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塑料制品要注意什么

舍溪插画2023-09-17 07:02:03我要评论

使用塑料制品要注意什么,第1张

塑料容器的使用规范是什么?

每个塑料容器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

“1号”PET: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2号”HDPE: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

最好不要购买

使用: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4号”LDPE:保鲜膜、塑料膜等

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

使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号”PP:微波炉餐盒

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

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号”PS: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号”PC其它类:水壶、水杯、奶瓶

PC胶遇热释双酚A

使用: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奶瓶中,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称,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小心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对付双酚A的清洁措施

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以免增加双酚A(万一有的话)释放的速度及浓度。如果你的水壶有编号为7,下列方法可降低风险:

●使用时勿加热。

●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

●不让水壶在阳光下直射。

●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因为双酚A会在第一次使用与长期使用时释出较多。

●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

● 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塑料使用的优缺点

优点:

塑料的原始目标是用为电绝缘物,自从发现电木以来,屡经改良,塑料大有助于超高压的发展和薄膜电子零件的进步。

1、电器绝缘(例如导线的绝缘层,或电子零件的外壳)

2、机械材料(因为具有比金属轻与防锈蚀的特性)

3、建筑材料与家俱材质

4、包装材料(例如:塑料袋)

5、人造纤维(例如:尼龙,聚酯纤维)

由于石油的有限存量以及全球暖化的问题,促使了生物塑料之研发,是来自于可再生的生物质来源的塑料,如来自于植物油,玉米淀粉,豌豆淀粉等。世界上软包装材的年消耗量是1230万吨,其中利用生物相关材料有32.7万吨。

缺点:

1、土地

含氯的塑料会释出有害的物质到周围的土壤、地下水或周围的水源中。因此饮用这些水源的动物会有健康上的影响。堆填区域有各种不同种类的塑料,在堆填区域,微生物会加快塑料的生物降解过程。若是生物可分解塑料,在分解时会释放甲烷,是强力的温室气体,会增强全球暖化的效果。

2、海洋

塑料原料常以塑料珠的形式,以货柜船运送。很多的塑料珠洒入海中,据估计.海滩的垃圾中,有10%是塑料珠[8]:p.11。海中的塑料大约会在一年内降解.但不会完全降解,而且依塑料的不同,可能会释放酚甲烷或聚苯乙烯等有毒物质到水中。

扩展资料

塑料瓶是使用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原料,添加了相应的有机溶剂后,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塑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

使用塑料制品时特别要注意,不要接触醋、清洁剂等,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等,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另外,您在购买塑料餐具时,应当挑选商品上带有PE(聚乙烯)或PP(聚丙烯)标注、装饰图案少、无色无味、表面光洁的塑料制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料

如何正确使用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有关专家提醒市民,应该学会正确使用不同的塑料制品,避免给身体造成健康隐患。

塑料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透明度高,很多人喜欢把样式好看的瓶子留下来盛放酱油、醋、豆浆等。其实这种塑料瓶不能循环使用,使用温度也不得超过50℃,高温不仅使瓶体变形,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种塑料瓶用完了就要丢掉。

水管、书包、雨衣、充气玩具等塑料物品,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物品中的添加剂(塑化剂)容易析出,危害身体健康。

塑料食物存储盒、餐盒、水杯,可在仔细清洁后使用,但是还是容易滋生细菌,最好不要再装食品。需要注意的是,能盛放食品的塑料容器必须有QS认证标识,没有标识的塑料容器均不能盛放食物。

塑料保鲜膜、食品包装袋,耐热性不强,通常普通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进入食物。但是可以用来冷藏不含油脂的水果蔬菜。烫发时使用保鲜膜包裹头发,也会在高温情况下使有害物质进入头皮,引起头痛、脱发症状。

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不可用于盛放温度过高的食品,也不可用于微波炉加热,一旦加热,餐盒上的致癌物质便会进入食物。

微波炉专用的塑料餐盒,可用于微波炉加热,可耐130℃的高温,仔细清洗后可循环使用。购买这类餐盒时,应注意选择有QS认证和底部有三角说明的制品。应尽可能选择不带颜色的餐盒,因为带颜色的餐盒遇油可能会产生掉色,进入食物。

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塑料制品不要使用太久,太久会产生致癌物质.还有塑料制品中只有一种PP原料制品可以加热了,我们通常的饭盒,是这一类材料,但是也不能使用太久,放微波炉里面加热的时间也不应过长.家里面装盐、味精、糖的塑料制品应该记得及时更换噢!或者买玻璃制品!使用塑料制品时要注意的实在是太多啦,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你也可以到网站学一学.可以关注中国塑料回收网的塑料知识栏目.!

塑料制品若使用不当,就是在慢性“投毒”,常见的塑料制品有哪些使用误区?

相信大家对于塑料制品都是不陌生的,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图方便。就会把一些塑料的打包盒放到微波炉里加热,而且一些塑料瓶还会拿来装食用油。对于这些都是对于塑料制品使用不当,而且在给自己慢性投毒,所以塑料制品也是有使用误区的。很多塑料瓶,比如说装矿泉水、碳酸饮料或者果汁,底部会有“1”,而这种1号塑料就是耐热性非常差的。

所以最高温度不能超过70度,如果加热就会变形,而且还会有一些有害物质产生。所以喝完的饮料瓶最好扔掉,不要拿来装热水或者是食用油。而有一些塑料餐盒会写有 Pet、pp或者ps,比如说ps耐热度是90度。PT是耐热70度,而PP耐热度是130度。所以要知道,只有PP材质的这种塑料才能在微波炉加热,而且一般一次性餐盒的安全标准都不高,这是商家要对于成本进行控制。

而这种塑料制品的目的,就是来装一些温度高而且有油的食物。 这样使用也是安全的,但是如果使用的次数多就会对稳定性破坏。而且也会产生有害物质,长期的话会影响健康。所以对于一次性的餐盒,是不建议反复去使用的。有的人会用钢丝球来清洗塑料的保鲜盒或者饭盒,但其实钢丝球对于塑料的完整性会破坏掉,而且会增加一些化合物迁移。

所以最好使用一些抹布来进行清洗,这样才不会损伤塑料的饭盒。而且我们会发现在很多超市或者一些商店,会提供免费的塑料袋,而有的人还会拿一些回家,来装菜或者肉放进冰箱里。其实这种行为是完全不可取的,尤其是超市里的塑料袋一般都是PE材质。如果是常温装一些日用品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装一些生鲜食品就是不合适的。要注意只有一些食品级的保鲜袋,才可以装生鲜食物。

塑料制品使用注意事项

01

要了解使用的塑料制品的性能,可以看一下产品底部的标志,通过标志就可以知道塑料的材质。

02

大部分塑料都是不耐高温的,尽量不用塑料制品在高温下加热。

03

最好不用塑料制品来装油,醋,油等,比如,如果长时间存放醋,有可能使塑料发生膨胀现象,从而对人体产生有害的物质。

04

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要注意保养,不要在阳光下暴晒,尽量不让雨淋,如果被雨淋了,要尽快晾干。

使用塑料制品要注意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塑料制品该不该用、使用塑料制品要注意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