家康复后被家中物品感染的风险很小。

家庭做好日常清洁即可,仅在特殊部位需要消毒。

新冠三年,天亮了。

现在,我们需要坦然面对现实,按照要求理性防控,科学治疗。

大家一起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照顾好家人。

熬过这个寒冬,前方就是春暖花开!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广告

血糖7.0以上,饭后一个习惯,血糖高连夜改善!

广州第二波疫情高峰什么时候开始

12月20日。广州第二波阈值12月20日,高峰时间在1月15日。广州:就诊患者中86%为青壮年,在19日的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表示,就诊患者中,以18-59岁青壮年为主,占86%。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8.2%,18岁以下人群占比5.8%。

广州0-14岁儿童可回家等核酸结果,这一举措对防控工作会有哪些影响?

广州0-14岁儿童可回家等核酸,这种人性化方式是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的,首先是因为这样子可以让这些小孩子专心在家里学习,其次是有些孩子是没有身份证不方便在现场做核酸,再者是小孩子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出去外面做核酸容易感染,另外是医务人员来到家中可以给对应的孩子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这一举措会令防疫工作有积极影响

这一举措会令防疫工作有积极影响,更加人性化一些。由于是流感高发季节,有不少人都已经出现了感冒症状。新冠病毒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发烧人群总是被重点照看,一开始如果发烧了就必须要在医院里面等待结果。由于医生已经呈现出供小于求状态,等待在医院会引发一些安全隐患,除了家长忐忑不安之外,孩子的病情也会更加严重,毕竟在医院里面来的人都是生病的,会出现交叉感染。在家里呆着等待核酸结果更让人放心,家长只要持绿码就可以带孩子回家等待核酸结果。

其次是有些孩子是没有身份证不方便在现场做核酸,对于孩子而言如果没有身份证明是无法做核酸的,但是很多的小孩子是不满足办理身份证件的条件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有相应的政策就是非常好的。再者是小孩子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出去外面做核酸容易感染,对于很多的人群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去做核酸的时候可以尽量远离对应的人群,这样子才可以使得孩子自身不会感染对应的病毒。

总之,在孩子发烧之后,父母们也要想一些应对办法。不要过多给孩子包裹,否则就会不会越捂越热。在等待完结核酸结果之后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广州新冠感染比例有50%吗

11月23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7620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会面发现50例。总体新增感染者近六天持续下降,但社会面却居高不下,甚至有所反弹。社会面传播主要集中在哪些区?

在11月24日广州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表示,海珠区23日新增7243例,新发个案仍集中在康鹭、大塘、龙潭三个片区,管控人群72小时新增感染者数量环比下降,但凤阳街金紫里片区、江海街台涌片区的疫情风险升高。白云区前几日的太和镇草庄村聚集性疫情趋于平稳,全区采取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后,社会面感染者数量较前期有所回落,但仍有街镇持续出现散发社会面个案,部分感染来源不明、链条不清,存在社区隐匿传播风险。近两日,天河、花都、从化、增城、番禺均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涉及集体单位或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区域,社会面传播风险高。越秀、荔湾、黄埔、南沙有散发阳性个案,总体相对平稳。

为了严防疫情风险外溢,目前广州方面也在展开行动。

张屹表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在原有疏解措施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精准做好风险区域内的人员疏解,保障群众的返程需求,广州全市各区将分批有序开展风险区域人员的疏解工作。

“各区将全面摸清风险区域人员疏解意愿,结合无疫社区、无疫网格创建等工作制定优化疏解方案,充分做好外溢风险管控,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分类有序做好疏解工作,请市民朋友密切关注各区通知。”张屹说。

海珠是广州本轮疫情的“震中”。

在会上,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晓初表示,近期,海珠区根据全市统一安排,结合当前疫情形势,迅速制定我区的实施方案,按照“分类施策、科学精准”的原则,规范做好疏解工作,严防疫情风险外溢。

“对于连续3天以上没有新增病例的各单元和各楼栋,我们通过一一上门的形式,认真详细地做好返程意愿登记,并收集好近5日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形成集中健康监测人员的大名单。”傅晓初表示,截至今天(即11月24日),康鹭、大塘、龙潭片区已有1414名市民群众开展集中健康监测。对于集中健康监测的市民群众,连续3天核酸阴性,将根据大家的需求,及时主动与目的地疾控部门密切对接,全程为自愿返乡的市民群众提供购票乘车等保障工作。目前,已完成疏解913人。

广州发热患者就诊高峰已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广东发热病人、广州发热患者就诊高峰已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